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特別好的類比:
當你遇到一扇被鎖著的門,你應該去哪里找鑰匙?
之所以打不開那扇門,就是因為它是上了鎖的,而能打開那把鎖頭的鑰匙,一定在別的地方,應該去別的地方找鑰匙。
同樣的道理,當你遇到必須解決的問題時,別只盯著問題看,你得把你的注意力從問題本身移開,因為解決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去別處找鑰匙”,這絕對時少有人掌握的能力。這也是我要送給你的萬能鑰匙。
李笑來談到當年寫《把時間當作朋友》時,也用了這把“萬能鑰匙”。當他發現“等到想明白了,卻發現時間不夠用了”是所有人都面臨的問題,這問題好像也不是能通過“管理時間”解決時,他去別處找鑰匙。調用元認知能力,把注意力從問題本身移開,持續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鑰匙:
管好自己就行了。想辦法做正確的事情,這一點最重要。然后,想辦法找到正確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錯了也無所謂,畢竟那是可以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一點也可以接受,畢竟只要做了就有積累……
賺錢這事也是一樣:
你追錢,追不上錢;錢追你,你跑不掉。
這是絕大多數人無法理解,但又是絕大多數人不得不承認的——真是讓人無奈。要知道,無奈這個東西,幾乎是一切壞情緒的根源。
比如寫字賺錢這事,2016年很多人通過寫字賺了錢,但在2005年在博客上寫字并不是為了賺錢(通過其他方式在其他地方賺錢),但寫字這個事得以積累下來。在這一切的背后,李笑來還是那把“萬能鑰匙”在起作用:
別人都盯著錢看,我也覺得錢是個問題。但我覺得,解決方案一定在其他地方。
最終,我認定能力更重要。盯著自己的能力看,盯著自己的能力成長,才是真正的“鑰匙”啊!
李笑來認為自己就是個隨處處于學習狀態的人,每天進步一點點,正在一點點變得更好。要關注價值,而不是價格。
關鍵是——你要記得自己有這樣一把“萬能鑰匙”:
當你遇到被鎖上的鎖頭時,要想到——應該去別的地方找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