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功學盛行,雞湯文、雞血故事一打又一打,很多書籍告訴你如何能成功,告訴你要精進、自控,告訴你要養成高效行為習慣,告訴你利用業余時間可以打磨多項技能,仿佛一夜之間突然發現上天又給開了幾扇窗戶,人生就多了幾項新的可能。很想問正在熱火朝天趕著上路的各位,是否真的覺得這樣做了就快樂了?
我自己也是這條路上的趕路人,就是突然又一天發現了一件事:很多跟自己現在一樣本來平凡、無所作為的人通過讀書、寫作、演講變成了一個非常牛逼的人,靠著知識分享就能超越自己的本職收入,所以這些牛人分享的每一次干貨都恨不得花錢通通買下來,仿佛這樣就有了通往成功的路徑。所以,跟著開始早起,利用早晨時光晨讀,開始寫作,開始業余時間讀書,仿佛充實了不少,開始覺得自己以往的人生都白過了。
可是不得不承認,我這樣做了,其實快樂仍然沒增加。學習了時間管理,所以連走路、遛狗都生怕時間被浪費了,耳朵里要塞上耳機聽一些新聞、知識、書籍精華;做家務時都要先選幾個時間差不多的音頻來聽著,好像只有這樣這段所謂的暗時間才沒有被自己忽略;所以公交上、地鐵上都開始拿著書籍看,抓住一分一秒的時間閱讀,因為《書都不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說了上下班路上各抽出半小時閱讀;睡覺之前也要聽音頻了,因為沒睡著之前的時間不能白瞎了。我還是只想說,這樣做了,我們真的就快樂了么?
最近流行素人寫作,但凡是一個人只要能寫的都開始動手寫吧,寫得不好,沒關系,告訴你一些寫作的技巧,推薦你讀一些好的文章,開始寫作吧,但是一定要寫出有賣點的文章才行。我不知道,寫作什么時候開始變成必須要迎合市場了?或許是紙媒的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互聯網媒體引發的信息大爆炸導致的,標題不夠新穎讀者不讀,內容沒有干貨讀者不讀,至于文筆嘛,不需要好的,只要能把觀點闡釋清楚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看到市場上一大堆一模一樣的文章,就拿之前的熱播劇《歡樂頌》,一瞬間微信、微博眾多平臺訂閱號推送的文章都是寫幾個主演的性格、愛情、命運云云。讀書變成主動了,像醫生開藥一樣找尋自己需要的內容。寫作卻是反著來,須迎合大眾需求,被動寫作。
你可以說這是知識變現時代崛起的趨勢,這是碎片化時代來臨的趨勢,這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學了這么多成功學,這么多干貨,滿滿的正能量,或許能成功,但是未必能幸福,未必能獲得相應的快樂。很多人會告訴我們,這樣做你能成功,但是沒有幾個人跟我們說,這樣做你能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