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誰殺了我的奶牛》這本書的,對下面這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都印象深刻:
一個最貧困的地方住著一戶最貧困的農戶,但是他們擁有一頭全村人都羨慕的奶牛。于是,全家人每天從早到晚都圍著這頭牛。但是這頭全村人都羨慕的并且讓他們引以為榮的奶牛帶給他們的僅僅是勉強維持生存,甚至有的時候還吃不飽,所以他們過的比村里的任何一家都要困難。
有一天一位路人趁這家人不注意把這頭奶牛給殺了。大家都以為這一家人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奶牛肯定活不下去了。然而一年以后事情發生了改變,他們住上了村里最寬敞明亮的大房子,穿上了別人家都買不起的新衣服。
那么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么呢?能讓這么貧窮的一戶人家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原來,一年前當全家人發現自己的奶牛被殺死以后近乎絕望,但還得活下去,于是他們開始在房子后面的空地里種菜。自給自足后把多余的菜拿去跟鄰居換東西,再后來干脆把更多余的菜拿到集市上去賣......故事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是這家農戶過上了天天數錢的生活。
那頭被全村人羨慕的、他們曾經視為寶貴財富的奶牛,實際上正是把他們和貧窮拴在一起的鐐銬。他們一直滿足于那頭奶牛可以使他們免于毀滅的想法,直到他們失去了這種虛假的安全感,才不得不去尋找生活的新方向。
讀完這個故事感覺脊背有些發涼,自己現在的困境不就正是因為自己除了養好現在這頭“奶牛”外,啥也不會了么。難道只能立即殺了這頭”牛”,置之死地而后生?大可不必,因為你發現這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動手。現在世界越來越多元,像極了海盜嘉年華,暗流洶涌,各路黑馬橫空出世,在睡夢中被”打劫”,簡直再平常不過了,你那頭賴以生存的“奶牛”很有可能連今晚都活不過,聽上去有點沮喪,但這就是事實。
我們生活當中大抵有兩種性質的“牛”,它們造成自己現今的困境的原因不一樣,但最終都很快就死了,殊途同歸。這并不是“牛”的問題,而是因為自己把它給養死了。
第一種“牛”。它所產的“奶”僅能維持生存,生存的恐懼會讓我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這頭“牛”身上,我們怕它死了后自己也活不下去了。例如在工作中我們可能因為怕失去工作,過度關注工作當中的小失誤、小動向,任何小的動蕩都會讓自己心跳加速,進而導致思維受限,看不到也不敢去嘗試其他機會,最終只能看著自己害怕的一步步變成現實,而自己卻什么也做不了。為什么自己小心翼翼,但該來的卻還是來了?因為只在一頭“牛”身上使勁,不僅不能決定這頭“牛”的生死,還會讓自己格局受限。因為中間有許多“不可抗力”的因素。
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來源于社會的浪潮:互聯網浪潮下,一個新的商業體系很快就可以顛覆掉傳統的商業模式;公司因為效益差,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于是削減人員成本,裁員隨時有可能;經濟形勢不明朗,實體經濟一片凋零,你自己所在的企業很有可能說倒就倒,光榮加入失業大軍;貨幣貶值,你本來就少的可憐的錢被進一步稀釋……但很多人覺得這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下面這張圖也許可以解釋我們為什么在情勢危機之下還可以過得悠然自得,對危機視而不見。
根源在于我們始終不敢承認自己的技能單一或者能力不足,最終把路給走死了。承認自己缺陷是需要勇氣的。絕大部分人都有自我辯護的心理,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去維護穩固的負向自我,并且避免被識破之后的沮喪,同時也會自動過濾掉外界的負面信息,接受正面回饋,并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要想向本性宣戰,正確的路徑應該如下:
正如魯迅所說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只有扯掉那塊遮羞布,直面現實,才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危機感,進而急切地想挖口井。否則在沒水喝了才發現,之前自認為不錯的收入在大病面前就是杯水車薪,只是在醫院里一進一出,就回到了解放前,面對家人,空余自責和無力;才不會在失業了之后才發現自己除了抱牛大腿什么也不會;才不會變成那個只會埋頭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惶惶不可終日的自己……直面危機,提前挖井,慢慢地,糟糕的生活就會轉化為洋溢在臉上的自信,充實而有趣的日常,產生慌而不亂的定力。當然我們也沒必要立刻去殺“牛”,逼迫自己尋找更好的出路,讓自己提前陷入危機。要時刻記得,你的“牛”自有天收。現在要做的就是拿起鏟子找地方挖井,趕在自己的牛被殺之前讓井出水。
第二種“牛”。它所產的“奶”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需求,已經小有成就,開始享受當前。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尤其網絡可以把千萬人聚攏在一個平臺上,你會發現有更多的人外人,天外天。自己停下來歇腳的功夫可能就被人分分鐘逆襲了。正如現在互聯網流傳的一句話,”最可怕的是,不知對手從哪里竄出來‘’。如果有人在這種危機感的沖擊下還能無動于衷的話,那大抵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他產奶量高的“牛”也隨時有可能玩完,或者是因為遇到了瓶頸,缺少別人提點,同時也懶于改變。
例如大神彭小六并沒有因為躋身于內容創業的前列而停止奔跑,依然保持空杯心態,全力前沖,保持著高頻的更新和快速的迭代。事實上,一旦我們找準定位,融入到一個社群,就很難停下來,因為不斷有優秀的人在時刻提醒自己應該把井挖的更深,最終讓周邊的人都喝上水才算是小有成就。所以要不想自己的“牛”被殺,盡快找到自己的組織是必須滴,組織才是提點自己,讓“牛”飛起來的大貴人。
自身成長的快慢跟相對運動一樣,看自己選什么樣的參照標準。自己開著車,以速度比自己慢的為參照系,你是在前進;以跟你同速度的車作為參照系,你是靜止的;以速度比你快的車為參照系,自己是向后倒退的。但我們不會因自己參照系的變化而領先。事實上,以現在每個領域的整體流速看,你覺得自己在前進,但全局來看其實在倒退,更別說停下來了。
So,你的那頭“奶牛”還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