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時間管理模型》第三部分《時間管理的基石》之《精力管理》第4篇文章,敬請持續關注,謝謝!
?精力管理中,除了運動和飲食,睡眠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精力恢復來源,睡眠質量的好壞不僅會直接影響全情投入的精力管理水平,嚴重者還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水平,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等閑視之。
具體來說,如果睡眠不足的危害有:
1 令人健忘愚鈍
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尖波漣漪”的大腦區域專門負責鞏固記憶,這種腦波也負責從大腦海馬體到大腦皮層傳輸所學到的信息,而“尖波漣漪”大部分都在人們深度睡眠時才出現。所以要提高你的記憶力,就需要你每天都獲得充足的睡眠才行。睡眠不足可損害人的注意力、警覺性、推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可導致你的反應能力變低。
2 加速皮膚衰老
幾個晚上不睡覺后,大多數人都會皮膚蠟黃,眼睛浮腫。長期睡眠不足可導致皮膚黯淡,出現皺紋,還會帶來黑眼圈。當你沒有獲得充分的睡眠時,你的身體會釋放出更多的應激激素皮質醇。過量的皮質醇會分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而這種蛋白質可保持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深度睡眠可修復皮膚組織。
3 可導致抑郁癥
失眠與抑郁癥有著必不可分的關聯。據一項調查顯示,那些患有失眠的人發展成為抑郁癥的機率比那些沒有失眠的人高達五倍之多。實際上,失眠往往是抑郁癥的先兆之一。
4增加死亡風險
英國研究人員一項權威調查表明:那些睡眠從7小時減少至5小時甚至更少的人,其患有疾病致死的風險增加將近一倍。尤其要強調的是,缺乏睡眠可將其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機率增加一倍。
由此可知,睡眠對于我們的時間精力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我們健康水平也是休戚相關。科學的睡眠要重點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 睡眠時間
從養生角度講四季睡眠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血”的原則,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
順應自然規律,我們應該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現在工業革命以來,電力的廣泛應用已經使得夜如白晝,給人們極大方便的同時也違背人類與自然和諧統一。
同時我們一直都提倡的早睡早起在生理學上也有根據,具體如下:
晚上亥時(21:00~23:00)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通百脈,是人體細胞修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體淋巴的排毒過程,免疫系統活躍起來,你應該靜下心來,使自己盡量放松。人在此時休息十分有利。
晚上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膽也需要排毒,人在子時前入睡,最為有利,所以應避免熬夜。
凌晨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就無法新陳代謝。人要能完全放松休息,才能達到肝的排毒與滋養細胞的效果。
凌晨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于丑時推陳出新,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此時若能起床,呼吸新鮮空氣,能使血液中包含氧氣,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早晨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大腸開始排毒了,此時就是你上廁所的最佳時機,假如你沒有大便,就說明你有不正常的地方,要注意飲食調理
早晨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所以此時一定要吃早餐,早餐還要營養豐富,不能草草應付。不然,你一天的營養就會匱乏。奉勸那些不習慣吃早餐的朋友,務必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中午午時(11:00~13:00)
?此時心經最旺。人在午時休息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從人的能量消耗和補充平衡角度,午睡也很有道理。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午睡是有效的“充電”手段,小睡片刻換來的是下午工作的高效率。但午睡并不需要過久,半小時就足夠。
由此可知,人體最佳的睡眠時段為晚十點至早四點,中午再睡半小時,俗稱“子午覺”,成人一天以7~8小時為宜。
?
?
二? ?睡眠方式
?
1睡眠狀態
古人云“先睡心,后睡腦”,睡前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可以在睡前簡單反思一天的所思所行,總結得失,并對于明天提出期望,這樣人才會心安理得,沉沉睡去。
晚上遲遲不肯睡去是因為沒有勇氣結束舊的一天,早上遲遲不肯起來也是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一天。所以充實而又審慎的對待每一天,做到心態祥和,也是保持睡眠的一個重要方面。
2睡眠體位
一般以右側臥位為宜,最好是“臥如弓”的體位,這種體位能使軀體各臟腑發揮最好的生態功能。如心臟偏左,右臥就不會使得心臟受壓等。
3 睡眠方向
采取南北方向睡眠,體內氣血運行方向與地球磁力線方向一致,體內生物分子就會順這一走向定向排列,使氣血暢通,腦細胞代謝率降低,熱量消量減少,一覺醒來就會心清氣爽。
三? 睡眠陋習
?
不健康睡眠方式有很多,如以下幾種:
1平時通宵,周末狂睡
有些人平時工作很辛苦,有時加班到了凌晨,但第二天還是得六七點爬起來去上班。睡眠嚴重不足,于是周末在家惡補睡眠,睡它個十幾小時,把平時的都補回來。
其實應該保證每天正常睡眠時間,這樣可以使人維持一個較穩定的生物節律,對人體身心都是有益的。
2睡前保持安靜少運動
有些人,晚上一有活動,就會睡覺時興奮得睡不著。所以,他們認為吃完飯就應保持安靜,連一些正常的低運動量活動也拒絕參與。本來白天工作中坐了一天,回家后繼續坐著,坐到睡覺前反而睡不著了。
臨睡前的過量運動,會令大腦興奮,不利于提高睡眠質量。但適量的體育運動,特別是腦力工作者,能夠促進人的大腦分泌出抑制興奮的物質,促進深度睡眠,迅速緩解疲勞,并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3 公交地鐵上補睡眠
有些人晚上喜歡熬夜工作,覺得好在公司與家距離甚遠,無論是坐地鐵,還是坐公交車,只要一坐下來就打瞌睡,一路睡到公司,認為這樣的補眠方式,既沒影響工作,又不耽誤睡覺。
人的睡眠大致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在前一個階段中,又可以分為“淺睡眠”和“深睡眠”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在睡眠中循環多次。人們只有在睡眠中經歷了幾個“深睡眠”過程后,才能使疲勞得到充分的消除。但是,在汽車上睡覺,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不容易使人進入“深睡眠”狀態,而在“淺睡眠”狀態下休息,只能使人得到不充分的恢復。
總之,早睡早起,生活規律,心態積極,勞逸結合,做到這些,我們的每日的精力就不會再是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