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今天的事,我有幾句話想跟你說。
其實,每次聽見你發脾氣或者生氣的時候,我不是不管,而是默默在聽在想,有時我是真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幫助你。
手機,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今天你因它而起了氣,陷在了痛苦里,這是一種迷惑,如果你不覺察,也許以后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比手機更容易讓人迷惑的事情會很多,比如金錢,比如美色,比如毒品、權力……真的,這才是剛剛開始。
你因手機,更多的是由于游戲,對于學習上的使用帶來的痛苦相對小一些。那是不是代表當下的手機,作為學生時期的必備,它的功能還可以。
如果你想玩游戲更爽,那就需要升級,或者更換機子。(處理器、運行內存、機身儲存、內核版本等等各項的數據都要參考)我們到底需要一臺什么樣的機子?關鍵是看我們怎么用,使用的價值在哪?
你在游戲里獲得了什么,你想過嗎?又失去了什么呢?你聽歌,看視頻,聊天,玩音樂都還好,快樂多于痛苦。對啊,能帶給人放松、快樂的有許多,也許放下手機之后,還別有洞天哪。
我沒有強迫你放下手機,或者放下游戲。合理地游戲,有時間概念,有覺察地在使用手機,都沒問題。自覺(自律)就是自我覺察(約束)。你去體驗,如果因為游戲而讓你沒有了方向,喪失了上進的力量,學習一落千丈,你覺得,是不是有更大的痛苦在等著你。
所以,醒來,覺察當下自己的行為,不被任何外物所迷,想想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清清楚楚地做事,不做傻事,不騙人,否則是自欺、欺人、被人欺。
我每晚自修,就是為了保持醒覺,一遍遍提醒自己,這輩子,到底要做什么?——做一個覺知者,時時、念念覺察,改變,讓智慧做主。真正的覺悟者,不會讓自己有一念的迷惑,更不會“對境生心”(對于不同的境界,境遇,生出了或高興、或傷心、或惱怒等情緒心情)。這是醒來的力量。
是境隨心轉,還是心隨境轉?
在南京,我就聽過這樣的話:你遭遇的事情可能改不了,可是你看待事情的眼光可以改變。在恩典,我聽到:方向比努力重要。現在,我知道了:一切都沒問題,一切都是練習題。生不生煩惱,取決于你的心,你的選擇。
一個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錯不在某人某事,而是我們選錯了對待某人某事的方式。這是一種“選擇理論”,有時,我們往往忽略了心念的轉變,忽略了其他選項,直接選擇了痛苦。時刻提醒自己:面對一個困難,我有至少三種不同的選擇來解決。比如手機卡頓,是換卡,換網絡,還是換手機?抑或是換一個游戲,換一種使用手機的方式。這在于我們的選擇,是不是也是一種智慧?就像我們剛才探討的成人對于自己事業的選擇。其實,是一樣的。
至于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未來多一些思維貫通,多一些本事,多一些從容。那你想怎么選擇,是你的權利。我當然希望你過得好,過得舒服一些,我可以提醒、提建議,還是那句話,選擇權在你自己。有因,有果。把握當下的一點一滴努力,未來不用后悔“我本可以”。
人生,目標明確,足夠的重視,清晰透徹的路徑,念念的警醒。進步,成功,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