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寫過一句話,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我是個對任何新事物都興致勃勃的人,但身為童年時代物質不是太豐富的80后,好多技能都沒有在該學習的時候get到。于是,該補的課總是在后面開始補。
前年在日本時,誤打誤撞地去了一次富山滑雪場。當時在沒有教練的情況下,真是摔了一跤又一跤。最好的結果就是慢慢的向前,一旦加速就立刻想停下來,然而最經典的事例是,開開同學在我前面不到10米摔倒,呼叫我前去救援。我說,你先等一等,然后慢慢開始移動過去,不到三米我也倒了。我倒是自己爬起來了,然而開開同學一倒不起,還是一對夫妻跑來救了她。于是他們成為了開開的“恩公恩婆”,至今念念不忘。而我的第一次滑雪之旅,也就在摔摔打打中結束了。
所有的學習都是共通的,只要你學會了學習本身。我自詡為是一個終生學習愛好者,從不吝惜在學習上的成本與時間投入。所以這一次來到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崇禮,我就抱定了就算摔跤也要好好學會滑雪的目標。然而后面的事情,證明了我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我是與一位10歲一位9歲的小朋友一起接受教練培訓的,教練是個好看的東北妹子,號稱從小就滑雪。不得不說,滑雪的裝備真是太復雜了,穿上一整套就要花去將近15分鐘的時間。包括雪衣、頭盔、雪鏡、手套、雪鞋、雪杖、雪板。。。當我提著雪板來到兒童滑雪場時,我已經一身汗了。對的,你沒有看錯,兒童滑雪場。
然后,在教練教了我們不到2分鐘,學了一下剎車姿勢后,她說來吧,我們下坡了。我驚呆了好嗎?這么突然就直接下去啦?真是有點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好突然好突然。但已經這樣了,一個孩子都已經下去了,這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慫啊。于是,我就一邊學我干兒子拍拍胸口,一邊上路了。在教練的指導下,我們倒是很快學會的下坡與剎車。
當我開始以為自己還是很有運動天賦的時候,現實又給了我無情的打擊。開始進入困難的階段轉彎。而我基本上只會左轉,由于右腿是支撐腿,很難一下子放松,因此右轉轉不過去。這時候腦子突然停滯了,不僅轉彎不會了,剎車也忘了。于是我又開始了在雪場上摔跤的節奏。
好了,我們要開啟人生教育時刻了。由毛毛小當家以滑雪為例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學習的原理。
首先,一切學習都是有過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教練說的,你不可能第一天就學會飛。
其次,熟能生巧,勤加練習。拿胡適先生的話來說,耕耘多少,就收獲多少。雖然天分各有差別,但人生沒有捷徑,各自的修行還是靠自己。
再次,順其自然,是為天道。無論在學習游泳、滑雪還是桌球的時候,我都有一個感覺。就是當人是最放松的狀態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對的。游泳的時候會下沉,是因為我們用力撲騰了。桌球的手勢僵硬,往往會打偏。滑雪也是一樣,當我放松自然的向下時,其實毫無摔倒的可能。而一旦我開始緊張,想急剎車的時候,就要摔跤啦。
最后,我們來談談站在懸崖邊上。
那代表了一個瞬間,可能很久,也可能只是一刻。當準備下滑時,其實有很多種可能,而我們停下,是因為內心的膽怯,使得我們只想到了會摔倒。這份膽怯,讓我們遲遲不敢行動。有幾次,我站在懸崖邊,停了很久。不管其實我裝備有多齊全,我之前已經滑了很多很多次,我還是會想摔倒了會很疼,會有危險,我要不要算了。我是個慢熱的人,常常準備時間過久,而不開始行動。而那個站在懸崖邊的時刻,代表了所有人內心的遲疑和恐慌。我們拖延,是因為我們害怕,害怕結果不夠好。
我的領悟是什么呢?就是當你一旦開始,就沒有時間害怕了。就像你坐了纜車上了山,就算滾也得滾下山來。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著怎么能活著下山。
所以,不要責怪遲疑的人,因為也許他在做準備。但也不要準備太久,因為我們總要上路的。
ps:滑雪很好玩,崇禮很漂亮,人生很精彩,我這篇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