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我也寫這個話題了,見過很多人寫的離職感言。
總是在別人的故事里,看著他們朝著未來走去,羨慕他人的同時又迷茫自己的未來
“體制內辭職”,被越來越多人提及,這都是個人的選擇。
但我很不喜歡一些文章里寫的,刻意貶低挖苦體制內的工作和人,給其貼上迂腐陳舊、不思進取、浪費人生的標簽。
工作的事情自己的最清楚,哪里需要他人來評判。
能離開體制,并且過得更好的人,不是因為離開體制所以就飛黃騰達的,而是他的能力本就很強,只是沒得到施展罷了。
不要把因果關系搞錯了,毀了自己的穩定生活。
還在職業學校教書的時候,我就常常在想:
學生不愛學,我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真的要這樣一直在這個鎮上教書嗎?
如果我不做這行,出去了能干什么?
就時不時地會想這些問題,其實在那兒生活真挺適合養老的,我以前的生活狀態就很單調。沒課的時候就看書,要么在辦公室里看,要么下班回到宿舍看。
有時候覺得這樣每天不聞窗外事,有書看的生活真好。
不過,看看干癟的錢包,又想想自己的工作技能并沒有隨著時間的增長變得精進,又莫名的心慌,這一晃到30歲了,可咋辦啊。
用馬云說的那句話,員工離職無非兩個原因:
1.心,委屈了
2.錢,沒給到位
我離開,是在分析自身情況,多次考慮后的結果。
1
工作不喜歡,上班很難熬
我大學學的汽修專業,那么來職業學校教汽修專業課,是我們專業最好的出路了。
專業對口,教師工作穩定性又高,一年還有兩個長假,班上一大半的同學都做了老師。
但我不喜歡做這個,一開始就不怎么喜歡。
不過一想到自己剛畢業,啥都不會,要是貿然辭了跑出去找工作,很可能會成為失業人員,所以也就既來之則安之。
和學生相處比我想象中要愉快一些,畢竟我沒有像入職培訓時候領導講的那樣鎮壓手段。
才從大學畢業,最不喜歡粗暴武斷的老師,再說了現在的學生根本也不吃你這一套啊。
所以我常常是一節課里,書本上的專業課知識講一點,然后講一講看到的新聞和個人經歷,學生就覺得這種課堂很有意思。
只是每周32+節的課時,很快就把我的熱情耗盡了。之后就是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心里沒什么感覺了,忙到你都沒時間思考問題了。
有時候和同事聊天,說挺羨慕其他單位的工作。輕松愉快,不用每天站著工作,戴擴音器喊得聲嘶力竭。
關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家應該也稍微了解一點吧。我不敢說全部,但絕大多數都是,不愛學習的。
不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初中階段就已經養成了,進來之后還是整天混著。上課時再怎么強調紀律,還是鬧哄哄的,如果不鬧,那肯定就是在埋頭玩手機或者趴桌子上睡覺了。
我講汽車專業的知識,只要稍微將深入一點,學生就開始鬧聽不懂,要我給他們講點兒故事。
也是很無奈啊,不給他們講講笑話吧,整堂課靜如死水,沒人理你。講吧,與課堂無關的話影響教學,要是被巡查的領導看到了,扣你錢一節課白上。
這些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把我文火慢燉著。
有時覺得這樣生活下去也不錯,鎮上房子又便宜,買一套毫無壓力啊。有時候又覺得空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心里總是很慌。
不過也都還好,只是后來發生的事情才讓我意識到,必須要認真考慮出路問題了。
同往常一樣,我講完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時突然接到了電話,顯示是系主任,我想肯定是工作上的事情。
電話接通之后,那邊說
“你在上課怎么不管紀律?你看看后排墻角那個學生衣服都沒穿好,還戴著帽子。”
我抬頭看了下斜上角的監控攝像頭,順著方向看到最后排一個學生把連帽衛衣的帽子戴上了,也沒有和其他同學一起操作。
我就過去問他在干嘛,他說感冒發燒了。于是我提醒他把帽子放下來,坐端正。
然后領導就把電話掛了。
這次讓我心里感覺很不舒服,原來自己時刻被辦公室里的領導透過監控觀察著。
后面又有幾次。
有時是我晚自習上的好好的,他突然走進來繞著教室走一圈,然后意味深長的看我一眼,又走出去。
有時是第一節晚自習下課,打電話叫我去樓上他的辦公室,指著電腦屏幕上我講課的教室的監控回放說
“后排兩個學生在低頭說什么,你難道沒看到嗎?怎么不管管?”
我心里真是萬頭草泥馬奔過。你能體會我的心情嗎?
我也屬于自尊心較強的那種人,你可以訓斥我備課、講課等業務能力的不足,這些我會努力改正。
但老是揪著紀律問題不放,還總打擊我,這讓我不能接受。
這些學生是什么情況,大家心知肚明。全系好幾十個班,就我教的課堂紀律有問題?
我反正是不相信的。
為這事我還郁悶了好幾天,和同事喝酒的時候他們說,你應該是被針對了吧。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針對了,后來反思了自己的課堂管理,想想也是。那么認真講課干嘛,差不多就行了,好好管紀律,別再被領導罵就可以了。
于是,后面的工作變得很順心,“認真你就輸了”用在這里看來挺對。
2
看不到發展前景
教師這份工作其實干久了是很枯燥的,因為講的課程是固定不變的,重復的次數多了就覺得很無聊。
要是學生也沒幾個愛學習的,那就是你一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
我記得有次在課堂上講課下面睡覺的太多了,于是我就跟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步入社會沒有知識,沒有一技之長會很殘酷。
結果底下學生回了句“那老師你大學畢業,一個月工資有多少錢啊?”
我“額…這個和課堂無關,繼續我們剛才講的內容。”
那時我關注了一些職教領域的公眾號,因為是本行業的,想多了解一些東西。
關注的那些教師、教育的公眾號,每天發的文章主題就沒怎么變過,類似于“國家規定教師待遇不得低于公務員水平”,“職業教育的未來一片光明”,看完沒什么用的。
還有 “有一種辛苦,叫作老師…”,“誰殺死了老師的責任心…”這種吐苦水的。文章底下的評論也是一堆“當老師不容易”之類的留言。
看多了心情都不好了。
不像其他行業,總是在積極分享很多行業知識和發展路徑。天天吐苦水傳播負能量,工作已經夠累的了,還每天發這些東西。
越看越煩,后來全部都取消關注了。
這份工作的職業發展一眼就看到頭,我辦公室在底樓角落,人少清凈。
有時在其他辦公室,總會聽見老教師的唉聲嘆氣,快五十歲的人了,還每天好幾節課。
不上不行,每個月還要扣幾十節基礎課時呢。
碰到放假多的月份,課時不夠扣的,你會發現課時收入會有-33.5元,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發生。
那評職稱增加收入呢?
大家都這么想的,請排隊。
我記得之前有一次評職稱,有個教師業務能力挺強,但被另一個辦公室的行政人員刷下來了。
于是心有不甘,在辦公群里質問為什么不講課的人還能評上,直接被群主禁言30天。
透過他們,我甚至可以看到我的未來。
想要收入上漲,只能是評職稱這條獨木橋。這里面的事情我就不細說了,懂得自然懂。
或者像那些老教師一樣,年紀大了依然奮戰在教學一線,課上的多,課時費多,工資才多。
我知道任何行業都有一個過程,不可能才工作幾年就發生很大改變。但至少要讓人看得到改變的可能吧。
唯一的優勢是穩定,當然,工資也很穩定。
不過,后面開始出現的事業單位改革,把大家的基本工資提高了一些,但每個月扣基礎課時量翻倍。
這種明升暗降的改變,讓很多人都發現自己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到手的錢反而變少了,驚覺這日子真的不好過了。
3
主動出擊,才能改變
因為在網上寫文章的緣故,平時會加入一些群,看他們在群里聊外面工作的事兒。我也保持著文章的更新,發網上讓更多人看到,獲得與外界聯系的機會。
“要么多賺錢,要么多讀書”,我常拿這句話提醒自己。
抱怨是最沒用的,不過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其他人身上。要是抱怨有用的話,那大家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全停下來互相怨懟吧。
學期結束,我就辭了。
還不想馬上投入到一份新工作里,就沒有急著投簡歷找工作,而是回家了住了幾個月。
職場人士說裸辭、轉行都是大忌,很影響職業發展。
這話沒錯,不過不適用于我。
因為沒有想清楚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走,就急忙投入新工作,要不了多久又會迷茫,糾結要不要再換一份工作,陷入惡性循環。
在做重大決策時,一定要聽從自己的內心。
我喜歡的一本小說《孤獨小說家》里,那個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小說家,沒被生活腐蝕,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
人的心無法隨心所欲。
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想的事情,有時還讓人想一些不愿去想的事情。那就不要企圖逃避這個問題好好去想吧!雖然有痛苦有酸楚,也忍耐到底吧!
找人傾訴可以,出門遠行可以,獨自居住大量閱讀亦可。不管怎樣,要清楚自己的方向之后,再行動。
我裸辭的時候,手上有足夠存款。
平時開銷就不大,我又比較節約。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存款夠我花上一年有余。
這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也給了我底氣。
建議大家也在平時生活開銷中保持儲蓄的好習慣,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不敢辭職的重要原因就是沒錢,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就是筆不小的數目。
所謂“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不用為生活費奔波的時候,你才能真正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該怎么做?
我在家期間,沒什么是幾乎不出門,再加上家這邊40度的高溫,最長記錄是一星期沒出去過。
把以前想看的經典電影找出來看了,把職場劇《未生》又刷了一邊,把買的20多本書看完了。
在網上看一些帖子,很多人都提到了經濟形勢不好,會有很多人失業,絕對不能裸辭,不然會找不到工作的。
我認為,這個問題也要細分來看,那些宏觀統計的數字和百分比,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意義不大,所以也不用過于焦慮。
自己分析不了的問題,還可以花錢找人做付費咨詢,幫你找到自己的優勢,幫改簡歷和內推職位。
找工作這件事,最關鍵的就是你與職位的匹配度。
要跳槽甚至轉行,并不是靠海投簡歷,期待對方選上你。
我想進入互聯網行業,那我就會關注這方面的公眾號和從業人員,在網上搜索想去的職位所需技能,從中了解工作的內容。
此外,還是保持著文章的更新,嘗試了短視頻運營,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我覺得這些也是日后轉行所需要的。
與其盲目的海投簡歷,不如多花精力打磨自己,即不斷增加自己的籌碼。
在這個知識付費的年代,只要你花錢,就能買到別人的智慧果實。當你手中握有足夠多的籌碼時,才有資格和對方在談判桌上開條件。
雖然我跑出去面試也被坑了好幾次,但我不怎么喪氣。因為我知道不是我的問題,求職路上難免遇到坑,跳過去就是了。
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也是枯燥的。
有人問我,不喜歡現狀,但又畏懼改變。
我說,不管早晚,你總要做出選擇的。
正如《山月記》里的一段話:
因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心存一絲希翼,而不能與石礫碌碌為伍,遂遠離時間疏避人群,結果在內心不斷地用憤懣和羞怒飼育著懦弱的自尊心。
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說到底還是思維需要轉變,既然內心渴望改變,就不要再把其他原因作為借口。
如果非要說“沒得選擇”,那一定是你尋求轉變的動機不夠強烈。
我喜歡萬事有把握的感覺,這樣我就不會被情緒干擾。但這樣又常常給人一種喜歡多想,考慮太多的感覺。
我只想掌握主動權。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