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浩暢談歷史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占北京,明朝崇禎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隨后,投降李自成的吳襄,向兒子吳三桂寫信勸降。
在接到父親的信后,實為山海關守將的吳三桂審時度勢一番,便率領四萬關寧鐵騎軍從山海關出發到北京,打算向李自成投降,換取家人的平安和自身的富貴。
本來,吳三桂已無君父可效忠,所以能做個為父投降的孝子,多少還能挽回點好名聲。
可行進途中,在得知京中家財被起義軍豪奪、父親吳襄被李自成拷打虐待、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污辱的消息后,吳三桂勃然大怒地狂吼道:“李自成的這些逆賊竟如此無法無天!我吳三桂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向這些卑微下賤、置我于不孝不義的叛賊投降,那豈不是要受后人唾罵嗎?”
當然,吳三桂的真實考量是:數萬關寧鐵騎的兵權在手時,李自成都敢如此囂張害己,若自己投降李自成,被收奪兵權,那時,自己只能如砧板肉般被李自成隨意宰割。而投靠清朝,不但會依靠清軍剿滅李自成逆軍,還能和祖大壽、洪承疇一樣得到極好的待遇。
這時,在吳三桂眼中,聯合滿清進攻李自成,為君父崇禎帝報仇雪恨,是為大忠;反攻農民軍,為家族、父親洗雪前恥,是為大孝;沖冠一怒為紅顏,進攻李自成,奪回愛妾陳圓圓,是為大義。
于是,吳三桂徹底放棄了投降李自成、與家人團聚的想法,
他立刻率軍返回,將已經占關的農民軍擊敗,奪回了山海關。
眼見吳三桂突然反戈且勢大難制,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便和劉宗敏帶著前明太子朱慈烺(lǎng)、吳襄,率六萬精銳部隊,向山海關進軍,想要軟硬兼施地迫降吳三桂。
為了延緩李自成的進軍速度,為了從容整軍做好山海關的防御工作,同時援引滿清軍隊入關剿賊,吳三桂虛情假意地派使者向李自成請求約降。
李自成得知還存在和平收降吳三桂的機會,便不再輕視吳,他派兵部尚書王則堯(原明朝的降官)與吳三桂和談,他本人則率軍緩慢行進,以示不急逼迫之意。
如此,本來李自成五天之內就能從北京急行軍至山海關,可最終他竟用了八天,這短短的三天之差,令李自成痛失天下!
因為吳三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單獨對抗李自成的數萬農民軍,不過是在自不量力地螳臂當車。
于是,為了保全自身,以便將來尋找時機再造大明天下,挽回忠君孝父愛妻的好名聲,吳三桂將王則堯扣留,并給遼東的清朝權臣多爾袞寫信,請求其率領八旗軍來山海關助剿李自成造反軍。
當時,多爾袞剛剛擺平政敵豪格,正式在清朝政權中說一不二、一言九鼎。
當年四月四日,關注華北局勢的清朝著名漢臣范文程放棄養病機會,強撐病體上書多爾袞,指出李自成攻占北京,吳三桂占據山海關,清朝面臨著進取天下的關鍵時機,以前,清朝是與明朝爭奪天下,可如今,清朝的主要對手就變成了李自成的農民軍。
為了盡快消滅李自成、奪得天下,范文程建議多爾袞:盡速率領八旗軍主力,攻拔山海關、進軍中原。同時八旗軍這次進軍中原,必須改變過去燒殺搶掠的一貫做法,嚴明軍隊紀律,對漢族百姓秋毫無犯,保證原明朝漢官仍然各安其位,百姓能夠平安從事農耕、經商、手工藝生產等本業,此外,我朝需要錄用中原漢族精英中的賢能之士,撫恤孤苦無依的漢人百姓,收買各階層人心,如此,則黃河以北,便可傳檄而定!
為了進一步保證多爾袞能夠狠剎八旗軍搶掠漢民的惡劣作風,范文程鄭重警告八旗王公大臣們:從古至今,沒有靠嗜殺而得天下者,你們要是只想在遼東地區稱王稱霸,我的建議你們可以不聽;但如果你們想入主中原、平定中華大地,那就絕不能再殘虐百姓,必須得秋毫無犯地安定中原百姓!
面對范文程提出的頗為及時的重要建議,聰明睿智的多爾袞深以為然,并迅速采納。
緊接著,多爾袞發布緊急軍令,命清朝國內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人全部從軍,并激勵全軍將士們,入主中原的良機已到,成敗在此一舉!
四月七日,多爾袞以大將軍名義舉行誓師大會,隨后統率十余萬八旗軍出征,準備攻取進入中原的要地山海關。
四月十五日,聽說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要借兵剿滅李自成軍,多爾袞便接見了吳三桂的使者,使者送來了吳三桂的求援信,信中寫道:“若清朝能除暴剪惡,是大順;拯危扶顛,是大義;救民出水火,是大仁;興滅繼絕,是大名;取威定霸,是大功。最重要的是,李自成率領的流民軍,聚斂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布帛美女,若清朝義兵愿來助剿叛賊,那李自成等叛賊掠奪的無數財寶美人,就都送給清朝義兵,這是大利。當此之際,確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請你們念在我這個亡國孤臣的忠義之言,與我合兵一處,殲滅李自成的流寇,事成之后,我大明朝,不僅會用財物報答你們,還將割讓土地給你們以作酬謝!”
由此可見,在吳三桂的觀念中,清朝八旗軍,還會和以前一樣,只想掠奪中原各地的金銀財寶、牲畜人口,不想占據中原之地。所以他以為,用賠款割地就能夠收買他們,幫自己剿滅賊軍、重建明朝。
可惜,先前吳三桂投降李自成、揣摩李自成時判斷失誤,這次吳三桂又揣摩錯了,多爾袞在范文程等漢人的勸說建議下,早已改變戰略,要入主中原、攻略天下了。
不過,多爾袞為了利益最大化,便不動聲色地通過旁敲側擊,引導出了使者對敵情的描述,通過這些描述,多爾袞知道了北京、山海關發生的各種事情和兩軍的虛實。
隨后,多爾袞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會后,多爾袞接受了范文程、洪承疇等忠清漢臣的建議,改用為明朝崇禎帝報仇的名義入關剿賊,收買中原各階層人民的人心,并繼續向山海關進兵,此舉既迷惑了吳三桂,又欺騙了中原百姓。
同時,多爾袞給吳三桂寫的回信,也頗有技巧,信中言道:“今日,唯有底定國家與民休息,方為上策。因此,我朝率仁義之師,破釜沉舟地向南進軍,期望能夠剿滅李自成叛賊,救中原百姓出水火,不達此目的,清朝絕不罷休。過去,你與我朝雖然是仇敵,可如今卻不需要有什么顧慮。春秋時的管仲曾箭射齊桓公,可事后齊桓公還愿意任用管仲為相,兩人精誠合作,共同成就了齊國霸業。如今,你寫信給我們,我深感欣慰。你率眾歸降,我朝必將中原故土分封給你,令你進位為藩王,如此,你一能報國仇家恨,二能保全身家性命,享受世世子孫皆富貴,地位穩固如山河的優厚待遇。”
眼見多爾袞回信違背了自己的本意,不想背負漢奸惡名的吳三桂趕忙回信,堅稱自己是借清兵剿滅逆賊李自成,不是要幫助清軍入主中原,而多爾袞收到信后,也回信堅稱自己要入主中原、再對吳三桂裂土封王以表酬謝。
隨后,雙方往來通信八次,吳三桂次次聲稱自己是借兵,可多爾袞也次次聲稱自己入主中原后,會重賞吳三桂。
本來,在平時,吳三桂是萬萬不會答應多爾袞這種讓自己做漢奸、叛國助清朝入主中原的要求。
可如今,在李自成大軍的咄咄逼人下,在己軍將要被攻滅的生死存亡之際,形勢比人強,求人家嘴軟的吳三桂終于還是答應先聯合清軍剿滅李自成叛賊。
四月二十日,吳三桂的使者再次來求見多爾袞,請求多爾袞速速進軍,入山海關,與吳軍共同進攻李自成軍。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劉宗敏統率六萬精銳軍隊抵達山海關,為了繼續拉攏吳三桂,李自成令隨軍的吳襄再給吳三桂寫信,想再次爭取勸降吳三桂。
這時,心如磐石的吳三桂派使者向父親吳襄寫信,信中言道:“父親既然投靠李自成,不能當效忠明朝的忠臣,那兒子安能做叛賊父親的孝子?兒子今日便與父親永訣了。父親若不盡早圖謀保全自身之道,那即使李自成等反臣賊子將父親置于煮人的鼎中、殺人的刀下,三桂也不會再顧慮父親而向李自成投降了!”
當然,吳三桂的回信被李自成收到并查閱。
見吳三桂鐵了心要對抗自己,李自成不再奢望,他指揮全軍,開始猛攻山海關。
為了繼續消耗李自成軍銳氣,為清軍擊敗李自成積累良機,吳三桂率領四萬關寧軍英勇抗擊農民軍。
不久,多爾袞率領十余萬八旗軍晝夜兼程地急行軍二百里,終于進駐山海關東北十里處的歡喜嶺。
不過,在最后進軍山海關之前,謹慎的多爾袞為防吳三桂以借兵名義,聯合李自成共攻八旗軍,便派斥候前往山海關探聽吳三桂虛實,并嚴密監視吳三桂動向。
四月二十二日凌晨,在李自成軍與吳軍鏖戰一天一夜、吳軍逐漸勢弱、難以抵擋時,吳三桂為解燃眉之急,便親自率部將、鄉紳沖出山海關,到離關城二里之外的威遠求見多爾袞,請求多爾袞速速派兵支援。
經過數日嚴密的觀察和冷靜思考,多爾袞已明白吳三桂真心實意想聯合清軍剿滅李自成軍,并無狡詐謀己之心,所以,他令吳三桂剃發降清,助清軍入關剿賊、入主中原。
在山海關將士們行將敗亡之際,在李自成行將獲勝之時,心急如焚的吳三桂為了盡快挽回頹勢、營救己軍、擊敗李自成,便委曲求全地剃發降清。
隨后,吳三桂回關,并按照多爾袞指示,以白布系于戶關,作為特殊標記,以示順服軍民,謹防清軍誤殺。
緊接著,多爾袞率軍從山海關的北水門、關中門、南水門進關。
進關后,多爾袞見李自成軍從北山到海邊布置成一字長蛇陣,便指揮清軍沿海依次排列,同時多爾袞命令吳三桂率軍出關,迎擊李自成軍。
多爾袞此舉,意在檢驗吳三桂的忠心,考量李自成軍的實力,為他隨后進攻李自成提供借鑒價值。
四月二十二日,從早晨開始,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軍出關進攻李自成,并在李自成軍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地肆意剿殺。
李自成、劉宗敏仗著人多勢眾,將軍隊分先后與吳軍相搏,前軍戰死了,后軍繼進,不久,數千農民軍戰死,后來劉宗敏又揮軍從三面包圍進攻吳三桂軍,吳軍左沖右突,屢次沖出包圍,可每次便又被農民軍再次包圍、再次圍攻。
到了下午,在山海關附近窺伺已久的多爾袞見李自成、吳三桂雙方皆疲,良機已到,便立刻指揮阿濟格和多鐸分別率兩萬八旗軍猛攻李自成軍的兩翼。
一時間,蓄勢待發、精通騎射的八旗軍萬馬奔騰地沖向起義軍,并發射出如蝗箭雨,將衰兵疲如強弩之末的李自成軍猝不及防,被射殺者、被騎兵沖殺者不計其數,不久,主將劉宗敏亦被箭雨射中,主將受傷,農民軍指揮頓時遲滯,同時,吳三桂軍也重新振作,以痛打落水狗的豪情猛攻農民軍。
就這樣,李自成軍陣型逐漸散亂,不久,在吳、清兩軍的內外夾擊下,農民軍腹背受敵兵敗如山倒,李自成見己軍尸橫遍野敗局已定,便倉促率殘軍狼狽逃回北京。
吳三桂和阿濟格率軍繼續追擊李自成軍。
追擊至永平時,李自成將前明太子交還給吳三桂,吳三桂才暫時收兵,不過為了泄憤,李自成將吳襄斬殺;
隨后,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令其率一萬軍隊繼續追剿農民軍。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敗軍撤回北京,同時將吳三桂家里的三十余口人全部斬殺。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再次稱帝;次日,李自成匆忙率軍向陜西撤退。
當吳三桂得知親人全被李自成屠殺后,化悲憤為力量的他,開始報仇雪恨地狠厲率軍連番進攻李自成軍。
山海關之戰,在戰略層面上,起初,李自成沒有聯合吳三桂、防備清朝的意識,所以吳三桂家財被豪奪,父親吳襄被嚴刑拷打,愛妾被劉宗敏肆意污辱,這些惡行,已徹底將吳三桂得罪。
可在如此情勢下,李自成不了解吳三桂的真實想法,還想亡羊補牢地派王則堯繼續和平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便利用李自成的輕信于人,借和談拖慢李自成進軍山海關的速度,同時吳三桂催多爾袞盡速進兵,促成了李自成、多爾袞同日抵達山海關的戰略抗衡局勢。
在能招降吳三桂時,李自成部將劉宗敏,卻虐待吳三桂家人地不知道珍惜;
后來意識到吳三桂重要,李自成想再招降吳三桂時,卻不考量吳三桂的真實心態,盲目聽信吳三桂的謊言,緩慢進軍,送給敵人聯合起來夾擊自己的良機,李自成的戰略布局,真是顢頇遲緩、愚不可及。
同時,吳三桂的戰略思想,是以金銀財帛、部分土地為代價,聯合清軍剿滅李自成叛軍,擁立前明皇室子弟為新帝,自己當忠孝兩全、拯軍國于危難的明朝功臣、權臣,隨后再輔佐新帝治理好天下,待時機合適,再與清朝精兵一決高下。
可惜,面對老謀深算且有優秀漢臣范文程、洪承疇輔佐的多爾袞,吳三桂的實力難以有效支持他的想法付諸實施。
因為多爾袞在優秀漢臣的輔佐下,想要趁著李自成進攻吳三桂、吳三桂自顧不暇,只能投降清朝的良機,以救世主的姿態收降猛將吳三桂,同時聯合吳軍進攻李自成的農民軍,入主中原、平定天下。
最重要的是,吳三桂有十余萬八旗軍作為后盾,以范文程、洪承疇所提為明朝崇禎帝復仇、對漢民秋毫無犯的收買人心策略為依托,能夠支持他將想法切實可行地付諸實施,而吳三桂僅有四萬人馬,面對人多勢眾的李自成,吳三桂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面對人多勢眾且足智多謀的多爾袞,吳三桂有心重振明朝,卻受強大的多爾袞節制,難以得償所愿。
在戰術層面上,李自成、劉宗敏只懂得依靠人多,去前者死、后者上地猛攻吳三桂軍,只懂得從三面包圍吳三桂軍,逐漸靠人墻圍堵絞殺吳三桂軍。
可惜,面對多爾袞的坐視吳三桂軍與李自成軍兩敗俱傷,清軍再趁機進攻、漁翁得利的戰術,吳三桂迫于形勢,只能拼盡氣力沖殺,以致損失慘重,李自成只能費盡牛力進攻吳軍,以致士氣已衰,體力已竭。
于是,在八旗清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趁機猛攻下,在吳三桂的重新振作再次死戰下,勢單力孤、氣衰力竭的李自成軍只能支撐不住地戰敗逃亡。
山海關之戰,是對歷史影響深遠的一戰。
從此,李自成及其農民軍,被清軍、吳軍趕跑,清朝得以入主中原,而多爾袞,成為了清朝首屈一指的立國功臣,并開始籌謀著吞并四方、平定天下;至于吳三桂,則由前明孤臣,榮升為清朝的平西王,成為清朝打擊異己勢力的忠實鷹犬。
可誰會想到,吳三桂后來又成為清朝的異己勢力、與清朝分庭抗禮呢?
歷史就是這么戲劇性且多彩有趣。
那么,不遠的將來,多爾袞會怎么使用聰明才智,去平定李自成、張獻忠、南明政權等勢力,進而掃平四方、一統天下呢?吳三桂,與清朝統治者,又該怎么相處、相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