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千字計劃后,To Do List 上面拖欠的事項越來越多了。我知道這很正常,但也有點措不及防。然后開始反思,這難道真的是因為寫文字后才變成這樣的嗎?其實1000字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夠了,而一個小時是很容易就能抽出來的。所以,原因不是計劃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時間規劃不科學。
這兩天開始學會做計劃后,心里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早上一起床就會有抓緊時間的意識,大概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一轉眼,就到了中午,或者一天就已經結束。所以我一般情況下會在早上10點之前把每天的要背單詞和要看的書完成。對于稍微有強迫癥的人來說,To Do List上如果還有沒有完成的計劃,是不會安心入睡的,而一旦熬夜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每一天都要像戰斗機一樣去生活。累同時充實著。
創立30號學院的最初理念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參與人員的參與感,即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的人都必須投入到整個活動中去,眼、耳、口、腦均要到。因為,我發現太多的活動是為了辦活動而辦,太多滿足的僅僅是組織本身,是政績,而不是參與人員。做著本末倒置的事情卻還津津樂道,那該是多么大的一種悲哀。這種理念下就要求每一場活動的人數必須得限制,所以30號學院常規的項目人數均限制在30人以內。
今晚我把本來該用于學php的時間參加了沙龍學堂第8期,雖然現在主要負責人不再是我,但終究是我開創的活動,他的未來我永遠會關注。進入活動現場就給了我一個巨大的驚喜:
一個人在闡述著自己的看法,一些人沉思,一些人小聲地與旁邊的人交流,還有一些人眼睛中閃耀著光芒。
我很欣慰的看到這里的人們都是是樂于交流的,就像韓寒所說,‘這里沒有末路,你從不曾孤獨。這才是沙龍的感覺,我一直在尋找的feeling!本期沙龍嘉賓是一位身價千萬的副教授。在疑惑為什么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后還要回學校教書的時候,他說:我喜歡,在這個年齡里能做自己做感興趣的事情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聽完后,在心底默默為他點贊,多年后的我能不能夠如此自然和坦然、能不能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事業呢?
- 現在走的路也許是曾經無路可走之后的被迫選擇。
在交流討論環節,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大學教師,沒有專心做學問和研究,為什么就選擇了一條從商的道路呢?看起來犀利的問題,於教授笑著答道:其實當時自己也是想做研究好好做學問的,可是后來出了點政治問題,教師之路受到了阻礙,迫于無奈開始做起了生意。能走到今天我也想不到,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是啊,年輕的時候選擇是沒有對錯的,有一句很俏皮的話是這樣說的,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選擇的路是不是有錯,因為你沒有辦法回去證明你沒有選擇的那個就是對的。
所以,選擇在做出決定后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自己選擇的路上竭盡全力,有沒有做到自己想要的最好。
你說呢,朋友?
- 你要去擴大交際圈,認識可能性,在國際化的時代里要想辦法接觸國際視野
在談到大學生教育問題的時候,於教授用自己教育女兒的經歷告訴我們,國內孩子缺少接觸世界的機會,他們過度的沉醉于書本知識卻忘記了開闊自己的視野,忽視了去體驗社會,中國的大學太容易讓學生畢業了。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過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你要去擴大交際圈,認識可能性,成為你自己,其中有一段話,直到現在記憶猶新:
從現在開始,去調整你的計劃吧,從現有的圈子中跳出,然后在對自我否定的落差乃至自虐中迎來反彈。首先認清自己是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做那些相應的事情。你不能從相反的方向走去羅馬,也不能剛開到亞速爾就以為自己離開了歐洲。
去結識可能性,意味著結識最卓越者,而不是普通的優秀或成功。只有在巨大的差別面前,人類最本真的求勝欲才會被點燃。如果說我從這些朋友中獲取了什么最大的財富,那就是這種認識本身。
不要被自己現有的環境束縛了,你看不到進步只是因為活得太過安逸和狹隘,如果你在北京上大學,不要忘記了北京是一個充滿那么多機會的地方。偶爾去其他的大學走走,去聽聽北大清華的講座和活動,也許你會發現一些你所不曾有過的驚喜;偶爾去參加一些國際性的展會,那里或許藏有改變你一生的機會。這總比超2個小時的實驗報告要來得有意義的多。
一個在青春里不斷踐行自己想法的平凡人
愛思考、愛分享、愛交流
希望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長的路上不孤單
微信:woaixiaoc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