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潛能開發訓練》一書,我總算看懂了,以前看過朗達·拜恩的《秘密》一書卻覺得收獲不大,而且有點讀不懂,我總覺得譯者在用漢語演繹外國的文字和思維,總覺得不對勁。
唯有這本書讓我悟了,所以 ,在這里,我想盡量用中國人的思維去解讀這本書。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獲。這本書的主旨在于通過激發人的精神潛能,由內而外,塑造一個人的習慣、態度和行為,從而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幸福、健康、財富。
也許這聽起來有點“玄學”,甚至不可思議,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時候精神的力量確實會對一個人產生巨大的作用。全書主要是從心理學、哲學、財富方面強調了精神力的偉大奧妙,告訴我們,如果學會利用好精神的力量,我們的人生會打開你從未想象的新局面。
該書的作者拉爾夫,沃爾多川恩,美國著名哲學家,至今仍有很大影響的“新思想運動”中 成就最大的思想大師,他主張身、心、靈的修煉,致力于探索人生的真諦,引導人們過上寧靜和富足的生活,一生出版了多部著作,目前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暢銷數百萬冊。
書中表示,《秘密》是一門學問,同時也是幫助你在人生中更有效、更能創造積極正面的當下的工具。大多時候,我們無法讓社會來適應自己,我們只能改變自己適應社會。要改變自己,就得挖掘我們身上隱藏著的最神奇的潛能。而挖掘身上的潛能,也是有方法的,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下面我總結出23條我從書中獲得的思想啟迪。
1、重視專注力的提升,專注力的作用超出你的想象,關注什么吸引什么。
你內心最關注的事物最有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你最希望擁有的東西最后都會握在你的手里。
某個階段你越專注于某件事物,你就越有可能實現某件事物。這考驗你的專注力、注意力有多高,專注力越高越好,實現某件事物的概率就越大。
專注力差的人會吃虧,專注力強的孩子永遠有糖吃。保護好自己的專注力、注意力。
你應該減少自己分心或者被偷走注意力的次數,增加專注時長,刻意提高專注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你可以抽空看一些熱點信息,比如特大事故、重大災害、恐怖事件、局部沖突等等,還有黃賭毒、虛假廣告等,但是一定要請節約自己的精力、注意力,不要讓自己一天中大部分時間的注意力都被它們奪走。
對自己負責,把注意力專注于所有人的喜悅,專注于食物的充盈,專注于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專注于生活的美好,把最強有力的思想放在想要的事物上,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置于自身的改善和進步工作。
2、大部分時間中,避免負面情緒的侵襲,持續產生積極思維。
心態上要端正,專注做事的過程,期間不要憂慮,盡可能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
比如,不要想著自己做不成什么事情,不要想著自己身上的不足,不要擔心自己會一直貧困下去,不要為前途的渺茫憂心忡忡,這些都會讓你難以突破。
把注意力放在我如何致富上面,我還能多做些什么來促進致富的進度。
然后全力以赴、竭盡全力達成這個目標,而且就像是別無選擇,不給自己留后路、退路的那種。
如果你實在是沒辦法擺脫負面情緒,那么你可以有一個讓你身在其中忘卻所有的興趣愛好,或者睡覺、冥想、品嘗美食等等。做什么能夠讓你暫時忘卻負面想法,那么你就去做,然后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沉浸在積極情緒里,并且去行動。
3、目標導向的積極思維會驅動你想方設法學習方法論,并且堅持實踐,愈挫愈勇。
任何人都不能單憑幻想實現夢想,也不能在不停的想象中得到物質財富和個人成就。
成功的實現還需要其他方法的輔助,有了積極思維的驅動,你就會自發地去學習各種相關的方法論,去具體實踐,不斷思考和改進。
這些方法論會與秘密吸引力法則一起幫助你獲得你想要的。吸引力法則是改變你的態度、習慣和行為,激發你的內在動機。相當于電源,而方法論相當于發動機。
4、目標導向的積極思維能夠幫助你不自覺就少了惰性,避開“習得性無助”的坑。
如果你連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清楚,也沒有從小樹立堅定遠大的理想,不曾設想過自己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如果連內在的態度都沒有,
那么你就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惰性和習得性無助,你做事情也不會付出百分百全力以赴的努力,更多的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給自己看。
只有在積極思維的驅動下,你才能自主地、想盡辦法去拼命獲得具體的方法論,這樣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實現一件事物。
5、目標導向的積極思維能夠幫助你自發地去克服和目標與欲望相沖突、矛盾的東西,不斷靠近“知行合一”。
書中說到:“一個人如果擁有強烈的渴望致富,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財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動、情感、個性、才能與致富的欲望相吻合。
對于一些與創富的欲望相沖突、相矛盾的東西,他會竭盡全力地去克服、消除;對于有助于致富的東西,則會竭盡全力地去扶植、擴大。
這樣,經過長期的努力和調節,這個人就會成為一個他所渴望的致富者,使致富的欲望變成現實。相反,倘若致富的欲望不強烈,人們便很容易因為少許挫折而偃旗息鼓,致富的欲望也因此淡化或壓抑下去。”
言外之意就是,他會不斷向“知行合一”靠近,而且抗挫折能力很強。
很多成功人士都表示信心與欲望的力量可以將人從卑下的社會底層提升到上層社會,使窮漢變成富翁,使失敗者重整雄風,使殘疾人享有健康……
6、欲望是雙刃劍,充分利用欲望對人的積極作用,讓自己充滿動力。
正視欲望,承認欲望,接納欲望。雖然人世間很多災難和罪惡,是由于人性欲望引起的,欲望被認為是骯臟的、丑陋的、不受待見的。
但,欲望也可以是美好的、純粹的、合理的,把強烈的欲望用在正確的地方反而會事半功倍,它能夠幫助我們把那些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當然,僅僅有欲望而不付諸行動也是不行的。
這個世界幾乎每個人都有欲望,強弱因人而異,也有欲望很強的人卻不付諸行動。
但是強烈的欲望,依舊會驅動你付諸行動。欲望強烈的人,至少比欲望弱的人要更容易產生行動。
7、有了強烈的欲望,一旦付諸行動,就會產生計劃,用明確的方法和手段獲得財富。
把渴求的心態變成堅定的信念,然后用計劃明確的辦法與手段去獲得財富,并以永不言敗的精神堅持這些計劃,就能把欲望轉變為財富。
當你專注于某個事物上時,你就是活在當下,你可以向著創富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前進。
很多人都想致富,不止你一個,但是他們大多數根本沒有具體數量想賺到的錢,更沒有細化的小目標。他們的目標都很寬泛,沒有確定在具體的一個點上,不具備可操作性和落地可能。
所以,要想現實離理想更近一步,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行事。
第一步:你心里要確定你真正所企求的財富的數量目標,僅說“我要很多錢”是不夠的,數目一定要明確。
第二步:思考為了達到企求的目標,你決心付出哪些代價(“不勞而獲”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第三步:確定一個具體的日期,你決心何時“擁有”你所企求的目標。
第四步:擬訂一個實現你欲望的明確計劃,并且不論你是否已有準備,要立即開始將計劃付諸行動。
第五步:將以上內容簡明扼要地寫下來,并寫一份督促自己的誓詞類的聲明。
第六步:每天把這份聲明大聲地讀兩遍,一遍在晚上入睡前,一遍在早晨起床后。在你讀這份聲明時,你要想象自己已經擁有了這筆財富,或者不想象也行,你可以不斷地重復確認、堅定自己的革命綱領或者理想信念,展望宏圖。
8、讓自己擁有更加強大的想象力,敢于相信是實現可能的第一步。
你也許會抱怨說,在你未實際達到這一目標之前,你不可能看見自己的成就和財富,但這正是強烈的欲望能幫助你的地方,尤其是當你暫時缺乏足夠的想象力時。
中國人大多缺乏想象力,在缺乏足夠的想象力時,還能為了目標不斷實踐,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天真。
文化語境里我們管這個叫“天真”,自古以來就是有無數偉大又天真的人不斷開拓,把夢想變成現實,才有今天的生活。
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比知識還重要,如果你缺乏想象力,一定要培養和提升你的想象力。
強大的想象力,能夠讓你有足夠的勇氣去相信實現某件事情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當下的你現狀如何窘迫。你不必顧忌那些想象力貧乏的人,他們的無知注定有一天會遭到人們嘲笑。
欲望只是獲得財富的第一步,能否和行動緊密結合起來至關重要。
先要敢想,然后去做。敢想敢做,不要任由他人嘲笑自己的天真,學會珍視自己的天真,下定決心堅定信念。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有可能毫無困難地獲得它。
9、不要看不起小目標,必須從小目標做起。
從小目標開始做起,堅定信念和理想欲望(吸引力法則)可以讓一切小的東西毫不費力地茁壯長大,也能讓小小的缺陷構成致命的破壞。
任何毫無起眼的小的事物,都可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你為你的人生制定了宏偉的藍圖時,不要急于追求最后的結果,那些偉大的夢想都不是在一天之內完成的。人生如棋,每一步都要竭盡全力地走好,不能悔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經常問自己你是否真的全力以赴了嗎?
夢想的力量總是由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少到多,這中間需要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不斷地努力與爭取。
不要看著天文數字發呆,做成小的事物要比做成宏大的事物更加容易。不要只盯著最終的大成果,在這過程中的小成果也彌足可貴,而且甚至比你想象得要更加珍貴。
凡是那些成功人士,都會把每一件小事看得很重要,這些小事實現起來比較容易,因此能給人信心,并促使人心中產生對未來更多更高的憧憬,
而且很多小事也有重大的意義,它們可能會改變他人的看法、改變社會的一些偏見,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甚至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如此,在積極的反饋下,形成良性循環。
10、活在當下,不要經常回顧過去,控制好懷舊的頻率。
每天盡力而為,不要總是對昨日犯的些許錯誤記掛于心。
懷舊是人之常情,但是請少懷舊。不管過去的事情是美好的還是悲哀的,你都不能把大部分時間放在懷舊上面。
忘記昨日的憂愁,以積極的態度開始每天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今天才是最重要最美好的一天。
11、擺脫慣性,激發你的潛能,把注意力放在致富上面。
美國學者詹姆斯根據他的研究成果說:“普通人只發展了他蘊藏能力的1/10。
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在沉睡。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一直在荒廢。”
人的潛能就像故事中的點金石一樣需要人們去發現、去開掘,一旦發現它,你就能瞬間擁有財富,這種巨大的能量一旦被引爆出來,將帶給人無窮的信心和能量。
不同國家和地區、省份的人均GDP倒是個不錯的指標,或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每個人一生中對社會產出的經濟價值。
12、不自私,學會全心給予和愛。
自私是一切罪孽的根源,用仁愛之心真誠對待每個和我們有接觸的人。
一個沒有愛的軀體是沒有靈魂的,沒有靈魂的人是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的。
如果想要真正掌控自己生命的能量,就要學會如何去愛,如何付出愛。
一個人越是自私、孤僻,越是吝嗇于付出自己的愛,就越難和他人融合在一起,無法成為生命整體的一部分,最終就很有可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
將光與熱施予他人,才有更有可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愛。
愛和同類情感都是積極的情緒,也會帶來積極的效果——它們讓人的身體變得健康而富有活力,面貌變得姣好,聲音變得甜美,魅力得到提升。
當你出于一些消極的情緒對他人造成傷害時,常常也會傷害到自己。
如果你試圖去傷害他人,憤怒、暴躁、指責等消極情緒會嚴重影響你的心情,這些內在的破壞能量也會變成對身體健康的啃噬者,帶來身體的病痛。
人的情緒是有傳染性的,它不僅僅影響你一個人,甚至會對你身邊的其他人造成消極的暗示,以至于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而你卻是其中被拴得最牢,而難以擺脫的一個。
一個人施加于他人的惡意越多,反噬到自身的惡意就會越大。
13、追尋內心的平靜,金錢是通往幸福的途徑之一。
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追求的大都是物質上的財富,但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些東西不一定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金錢固然是得到幸福的途徑,但并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選擇。
如果一個人把金錢當作了幸福的全部,那么他看似占有著財富,實際上他已經被財富控制了,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窮盡一生追求金錢,永遠不會感到富裕和滿足。
然而,如果他能參透人生的真諦,有節制有原則地追求和享用金錢,不再貪戀功名利祿——人與物質世界聯系的紐帶——就能真正地擺脫窮困感。
生活中還有很多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感的東西:比如親善的行為、高潔的品質、覺醒的靈魂、無欲無求的人生態度,這些內心的財富比物質的充盈更容易讓人滿足。
一個認清了生命本質的人從不會熱衷于囤積財富,對他來說,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有所建樹而已。這樣的人知道外在的財富都是過眼浮云,而內在的財富才是永遠的財富。
精神與物質兩者孰重孰輕?是追求萬貫家財還是尋求內心的寧靜?只有參透人生的人才能給出適當的答案。
14、請做一個自信的人,自信是生命的根基。
不斷地去了解自己身上和別人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堅持進一步深入探索自己,在一些方面可以有自知之明,但是在很多方面也要敢于自信,不要人云亦云、讓別人剝奪你的話語權。
最大限度地發掘自身的能量,破除了自己對自己的過低評價,無論多艱辛,至始至終都堅信自己是一塊金子。
不要把一些本可以輕松跨越的障礙,放大成無法逾越的深谷。因為如果頭腦中已經有了對方不可戰勝的念頭,便失去了成功的希望。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無論人生達到怎樣的高度,總有上升的空間,所以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當作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事情。
只有不斷積累,才能保持優勢;只有不斷充值,人生才會增值。
15、心靈越純潔,力量越強大。
如果坐著靜心一個鐘頭你會感到喜悅,天啊,那就去做吧!如果吃個意大利香腸三明治你會感到快樂,那就去吃吧!——《秘密》
讓你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積極的情緒與思維,一個人若有質樸美好的心靈,凡事從最單純的心愿出發,就會有強大的人格魅力。終其一生,他都不會表現出懦弱、陰暗的一面,他所有的努力都將是光明而積極的。
舒展地挺拔立于世間,不要害怕遭人非議而不敢做某件事。內心真正純凈的人無論做什么都自然無比,從不擔心別人對自己有所誤會,也不擔心自己的才華與貢獻會被人忽視。
對于他來說,無論做什么事都是出于本心的選擇,而非一定帶著某種功利性的目的。他們是內在力量真正覺醒的人。
當你把不為世俗羈絆的智者情懷注入心中后,就能從平庸變得偉大,在寧靜的心靈中成就偉大的事業,實現靈魂的解放與物質的充裕。
最高深最精湛的事業或者藝術,永遠是對世界敞開心扉、真誠無畏的人演繹得最好。這比千辛萬苦的訓練還要強上很多倍,雖然可能其它方面能力還有待提升,但聽者觀者都能為之動容。
那些華麗的裝飾和虛幻的繁榮都是暫時的榮耀,光環一旦散去,原有的事物都會變得黯淡無光。
但寧靜與淡泊的心靈是幸福的永恒歸宿,也是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神奇力量,只有洞悉了這一點,我們的生活才能有條不紊,緩而有序,才能做到平淡中不失激情,理性中不乏溫暖。
16、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敢于探索讓你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
借著去想你所要的生活方式,來預先創造你的生活,你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
——《秘密》
我們都不過是一介凡人,但有時候,我們卻能靠自己的力量建一座天堂。
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你也可以開始注重室內風水擺設等,這些都能影響你的潛意識。讓自己心中有一座天堂,終有一天它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構想,把自己或者和家人居住的家,當成你心中的理想國去經營,自由、平等、民主,氛圍融洽開明。給自己塑造好的氛圍,給自己打造優良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
17、自尊自愛。以愛和尊重對待自己,就會吸引愛你、尊重你的人。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自尊自愛,你希望別人怎么對待你,就要這樣對待自己,這樣才會強化你的思想,將你對人際關系的設想與渴望傳遞出去。
如果你對待自己,并沒有像希望別人對待你的那樣,那么你就無法改變事情的現狀。
當你熱愛自己時,別人才會從你的自信與熱情中發現你的優點,并因這些優點而熱愛你;當你尊重自己時,別人才會知曉你為人的原則和處世的底線,才會因為你那高貴的人格而尊重你。
你對自己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一種強而有力的信號,如果你沒有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就相當于是在昭告其他人: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我不需要被尊重。
這個信號會持續地影響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使得其他人更有可能用傲慢或者漠視的態度對待你。
一個愛自己、尊重自己的人,即使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也能表現出高貴的氣質,而這種氣質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為了求得一個好的結果,你必須開始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發出那樣的信號、達到那種頻率,然后吸引力法則將會發揮作用,你的生命中將充滿愛你、尊重你的人。
18、不要吝嗇于對別人的贊美。
多去贊美別人。除了贊美,用寬容的心原諒他人的過失也是愛的方式之一。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犯錯,幾句善意的寬慰,來自內心的祝福,力量都遠遠大于一萬句嚴肅的批評。
不要做個刻薄的人,用愛去贊美并祝福世間的一切,用真誠去體恤并包容世間的一切,可以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令彼此相互欣賞,也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爭端,使雙方和睦,這是人人都愿意接受的禮物。
19、追尋真理,接受完備的哲學教育,提升自己的哲學素養。
不要向外界尋找真理,外界的經驗只不過是工具,只能輔助我們卻不能替。
永遠追尋真理,忠于內心的智慧,并一步步接近世界的本質時,我們的內心也可以獲得真正的寧靜。多讀好書,多考證,多落地調查,多做實驗,行萬里路,閱萬種人。
20、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及時進行階段性糾錯,避免偏離得太遠,回歸正軌。
在每天睡覺之前,我們都應回想一下自己這一天每時每刻的言行,認真反思當天經歷的所有事情。
當你有勇氣勸誡自己、原諒自己時,就不會害怕面對自己任何的錯誤了。錯誤并不可怕,教訓并不是愚蠢與悲傷的同義語。當你要責罰別人的時候,請先反省自己可曾犯錯。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一個人需要不斷地從思想上檢視自己,從行為上糾正自己,才可以避免偏離正道。
在反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或許某些時候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已經偏離了初衷,這時候就需要承認自己的錯誤,調動思想的力量尋找正確的方向。
如果行走一段時間發現方向走錯了,那么為了不會釀成更大錯誤,就要及時調轉方向,而不是固執己見,不撞南墻不回頭。要有自我糾錯能力,而且要堅持每隔一陣子就要糾錯。
歐洲有一句格言:“不容許修改的計劃是壞計劃。”所以,利用時間的緩沖對自己的計劃做出調整并不是一件壞事,掩飾或者放縱自己的錯誤才是犯罪。
自知與反省的程度決定著智慧帶給人的是快樂、優勢,還是痛苦、弊端。人對自身的探索和對外界的探索一樣,很難得到終極答案。
客觀對待自我認知的局限,你一輩子無法擺脫它,只能縮小局限。自我認知的局限性就像一個人在陽光下和自己的影子賽跑,除非轉身,否則很難超越它一樣。
人們追求理想與財富的過程是一條艱險且漫長的路途,如果行走的過程中不運用智慧,不時常回顧一下走過的路,很可能走上前無去路后無退路的不歸路。
清醒的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人,他們善于在思考中發現問題,即便糾正錯誤的過程再痛苦,他們也不會放棄對自己思想的完善。反省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我們需要在每一天反躬自省。
21、不要因為已知拒絕未知,不要被經驗主義束縛,不要因為知識詛咒受限。
對真相的追求過程中有一條極為重要的法則:無論何時,一個人若由于驕傲、妄想或其他什么原因而使自己封閉起來拒絕知道真相,那么他將失去所有知道真相的來源;反之若他肯敞開心懷去了解真相,那么所有消息來源都足以讓他了解真相。
所以,能否知道真相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與事實本身反而并無關系。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對真相的了解程度還只是一知半解,難以做到徹底弄清。
我們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每個人都要不斷補充能量,否則,終會有油盡燈枯的一天。但是人們常常被已經掌握的知識所束縛,在已經獲得的經驗中掙扎。
法國作家貝爾納說:“妨礙人們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莎士比亞也說:“別讓你的思想變成你的囚徒。”
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人們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和偏見,而不是根據面前的佐證去進行判斷。在宇宙萬物中,沒有一樣東西像思想那樣頑固。如你所見,知識和經驗是個好東西,但是你也應該看到,它們還阻礙了人們進一步去探索一些未知的東西。
22、消極情緒是滋生疾病的土壤。
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使免疫抗病系統發揮最大的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
如果用負面的思想封閉自己,你就會感到不適、疼痛和痛苦,而且會更易衰老,容易疲憊,不易長壽,心靈年齡也是會影響實際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情緒對軀體也有影響。
精神過于緊張、極度憤怒、驚駭、極大的情緒波動、悲痛、極度、過于小心翼翼、焦慮等,病態的或者不調和的情緒是滋生疾病的土壤。
若不能調控好這些情緒,長此以往,日積月累之后就會形成顯性的疾病,而那些如歡欣、寧靜等愉悅的心情有利于健康,會在人的周圍形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氣場,拱衛著身體,使疾病無法靠近。
23、勞逸結合,健康的生命拒絕透支。
我們的身體其實就是思想的產物。我們已經開始了解,從醫學上來說,思想和情感的狀態確實會影響身體的物質、結構和功能。
透支健康便是透支生命,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不僅能使身體得到放松,還能調養精神、補充智慧。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一個人若精神過度疲勞,就會產生不安、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睡眠能使人恢復精神、消除疲勞,起到消化這些負面情緒的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勞逸結合的,休息能夠讓人保持平和、寧靜、淡然的狀態,在愉悅的心情中工作不僅能使人遠離疾病的侵襲,還能使人更加容易地從宇宙中獲取有益的信息。
最后,以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無論人生達到怎樣的高度,總有上升的空間,所以應該不斷提升自己。那些社會上的佼佼者們普遍擁有的習慣就是進取心強,總是在不斷充實自己。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增強自己的能力,才能與風雨搏擊。
一個帶著思想生活的人,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當作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事情,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不斷積累,才能保持優勢;只有不斷充值,人生才會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