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想給孩子最好的
最好的生活環境
最好的物質條件
最好的家庭氛圍
然而
給孩子最好的第一堂人生課
就是告訴他
這個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有白色的天鵝也有黑色的天鵝
他們都各自散發著自己的美麗
有重達千斤的大象也有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菌
他們也都各自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充滿了陽光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順利地健康成長
人生百態、萬物紛繁
世界上的每一種存在都值得尊重
我們是孩子的引路人
更是孩子的第一個導師
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用人性的溫暖給他人帶來光亮
而不是雪上加霜
沒有人希望孩子在成長中遭遇不測
沒有人希望自己或親人罹患不幸
然而,命運襲來
我們能做的除了接受,還有改變
改變固執和偏見,接納不一樣的存在
改變自私和狹隘,理解他人的處境
胡適先生曾說
判斷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就看這個社會是怎樣對待孩子、女人和殘疾人的
我們自詡進入了嶄新的文明社會
我們為自己的經濟和社會進步沾沾自喜
然而,一個被重度燒傷的四歲男童
一句“我想上學”
讓這個沉浸于勝利和喜悅的國家
低下了頭
男孩名叫貝貝,四川人,今年滿四歲
跟隨父母在溫州瑞安生活
上面有兩個姐姐
和他的名字一樣
他是整個家里的小寶貝
備受嬌寵
如果不是那場大火
他大概可以像大多數孩子一樣
上下學、寫作業、玩游戲
命運交轉
2年前,即2015年1月19日
貝貝和媽媽、姐姐一起下樓倒垃圾
剛剛學會走路的他腳步蹣跚
突然,巨大的煤氣爆炸聲響起
四個人都昏迷了過去
等他們再次醒來,已經在醫院搶救室
媽媽面部毀容
兩個姐姐大面積燒傷
2歲的貝貝人最小,受傷最重
昏迷半個月,才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
高度燒傷讓他沒有了頭發
面部毀容變形,沒有毛孔不易排汗
持續不斷的治療,幾十萬的醫療費
依然無法讓貝貝回歸原貌
刺眼的疤痕讓孩子的可愛不復從前
去年,剛滿三歲的貝貝已經達到入園標準
父親多方奔走只想讓貝貝實現“上學夢”
然而,園方無一答應
以“家長不同意”“嚇著小朋友”等理由
將貝貝拒之門外
看著小朋友們背著書包上學
貝貝也歡快地拿起書包喊著要上學
父親只能無奈地笑笑
反復念叨著“再等等”
隨著年紀一天天大起來
貝貝慢慢地讀懂了別人的目光
也開始明白那場災難帶給他的苦難
他多想把身上的傷疤洗掉
把那天的意外幻化成一場噩夢
他變得不那么愛出門了
陽光會灼痛他的皮膚
目光會刺穿他的心靈
他明白
他是一個“異類”
一個社會的邊緣兒
“我自己的孩子連上學都上不了”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和一個女人的丈夫
負債累累,他可以承受
妻兒之痛,他可以承受
唯獨
社會的孤立和偏見讓他承受不了
在鏡頭面前
他欲哭無淚
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規定
幼兒園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學齡前兒童入園
不得歧視或者拒絕其入園
并為其提供適合的保育和教育
也就是說幼兒園拒絕貝貝入園涉嫌違規違法
為什么幼兒園寧愿頂著“無情”和“違法”的帽子
也要堅決拒絕貝貝入園
除了擔心貝貝不合群受到更大傷害
擔心老師照顧不好貝貝健康受損
更重要的是
幼兒園本身對貝貝的偏見
以及背后家長們的不容忍
這才是貝貝入園的最大阻力
和貝貝一樣
很多孩子也在這股阻力之下被拒入園
2006年,6歲癌癥男孩楊楊出院被拒入園
2007年,3歲湖南燒傷男童啟博被拒入園
2010年,5歲金山燒傷男童灝灝被拒入園
2015年,2歲半心臟病男孩東東術后被拒入園
2016年,5歲糖尿病男孩小明被拒入園
……
時至今日,仍不斷爆出幼童因病或其他原因被拒入園
失去了受教育和融入社會的機會
據美國兒童事故防治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
每年有近1億的兒童在家庭事故中受害
其中一半以上是4歲以下的幼兒
據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顯示
我國約有0~14歲殘疾兒童900萬名
占全國同齡兒童總數的2.66%
也就意味著每一百個兒童中就有2到3個殘疾兒童
其中約有0~6歲殘疾兒童167.8萬名
每年新增0~6歲殘疾兒童19.9萬名
900萬人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相當于一個地級市的人口規模
比肩瑞典總人口
然而這也是一個沉默的群體
活在眾人的寂靜中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社會的暗影里
如同趙本山的小品一樣
嘲笑“非正常人”似乎是“正常人”的一種消費特權
我們陷入這種集體無意識中
一方面用他們的傷口享受我們的愉悅感
一方面用我們的優越感排斥他們的存在
同理心、包容心教育的缺失
是全體國民教育的缺失
因此才不斷發生“貝貝式”的悲劇
和此起彼伏的校園欺凌案件
與其不斷批評幼兒園
不如從你我身邊做起
從同理心教育做起
同理心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而同理心的樹立要從家長開始
這需要幼兒園與家長切實溝通
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接納
家長可以通過經常性的情緒溝通、對話溝通、角色置換等方式
啟發孩子產生共情行為
讓孩子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并溫暖他人
相信在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之下
小朋友們也可以很快接受“貝貝”
以及與貝貝一樣的特殊兒童
作為孩子教育第一步的幼兒園
也應該把接納“特殊兒童”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專門建立“特殊兒童”教育體系
為貝貝們敞開溫暖的懷抱
每一個男孩未來都會是父親
每一個女孩未來都會是母親
童年是人生的起點
更是照亮一生的燈塔
悲劇已經發生
就不要讓悲劇延續悲劇
童年已經遍布傷痛
就不要讓傷痛成長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長大
愿每一個長大的你我都能釋放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