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510341
在大三上學期時,我正式去實習,這也是我第一次去接觸小孩,對他們充滿了好奇,而這次真槍實彈的練習,也讓我受益匪淺,并且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關注心理健康
案例一(學前班)
關于雙胞胎,總有點莫名的興奮與激動
琪琪小朋友是雙胞胎哥哥,長的很可愛,很讓人喜歡,他做事很快而且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平時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等都是第一名,但是性格有點孤僻,通常是自己玩,不會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而且他易生氣(脆弱),只要是別的小朋友說他,他就會生氣,更嚴重的會動手(邊哭邊動手)
關鍵詞:玻璃心
具體行為:
1、好動
無法安靜地坐到座位上,不喜歡坐在凳子上,總是爬在桌子上,或在教室后面翻跟斗,當老師嚴厲讓他坐會位置時,會哭
2、情緒情感
①自尊心強,好強,更無法接受別人說他(尤其妹妹)
每次上外教課,老師總會采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進行比賽,男女倆組,當男生隊輸了的時候,悅琪總是會哭(會跺腳,會跳),尤其女生隊邊笑邊說時,他會哭的越厲害,但每次老師說男生贏呀,他就會立馬不哭
②心理脆弱,過分敏感,愛哭
平時午休時,不愛睡覺,當老師說:“悅琪,睡覺”,他就會有哭的趨勢,而且每當哭時,別人越看他,他會哭的越厲害,更甚還會躲到窗簾里面
3、害怕,不敢獨自一人去做事
例如老師讓他幫忙去取個東西,他同意后便會去取,但是老師最后會發(fā)現(xiàn)他在門外面呆著,而不是去取東西,問他為什么在這里,他也會直接的說“我不敢去”
分析:
1、家里只有他與妹妹,(實際他是弟弟),他相比起妹妹,比較弱小,大多數(shù)是謙讓他,而且平時在家里,四處跑、翻跟斗,家長也不會說
2、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
3、同輩群體,同伴交往能促進人格的發(fā)展,而悅琪正是需要去進行人際關系的交流與探索,強化社會行為
對策:
1、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機會,多與同齡人交往,學會交往技巧,
2、轉(zhuǎn)移注意力,在他哭時,能及時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用別的事物吸引他的興趣,最后在他情緒穩(wěn)定后,在與他分析對與錯
3、在他獨自做事時,老師給予適當鼓勵,增強他的自信心(在他不敢去別的班級時,我會給予他鼓勵,讓他相信自己,會說:“老師在門口等你,你去取”,給予他安全感)
4、發(fā)揚其長處,樹立其自信心。因為琪琪他學習能力強,這方面就可以作為別的小朋友的榜樣,并且在進行教育活動時,可以多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5、保持個人和環(huán)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使幼兒能順利地步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軌道
案例二(學前班)
博博是個“帥小伙”,是班里的開心果,想到他總會有很多莫明的喜感,但他的學習效果相對薄弱,平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很明顯的自我中心,平時午休也是不睡覺,自己“自嗨”
關鍵詞:自我中心
具體行為:
1、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方面,如上課,常常東張西望,愛做小動作;寫作業(yè)拖拉,常常邊寫邊玩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比較差,不聽老師的指導,
2、情緒
不安寧,過于活躍,總是不斷地折騰,當他坐在自己座位上,也能莫明的笑起來,東瞅瞅西看看的,控制不住地發(fā)出很多怪聲音,有時他沒完成作業(yè),而別的小朋友都完成了,老師讓他改作業(yè),在一次沒改好后,再改時,他就會哭,
3、打人
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小朋友們區(qū)域活動結(jié)束后,老師讓去整理收拾自己玩的區(qū)域,堯堯主動去幫博博拆積木,但是博博不讓拆,在誰也沒有料想到的情況下,博博突然伸手抓了堯堯的臉
分析:
1、家庭教育,博博是獨生子女,咋家里,平時爺爺奶奶也比較寵愛,只要他要什么,都會給他買
2、良好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氛圍對幼兒心理素質(zhì)有一定的影響
3、同伴交往,居住在小區(qū),不會經(jīng)常出去活動,好朋友少,不能正確的與同伴交往
措施:
1、與家長協(xié)商,適當?shù)馁p罰分明,及時與幼兒溝通,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在他做錯后,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強化健康行為,發(fā)展積極正面的情感
2、轉(zhuǎn)移注意力,適當?shù)脑黾右恍┯姓T惑力的獎勵,就像平時寫作業(yè)時,老師會說,寫的認真,快的小朋友,可以優(yōu)先去下面玩(滑梯等)
3、尊重、關愛幼兒,傾聽內(nèi)心聲音,初次上課出現(xiàn)問題,我用眼神或動作提醒他,從問題看透本質(zhì),做幼兒的朋友(每天寫觀察記錄、能更深刻、分析的了解幼兒)
4、移情,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5、開設課程活動,將幼兒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
“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良好,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以真誠關愛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分析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盡量滿足他們合理的要求,將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