從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然后學會了識字,學會了發音,從此再也沒有專門學習過說話中小學中,因為大家認為自己會說話了,當然就不用再學了。或者人們并沒有認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說話的意義。
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絮叨半天,抓不住重點,不知所云。說的話沒分量,陷入“人微言輕”的尷尬境地。而有的人寥寥幾句,卻能抓住重點,一語中的,一鳴驚人。這種人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也比別人更有影響力。
21世紀,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靠說話。對今天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說話決定發展,發展決定命運。
我們真的會說話嗎?
作者弗蘭克·倫茨在《說話的力量》中分享了三字訣竅:「簡」、「信」、「序」。能提升自我表達,加強語言能量,成為會說話的人,從此人生開掛。
①「簡」
「簡」包含了兩個意思:簡明、簡化。
簡明是什么?顧名思義,就是措辭表達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大道至簡,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小勝于大,短勝于長,易勝于難。換句話說,能用短句就不用長句,能用三個詞說清楚,就別讓第四個詞出現,能直截了當口語化表達的,就少用書面語言。
②「信」
信也代表了兩個詞:可信和信念。
自我表達也好,人際溝通也罷,說話時語言的可信性比語言本身更重要。如何建立可信性呢?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誠信是立身之本。當生活中會出現各類突發事件和各種意外狀況,導致你無法按時兌現承諾。或者預感到不能及時完成約定時,可以提前告知對方,讓他有一個心理準備,并且自己努力彌補。
其次是信念,這是說言有所冀。要把話說到別人心坎里,你就要說出人們最根本、最原始的希望、擔憂和夢想。
③「序」
序是指順序。順序不一樣,人們的理解也不同,意思是讓兩個無關的鏡頭按順序出現,使人產生聯想。
使用語言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你要考慮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有兩個重要的說話順序:當你要說一些消極的、負面的事情時,你要先告訴人們“原因”,再告訴他們“后果”和“結局”;當你要說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先說“結論”和“決定”,再解釋“原因”。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分享了提升自己語言能量的三字訣竅“簡、信、序”:用更少的字符傳達同樣的意思,增加信息密度;沒有任何道路通往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道路;改變信息的順序,對方就能聽到不一樣的意思。
參考書目:《說話的力量》[美] 弗蘭克·倫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