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靠譜的人,但成為一個真正靠譜的人,卻比想象中的難得多。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答應去某家企業去面試時,有沒有放過對方過放鴿子呢?可能我們有無數的理由不去,但都無法給我們的行為一個nice的解釋。與之相對的,企業的HR,有沒有告訴所有面試人員結果呢?不論是否錄取。可能我們羞于表達拒絕,但無論是那種角色,給對方一個電話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行為,而是對我們自己承諾的一個了結。
記得我曾和朋友昊昊聊過類似話題,事情是這樣的,公司曾指派給了一個剛畢業的同事一項任務,可能這項任務有點苛刻,但這位同事當時做出了承諾,但事后并沒有完成好。為此,這位同事的解釋是,“我會盡力去做,多少任務安排下來我都會答應,但我不會保證結果。”朋友認為他非常理解這位新同事的行為,畢竟年輕人責任心都會弱一些,需要社會的歷練。但我極度不認同這種解釋,因為承諾是不能找借口推脫的,因為誰還沒有點苦衷呢!當初自己擔下來的責任,要么繼續扛下去,那么提前告知對方,給對方補救的機會,并承擔全部后果。這才是真正靠譜的人!而所謂的責任心,其來源只有兩種,一種是天生的,因為你不能忍受給別人添麻煩;另一種是被逼出來的,要么這件事你很看重,要么這事你砸不起。不論是那種,都不是簡單成長就能獲得的。
當然,靠譜并不需要我們事事都想得非常周全,也不需要我們有通天達海的能力,而是對自己承諾的執念。為什么現在那么多人借錢不還成為老賴?并不僅僅是因為人品問題,而是放棄承諾比堅守要容易很多。所以很多人說,只要企業拖欠一天員工工資,那很快拖欠就會成為常態,最后人心分崩離析也就不遠了,話說很多企業永遠都是缺錢的,但有的路最好永遠都不要走。因為企業靠譜的形象樹立起來很難,靠譜形象的倒塌卻可以瞬間完成。
遺憾的是,我們的習慣中,有著太多的不靠譜元素,比如我們會把“改天請你吃飯”作為一種客套方式,雙方都會對此不以為然。如果真有意愿,為何不說的時候就定好時間,時間都沒有想好,干脆就不要脫口而出。中國的語言實在太多含糊的詞匯,比如“下次”、“以后”、“改天”、“回頭”,這使得我們在靠譜的道路上顯得愈發艱難。但無論如何,成為靠譜的人,是一個人必須堅持的理念。而靠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時刻給對方精準感。在你身上沒有模棱兩可,沒有界限不清。
你是一個靠譜的人嗎?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復。
內容來源:私人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