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就想過要去敦煌看看莫高窟,思前想后,還是選擇了等待。這是多思的帶來的弊端,想太多,終不能成事。
就在兩天前,在一個很拘謹?shù)娘埦稚希幸晃恢情L提到,盡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
有時候,好像真的沒有必要多思,于是便決定打個飛滴去走一走那一年前的神往之地,敦煌!
去之前,我給朋友講,打算幾張俠客風的照片,想象的拍出是一人,一馬,一壺酒,獨自前行在蕭瑟的祁連山上。孤獨,而又自在。
向來是一個不愛出鏡的靦腆少年,怎么就有了這個想法?
這還是一位七旬老者給我的靈感。
大概是在前幾日,蘭州初雪那天,南方人,總是癡于雪的,這個時候的雪,是能凈化心靈的。加上閑來無事,便四處逛逛。在那白塔山前,老者讓我?guī)兔ε膹堈掌K?你把我,鐵橋,白塔都拍上。
想必這位大朋友,應(yīng)該是經(jīng)常出游,給他咔咔幾張拍完,我講,拍的不是很好。
他看了看手機里的圖片,點評地說,難道要把我拍成你啊,我都七十一啦!怎么拍都拍不出來的,這不就是我與雪的合影嘛,留個紀念就好,你拍的這個很不錯啦。
雖說已是七十古稀,但這位朋友又有幾分豁達英姿之氣。我這而立之年的年輕小伙,又為何非要搞得老氣橫秋了一些,正直青春之年,適當之時,也當為自己留些惦念。
這次敦煌之行不就來了機會。
第一站,月牙泉,沙丘綿延,想不到在孤煙大漠中,竟會生出一彎月泉。這簡直是上天對鳴沙山的饋贈。
人需要敬重,天地更需要敬畏。
腳踏黃沙,眺望河西,這是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地。千年前,這里有絡(luò)繹不絕的中西商隊,在這里往來貿(mào)易。敦煌,作為一時的邊塞重郡,意義非凡。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是王維對友人的不舍,同時也表明了那時通訊的不便,我雖未到達陽關(guān),僅站立在這鳴沙山上,也能感受到邊域之城的寂寥。
不遠處的現(xiàn)代化城市,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但在這黃沙之下,歷經(jīng)歲月更迭,敦煌城,依舊生生不息。
莫高窟,是本次出游的最終目的地。
一千年前佛國的世界、西域王宮的奢華、絲綢商旅的艱辛歷歷在目。千余年前人們的生活、娛樂、信仰撲面而來,恍若隔世。
而這一切,都在這大大小小的窟中壁畫所見所得。
為何非要在一處絕壁之上,寸草不生的地方鑿窟,創(chuàng)作藝術(shù)呢?
難道是當時的人,閑著無聊,沒事可干?
這倒也不是,在戰(zhàn)亂連年的年代,很有可能人們的生計都成問題,又怎么會無聊呢?
一個老和尚,好像叫樂尊,西游中,在三危山見千佛閃耀,這是他尋覓已久的修行之地,或許這是佛的指引。于是老和尚不走了,跑到那山頭上打了一個窟,禪定修行去了。
久而久之,越來越多修行人來到這里,越來越多的窟也因此而開。歷經(jīng)千年,無數(shù)高僧沙彌,貴族鄉(xiāng)紳,又活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都在打窟。
在當時,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沒想太多,并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什么世界遺跡而去創(chuàng)作。他們更多的是為了信仰,虔誠的發(fā)心使他們心甘情愿的去做這些事。
正是因為他們這,無堅不摧的發(fā)心,才間接的記錄了當時的民風民俗,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的寶藏。
反觀如今的人們,似乎過躁了些。信仰,在許多青年人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找上某個東西來作為他們的信仰,我想應(yīng)該是金錢主義,或者自由享樂主義。
為了逐利,好像沒有什么事不可以做,至于是否害人,無關(guān)緊要的,只要是能掙點那孔方兄就行。
而那些宣揚自由享樂主義的,只有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最近幾十年國人沒有出現(xiàn)特別厲害的人物,那些厲害的,紛紛都走出了國門,成了僑胞,他們的成就自然也就與國人無關(guān)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思想,才會讓許多青年人,容易滋生擺爛,躺平的心態(tài),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我為什么要努力?
遇到困難,我便退縮,堅持會讓我痛苦,為了我的享樂,干脆選擇逃避困難,實際上這純碎屬于掩耳盜鈴。
可以不可以這樣做呢?也可以,畢竟是自己的選擇,但我并不推崇。
依我的想法來看,新一代青年還是要有些信仰的,最起碼我們在行事上,就算不求做到極致,也須用心。
如果現(xiàn)在的青年人可以反過來想,就會發(fā)現(xiàn),信仰不僅能夠提高個人效能感,還可以提高個人幸福感。
話題回到敦煌之旅,還有一點是要提的。
如果你對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感到困惑或者煩惱,不妨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夠療愈你那不太美好的情緒。
大膽出走,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精彩故事與你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