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認同于“幸福是一種基于物質滿足和精神充實而產生的內心愉悅狀態。”
但是問題又來了,怎么樣算是物質滿足和精神充實呢?人的欲望不封頂。人的苦難和困境不保底。人的生活起點有差異。所以說,物質滿足和精神充實度也給不了統一的標準。
楊絳說:“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擁有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的確如是說。即使同是患者,幸福的標準也不一樣。我親耳聽到一個癌癥患者和一個半身不遂的人的對話:半身不遂的人說自己,如果不得這個病,哪怕是吃孬的、穿破的,也是幸福;而那個癌癥患者說自己,如果不患癌癥,哪怕是半身不遂也是幸福。看來幸福是用來比較的,一個是用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比;另一個是用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比;再就是自己和他人比。
半身不遂的人和他健康的過去比,失去了幸福;癌癥患者和半身不遂的他人比,活著就是幸福,殘酷地是,自己連賴賴巴巴地活著都是奢望了;而一些身體健康的人,不是嫉妒他人比自己好,就是自己的欲望高不可攀,感受不到現實的幸福。其實,欲望越膨脹,幸福就越遙遠。
我看到一個故事,說一個天使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青、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貌美又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樂。
詩人對天使說:“我別的都有了,只欠一樣東西,你能給我嗎?”
天使回答:“你說要什么吧,我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我想要的是幸福。”
這下子可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后,就抹去了詩人的才華,毀去了他的容貌,奪取了他的財產和妻子的性命,便離去了。
一個月后,天使回到詩人的身邊。詩人已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后離去了。
半個月后,天使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你說,人奇怪吧,每每要到了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其實,幸福早就放在你的面前。
正如中國語言學家季羨林所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對于所擁有的一切,都視之為理所當然,然后拼命向外尋找幸福。所以上天為了使我們看見幸福的能力,就經常會安排各種失去,籍由失去,讓我們看見自己曾經擁有的幸福。”
我認為:幸福是可以追求的,但是不能盲目,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和條件。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適合自己的活法,就是幸福的活法。
而對于天災、人禍、病患,要勇敢、堅強、正確地面對,只要心態好,時時處處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