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些年,我們一起參加過的奇葩團建
@蘇格拉底小學姐
大三去泰國實習,參加了學校的團建活動。早上八點出發,坐了八個半小時車,全程只吃了一小袋水果。到了地點后驚呆了!這個團建竟然是參加校長老岳父的葬禮。
于是,參加了兩個小時的葬禮,還送了一百泰銖的禮(合計二十人民幣),又坐了八個半小時回學校宿舍。真的是,這輩子都難忘的特色團建了。
@笛風
剛畢業的時候,找了個十五六人的小公司。有一天,老板興奮地說,給我們放個小暑假,一起找個小山莊避暑。可把我們高興壞了,直呼老板人性!
結果,公司一群人來到了老板的老家,一個小小的山村。在八月的酷暑下,一群少男少女頂著烈日,在田里幫老板的爸媽收割稻谷……
@無所不能的薇
我參加過一個永生難忘的團建——穿山洞。剛開始進去,我們還能直立行走,后來越走洞越小,污水越多,最后只能泡在污水里,手腳并用地爬。當時污水漫過了我的肩膀,而我又不會游泳,只能拼了老命貼著壁。
我們五六個人才有一個探照燈,山洞里光線昏暗,時不時有蝙蝠飛過。我越爬越害怕,想原路返回,但前后都是人,只能硬著頭皮前進。等熬到出洞口,我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我們公司有女生來了大姨媽,被兩個男生扛著出來,一大半同事的手機都報廢了…@Anneca
我們公司的團建活動要求每個人給自己堆一個墳頭,還要寫一個墓碑。墓碑上有自己的生卒年月,生就是自己真實的生日,死就是團建的那一天。寫完再給自己的墳頭磕三個頭,寓意告別自己的過去,從此新生。
@玥戀
公司團建,晚上9點坐車去秦皇島,半夜12點到,然后一直開會到凌晨2點。第二天早上6點半集合,每組13人,沒收了手機和所有的錢。組織者給了每組一張手繪的地圖,讓我們從山海關走路到燕山大學,直線距離20公里!!
當我們灰頭土臉,終于走到了燕山大學時,又被告知這只是第一個停留站,還要往下走10公里才到終點。我們又累又餓,沒錢也不認識路,好多人受不了哭了。當天,走丟了好幾個同事,還是報警去警察局接回來的……
二、中國老板為什么癡迷素質拓展?
今天被迫素質拓展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東西在上世紀40年代的英國被發明出來,本來就是為了“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艦船觸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
最全求職資源包今日更新:
詳細型簡歷模板35份
新媒體運營簡歷
面試金融類運營簡歷
活動運營簡歷
產品運營簡歷
領取方法:私信「求職」即可領取
后來又經過發展和改良,才演變成了一種對企業、學生等團體進行心理、人格、管理等多方面訓練的培訓手段。
了解到其來源,大概深受其苦的人們也會感嘆一句“怪不得”,因為它本身就是為了很硬核的目的而生。
在1995年引進中國后,素質拓展迅速地成為缺乏現代管理經驗的中國企業的團建寶典。
素質拓展確實具有它多年發展總結出的成功經驗,但它在中國的流行和本土化,也常常與中小型企業的老板們推崇狼性文化、成功學思維根深蒂固脫不開干系:
既想讓員工無條件地團結一心,為整體的成敗默默忍耐辛勞與痛苦;又想訓練員工有風險的時候排除萬難、不懼挑戰,爭做勇敢的排頭兵。
這也導致有些正經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被曲解、被妖魔化,變成了絕對的服從、體力的壓榨和殘酷的懲罰,甚至鬧出過新員工被魔鬼訓練折磨成了橫紋肌溶解的荒唐事。
中國公司的“團建”其實是種很理想化的東西。
它期望員工通過時長幾十分鐘的集體游戲便領悟到深刻的道理,在體力的極限中磨練出鋼鐵的意志,一天下來就讓參與者的情感距離迅速拉近。
已經形成產業的專門服務于企業團建的各種素質拓展項目、野外一日游項目,成本并不高,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劃算的、讓大家至少表面上看起來都很努力上進的方式。
而現實中人和人的關系、默契,特別是在職場,顯然沒有一次團建就能見效這么簡單。
尤其是在這代對集體主義并不感冒、崇尚個人自由的年輕人看來,許多項目的設置不過是通過折磨人的體力、消磨人的意志來達到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效果。這樣建立起來的團結和溫情仿佛是一種暫時的、虛幻的“屈從”,就像理發店開業前站在大街上高呼口號一樣不能讓他們獲得認同感。
而且不少素質拓展團建項目十幾年來都是千篇一律的同質化,有的人可能從高中春游到換了幾個工作后,光爬求生墻都爬了不下五次,早已沒了通過一次集體活動就震撼不已的新鮮感。
最重要的是,被拉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強行建立起了情感聯系,其實和日常的狀態是割裂的。
畢竟職場中的人都是被利益驅動的動物。誰也不知道團建中獲得的暫時的和平與團結,會不會在日后一次利益分配不均的勾心斗角中立刻分崩離析。
等到那種時候,即便當時團建爬山的時候他拉了我一把,也怕是早被忘到九霄云外了。
三、不愿參加團建背后,是期待被尊重的自由與個人空間
歸根結底,這代自我意識很強的年輕人本質上是反感被綁架著參與集體活動,并強行快速拉進彼此之間的聯系。
無論是大學里的社團、學生會,還是步入社會后的職場,有些團建都像是一場大型表演秀,跟不熟的甚至不喜歡的人上演一團和氣,既是考驗,也是煎熬。
團建不受歡迎,本質上是吞噬了很多人本就寶貴的私人時間,讓人不得不勉強自己進行平時總想逃避的交際。
當年輕人越來越反感這種集體活動,其實背后是一個很簡單的“強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但熱衷于此的公司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給我扭。
這也導致被吐槽的團建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于團建內容本身,而是公司把它變成一種強制性集體活動的各種“騷操作”。
比上班后還要拉練更慘的是什么?是占用休息日拉練。
比占用休息日拉練更慘的是什么?是“不想去只能請事假”、“不去要扣績效、扣工資”等等真實存在于人們經歷中的不合理要求。
如果說還有比這更慘的,那只能是不得不自己掏錢受罪了。
如果哪個團建能集齊強迫參加、耗費體力、自掏腰包、回報微薄這四大槽點,那簡直……也不算什么新鮮事。
畢竟通過廣大網友怨聲載道的發言你會發現,這樣的經歷還真不在少數。
而最慘的,還的屬那些夾在中間不得不策劃組織這些活動的行政部門員工。吃力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這種“強行團建”表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名義為員工福利著想,真實的操作只會讓人覺得這是變相克扣員工的福利。
就這樣,多年一成不變的團建文化給人留下了種種負面的印象,導致現在很多95后一看到招聘啟事里信誓旦旦地拿團建當福利,就果斷右上角點X了。
畢竟這年頭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好糊弄,也越來越“叛逆”,“我上班就是為了錢,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成了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老一套的形式主義和空中樓閣一般的集體主義自然無法在他們心中激起一絲波瀾。
說到底,人們不過都是出來打工的。被社會毒打越多,越覺得最好的福利不過是工作之余少一點勉強和偽裝,多一點被尊重的個人時間和自由。
ps:覺得有用的小伙伴,記得點個贊,支持一下!
最后送你一份大禮,積累多年的【求職資源包】,簡歷模板、面試攻略應有盡有。
領取方式:私信【求職】即可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