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擺渡人》
題記是我最喜歡這小說里的一句話。就在昨天,剛剛閱讀完《擺渡人》這部小說,有說不出的感受。這是我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后又一部讓我放不下的小說,一口氣讀到熄燈,硬是輾轉借到臺燈,讀到凌晨,才不舍地放下。
與其說,這是小說,不如,說這是愛情故事,亦或者人生吧。這僅僅是我的理解,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哈姆雷特也是如此,我不知道別人看擺渡人的感受,自己卻是頗有體會,也不由得有許多遐思。
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個人死去之后的奇幻經歷。這讓我聯想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我在讀《海底兩萬里》時就已經被作者的大腦所折服,但這本小說,給我一個新的認知。
人死后要去哪兒?中國傳統神話里,往往是地獄,是一個充滿黑暗,恐懼和酷刑的地方。所以往往人總是害怕死亡的,哪怕是那些壽終正寢的年長者們,在臨終時也要灑下不甘的淚水。
這本書來安慰你:死亡并不可怕,只是另一個開始,在這里,你會遇到你的擺渡人,經歷著你從來不會想到的故事,來到一個新的世界,我不禁想要知道,我的擺渡人呢?是誰呢?
倒不是以死去的方式,小說只是小說,而且小說的目的并不是倡導死亡,而是要你去學會思考,人生的黑暗面和扶你走過的人是你要明確的,我現在剛剛成年,能接觸的東西不多,況且沒有社會經驗,自我本身體會不到人性的丑惡或者歲月的磨煉,我想我的思考或許會被某些人所哂笑,或許長者看到會搖頭,可我是愿意記錄自己想法的人,等過幾年再回頭看看自己,那個時候,一切都有答案。
在我們剛剛成年的時光里,身邊總是有這樣那樣憂郁的人,他們面帶愁容,身形萎靡,嘆氣聲不絕于耳,你問他,愁什么,他也說不上個一二三,即使說上來了,在旁人看來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對此嗤之以鼻。在我們這個年紀,是人一生中最優越的時間,有充足的經濟來源(父母),課時不多的課業,還可以騰出時間去娛樂,有什么不滿足呢?為什么要為一些瑣碎的事情來浪費自己的美好呢?
那些憂郁的事情,十年之后,你再看,自己仿佛就是一個笑柄,為什么那樣過不去呢?這時候,你會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啊,你其實心里明白,時間都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哀嘆之中,卻又抓不回來,是多么慚愧啊。
當然,我并不排除那些真正在燦爛日子里遭受苦難的人,他們是最可惜的,也是最幸運的。他們遭受了仿佛是不公平的待遇,他們在重重的黑暗里摸索,也會幸運地,遇到自己的擺渡人。那些和你攜手走過黑暗的人,是你一生的幸運。如果你在比他人早一點遇到不幸,那么恭喜你,你也比他人早一點遇到你的擺渡人,或許,就是你自己。
出門在外,離開了父母的依托,總有讓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即使是被逼的,那是生活在逼你成長,你怎么都要自己去接受來自社會的灌溉,但你要明辨是非,要變得既可以在社會中成長,也不要迷失自我,要引導自己向更高處發展,過著那個你認為夠不到的人生。
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不懼怕黑暗,因為我們是自己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