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久沒有在杭城徒步了,久到有份迷茫。如此不知道該怎么組織活動,畢竟上周組織并沒有人去,內心有些迷茫。當然,這次還是組織了,如此有了這次的南高峰活動!
或說之前是想去午潮山“大金剛”的,但是說了那么久,還是被天氣不好阻擋了去路,下那么大的雨,還下了一整天,那怎么去呢?如此到最后時刻,還是改為去南高峰。這路我熟悉,不算難,環境又好,正好適合去看看。
南高峰是西湖群山兩大峰之一,一座是北高峰,那有毛主席的墨寶;一座是南高峰,這有朱德的詩句。所謂的西湖十景之一雙峰插云,也就是這兩座峰了。當然,相較于北高峰,南高峰的人要少很多,走起來也相對愜意。
我們約好是九點半九溪公交站集合,已然忘記多少次來這里集合了,每個點都如此熟悉,每個季節,每個天氣都有來這里活動。而這里的人依舊很多,似乎都有了風雨無阻的打算。我們的人可惜少了點,或是因為個人原因,或是因為天氣緣故,最終只有三個伙伴同來。一個是蓮花姐,一個是笑沙,一個是江江。蓮花姐已有一年未見,而另外兩個是首次見面,如此有了這次的隊伍。
活動的儀式感還是得有的,如此,我們在那個有著“九溪”大字的石頭前面讓過路的人幫忙拍合照。雙手比耶,四人多了合影。
或許下過雨,一路上很是清新,樹是特別的綠,一切多了意味。我們總是驚嘆于九溪的美,樹蔭的盛,花的多彩,水的清澈。更驚嘆于能夠吸引到那么多的人過來,有大人有小孩,有親子,有情侶,更有素未謀面的人同來。這次得感謝特別的天氣,不冷不熱,正好徒行。
沿著九溪的公路走去,路途有看到許多楓樹,也看到許多茶樹,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繡球花。紫的,粉的,總是那么漂亮,如此吸引著眼球。
我們總是討論著各種話題,說喜歡出來走走,不想呆在家里生悶,也不想去走難度大的路線,只想休閑逛逛,好看看風景,感受自然。
聊著聊著就過去了林海亭,不自覺的去向了九溪煙樹。初來時,是覺得那是最美的地方,或許多是這樣認為,如此看那個亭子里布滿了人,或是休息或是拍照,或是吃著零食,因為人多而少了幾分靜謐之美。
我們走邊上去看瀑布,很多人在那里拍照,那條小橋都擠著人,似乎都找到了想找的景,拍到想拍的照片。而我們只是簡單走過,看過也就是可以了。拍不出那固有的美。
走過去,看到有人在前面小橋上拍照。看著那個女孩擺了好多動作,總覺得很純真,我們路過還沒有發現,而見到我們在等待時她是一臉的嬌羞,捂著臉,忙說“請過,請過”,似乎埋怨同伴一般的去看了幾個同伴,惹得一陣大笑。似乎一下子多了六一的快樂。
那條路叫做乾龍路,與乾隆有一定的關系,畢竟他有來過這邊。路途很是不錯,有小溪流水還有水杉和茶樹。不過拍照卻沒有肉眼所見的美。江江說看過就好,笑沙卻找了不錯的位置,忙跟我們說“這里好,可以看到小瀑布,還可以看到水杉”。果然女生的視角可以看到更美之處!
往那條路走去,有想到曾經的那些點滴,有想到之前與伙伴們的閑逛的舒適,也想到之前走小鷹線、地圖線時的狼狽。如今是討論各種的生活,聽蓮花姐說起之前去玩的一份份故事,說起老年人團隊的所得,也說起每周去玩的樂趣。那就是退休生活的快樂吧。是我們打工人向往的,也是打工人體會不到的快樂。
說到了樂趣,也說到另外一份去玩時的苦惱,我有說之前去外面逛時,一個人的無聊、無奈和恐懼,更多的是團隊力量的補充。蓮花姐也說了她跟不熟悉團隊去水桶岙太陽直射突然間十幾秒的暈厥。那么驚險,又讓人害怕。如此能夠站在一起走多少是緣份。江江也說了“出來戶外的,是越走越少了,看看十年后還會有誰?”
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既然所見越來越少,那還不如上山呢。原本直達楊梅嶺的,被我繞了一圈。
那路還不錯,隨處皆為嫩茶,雖然是夏天,但是不覺得悶熱,更多的如春天的閑適。這里的茶很嫩,那里的茶香很濃郁。唯一可惜的是沒有采茶人,少了些生活氣息。而我們走過,正好補充那份不足,多了歡聲笑語,在綠色的茶園里多了難能的點綴。
茶園很美,隨處皆為一景。那也不得不多拍幾張照片作為留念。偶爾的一棵樹都那樣卓爾不群,很是特別。如此走這樣的路,雖然上坡,但是并不覺得累。不小心就爬到了兩山之間的平地。
往右手邊是貴人閣,平素別人走標毅時走到虛脫的地方;左手邊是翁家山,是龍井茶的一大種植地。不過兩邊我們都沒有去,而是往前直走,那是前往滿覺隴的路徑。
路途可以眺望西湖,更可以看到西湖周邊的高樓大廈,似乎與這邊格格不入。不過更喜歡這邊的大片青綠的茶園,喜歡這邊的群山。
路途除了茶還有數個墓地,墓地邊或是種了樟樹或是種了桂花,似乎在守護著先人,似乎這也成了當地的遺跡。
沿著路有過,我們去了白鶴峰,那里可是一處難得的網紅打卡地。有一個小茅草棚作為休憩之地,遠遠望去,有白鶴峰標志,近看有塊木板刻著滿覺隴茶園相關字體,還有弘一法師的詩句,另外一塊木板寫著“我!喜歡這里,所以常來”,還有石碑立著“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看著確實是很仙,一大片茶園,又有松樹、杉樹,遠處還有朦朧的西湖,西湖上正有游船來來往往,怎么能夠不喜歡,怎么能夠不常來。而這又為我們增添了一份童趣,多了個數千。坐上去,搖一搖,似乎心態也變得年輕了許多,如此拍過照片,坐在旁邊的茅草棚里休息吃東西去。
環境優美,更有食物的美味。每次見到蓮姐出來,總有吃不完的食物,這次有給我帶了親手做的餅,也帶了一盒“車厘子”,更有許多餅干零食。看著那么美的西湖,一口一個車厘子,多少是份享受。
如此,也有些不愿意離開,不過也得離開。看,對面最高的一個山頭就是南高峰了呢。
來這里逛的人相繼離開,有人往兒童公園走去,也有往九溪走去,而我們是往滿覺隴而去。路途仍舊是大片茶園,不過也可以看到些怪樹,看到遠處的雷鋒塔,也可以欣賞近處的小花。所感受到的美,也就是路途的點滴。
轉個彎下去,那里有杭州的另一處網紅打卡地“湯屋”,也不知道是宮崎駿的哪部動畫片出來的,我所認識時,他們就說起了湯屋這個名字,如此沿用至今。一直都覺得很好看,可惜的是,我拍不出那份景致。而旁邊的茶園又有“鐵籬笆”圍了起來,要拍出好的照片,相對有些難度。江江也說這里少了些爬山虎,少了些詩意。
當然不懂那份詩意,只得一步步沿著臺階走下去,走到了滿覺隴村。滿覺隴以桂花出名,有“滿隴桂雨”之說,郁達夫的名篇《遲桂花》說的也就是這里。每逢秋天這里就人滿為患,各路網紅和雅韻之人來此欣賞桂花。所以路邊多有桂花釀相關的酒,也有相應的食物。路過,房子也很是別致,這邊有月季,那里有百合,旁邊又有柿子等等。每個季節都很適合去逛,去玩。
過了村莊,我們去的是水樂洞,蓮花姐說第三次跟我來這里了。天啊,竟然那么多次了。談論過往,又是很久遠的事。我們也并沒有進洞回憶,而是從旁邊的小路走過。
小路上很有韻味,樹很高,顯得這里很有野趣。路途竟然還看到數朵像羊肚菌一樣的菌類,不認識是什么,不過卻感覺很好看,很難得見到,如此也討論起這個菌,討論能不能吃,哪里有見過等等。
不小心就到了楊梅嶺牌坊,不過我們不進楊梅嶺村,也不走乾隆古道。只是從公路走上去。
公路上很多騎行的人,看到一個小朋友和他父母騎得較快,還為小朋友捏了把汗,那是真危險。說起來,這里還挺適合往下騎行,往上就不太好了,這個坡要推好久吧!
路途皆為楓樹,十一二月想必有“紅于二月花的盛景”,如今看到的是雨后的清新,是陽光下的翠綠。如此不失為一份美。
往小路走上去,那里正好是煙霞洞,之前少人,這里可是熱鬧著呢,一群人往上走去。我們沒有怎么注意那些簡介,來過許多回,不知道看過多少次,緩緩到了煙霞洞洞口,還是忍不住要進去看看。
門口右側是擺滿了關公像、財神像和觀音菩薩像。有石碑“煙霞夢可多”,走將進去,有阿難像,有觀音像,里面的一尊尊佛并不知道到底是叫什么,來過許多次,還是分不清那些名字,不知道由來,只知道是五代時期、宋元時期的作品。看來,對佛學是一點也不懂啊。
我們出來,還是往南高峰走去,路途有摩崖石刻,還有一個個名人墓地。可見這里的風水是多么的好。沿路臺階,也有人走下來,匆匆而過,并沒有過多關注。
前面有攀巖地,不過這次可沒有看到了,之前看到過別人攀爬。對于自己那么佛系,攀巖對我來說有些難度,不過如今沒有人爬呢。
走前面是一個觀景臺,往左轉就是南高峰了,如此松了口氣。正見到一群人在拍合影。到邊上看去,遠處的山多了層云,多了層霧,似乎多了一層紗籠罩,很是好看,如此顧不得許多,只想多拍幾張,看看那些房子,看看那片山巒,看看對面的貴人閣,怎么就一個美字。如此讓別人幫忙拍了合照,也好紀念此次的來過。
欣賞不盡,我們最終還是離開了,就此下山。談論起當初見到的白鷴,也說起三臺閣。這次都沒有見到,也沒有去。說起點點,都是當年的回憶,不覺多了聯想。
路途似乎沒有什么,很自然走了下來。走下來,走到前面的公交車站,蓮花說回去了,而笑沙也說回去了。我和江江還在看看西湖,邊走邊聊聊。
那里算是茅家埠,如今最為好看的是睡蓮和繡球花。睡蓮正好開得艷,遠看都是那么美,可惜沒有相機拍照。而繡球,特別是藍色和粉色的交接,越覺得美。可惜我們并沒有怎么欣賞。
逛西湖,也確實多了些人,越走越多,從茅家埠到了楊公堤,再到了曲院風荷。荷花未開,所感受美的是那些來往船只和岸邊的水杉,堪稱是西湖一絕。
到了蘇堤,想象著印象西湖的表演,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去欣賞一番。似乎都是路過,路過了武松墓,路過了蘇小小亭,走向了北山街。
北山街最為喜歡的莫過于那一排的梧桐樹,或許少見多怪,每次看到這些樹,總覺得很壯碩,很有風骨,不過卻不知道怎么拍出那片美。
白堤依舊如此的多人,斷橋上人來人往,似乎都在期盼著那份愛情故事,也喜愛著白居易所說的“最愛湖邊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路過所有,看看西湖里數百的船只,并沒有去玩的伙伴,只得離開。
如此我和江江就此離開了西湖,雖然不舍但也直直的回了家,似乎回家才好回味路途的那份美,感受西湖的韻味。
或許太久沒有去過南高峰了,去一次像是多了十次的回憶,回憶點點,又是過往,人換了一批又一批,而途中的景還在,歡樂還在,只是不同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