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于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回、子路侍奉孔子,孔子說:何不談談各自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將車馬、衣服給朋友共用而不后悔。顏回說:我不夸贊自己的好處,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想聽一下老師的志向。孔子說:我希望能讓老人安心,令朋友信任,得到年輕人懷念。】
? ? ? “侍”就是侍奉,古代尊師,更何況是孔子,所以弟子時時侍奉左右,或聽教誨,或聽使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單一個“侍”字是孔子坐著,弟子站著;“侍坐”是孔子和弟子都坐著;“侍側”或坐或立均可。這天是顏回和子路在侍奉孔子,孔子一時興起,問他們各自的志向。
? ? ? 子路性子急,說話做事直來直去,所以他先回答。他所說的可以用一句家喻戶曉的話來概括,那就是“達則兼濟天下”,或者說是富則兼濟朋友。子路的志向令人欽佩,很有俠義之風,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可謂君子。
? ? ? 顏回所說是在嚴格要求自己,不自夸自吹,無論是自己的優勢,還是做了什么事,對名利淡然處之又敏于事,符合顏回一貫的作風,這也是孔子喜歡顏回的原因之一,可謂仁者。另外有人將“施勞”解釋為讓他人勞動,認為顏回是在說不可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的血汗之上,不能把自己的痛苦施加在別人肩上。表面上看如此理解也是在講道理,但前后轉折過于突兀,我不茍同。
? ? ? 弟子說完也想聽聽老師的想法,就像后文“公西華侍坐”,這里孔子說的話詞組簡單,沒有明確的主謂之分,所以理解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孔子希望比自己年長的老人得到安頓,和自己同齡的朋友得到社會信任,比自己小的年輕人得到關懷,如此理解似乎是孔子在表達對大同和諧社會的愿望,也可以說是所有人的心聲。其二是孔子希望長者對自己放心,朋友能信任自己,年輕人能懷念自己,如此理解是在講希望得到前輩和朋友的肯定,更希望有所作為,還希望后人能記住自己,這才是個人視角,我認同此種觀點。有一句俗語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能讓前輩、長者放心才說明自己能力達標,才能獨擋一面,孔子的志向是對自我層層遞進的深入,可謂圣人。
? ? ? 很多人說這段對話體現了子路的君子,顏回的仁,孔子的圣,我認同此種觀點,修身正是由淺入深,先達到君子的境界才能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