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進:兇險、神秘、絕美的克什米爾(4/4)

? 萬進 | 文、攝影

提要:
克什米爾,靜靜地躺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
每當聽到她的名字,心中總是升起一股戰(zhàn)火的恐怖。
這是一片地球人絕難踏足的秘境,然而,她卻擁有絕世之美,被譽為東方的瑞士,“塵世終于此,天堂始于此”的仙境。
金秋時節(jié),因極其難得的機緣,萬進冒著種種兇險,在印控克什米爾旅行了一周,探訪高山融雪而成的湖泊,醉美的雪山、溪谷,還有神秘的莫臥爾王朝皇家花園,貌若天仙的少女。
萬進力圖用文字和照片,把一幅克什米爾的巨幅長卷展現(xiàn)在你面前。因篇幅較長,為閱讀方便,拆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印度緣、絕少人踏足的秘境
 第二部分:水鄉(xiāng)之美、雪域之美
 第三部分:溪谷之美、人文之美、姑娘之美
 第四部分:戰(zhàn)火之地的旅行攻略(咋就不消停)

(八)咋就不消停

臨行前,在網(wǎng)上查了一些有關克什米爾的資料,景點資料自然是要查的,心里更不敢放下的是那里到底安全不安全?都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事項?

網(wǎng)上說,在克什米爾旅游有四點禁忌:

  1. 絕對別對著軍人拍照;
  2. 絕對別對著軍事設施拍照。因為當兵的會以為你是間諜什么的,開槍打你。
  3. 絕對不要去清真寺之類人多的地方。媒體上常報道,可能會有恐怖分子制造爆炸事件。
  4. 晚上五點以后一定要留在旅館里,不要出去。因為出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了。

資料也好,傳說也罷,那是虛的。
就像讀恐怖小說、看驚悚大片,頂多對神經(jīng)有點兒觸動,不會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在克什米爾的那幾日幾夜,著著實實體會了一把戰(zhàn)爭的氣氛。

每時每刻、每地每處,都能看到荷槍實彈的大兵,架著機關槍飛馳而過的裝甲車,冰冷刺目的鐵絲網(wǎng),和從里到外的盤查,似乎空氣分子中都帶著硝煙的味道。

克什米爾那點事兒

一個半世紀以前,英國統(tǒng)治著印度次大陸。
那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同屬一個國家。

后來在甘地的鼓搗下,英國人趕走了,印度獨立了,國家也分裂了,印巴沖突了。

這一沖突不要緊,沖突了半個多世紀,就沒消停過,現(xiàn)在也還看不到消停的跡象,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馬月。

一個為了主權,一個為了尊嚴,都挺正義的,都挺有理的,打來打去,最倒楣的還是老百姓。

本是同根生的印巴兩國為啥非要手足相殘呢,歸根結(jié)蒂,都是克什米爾問題惹的禍。

克什米爾地區(qū),夾在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十幾萬平方公里。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英國,差不多統(tǒng)治了整個地球,那個叫威風啊。
太陽終究要落山,英國人夾著尾巴被驅(qū)趕出它的一個個殖民地時,卻沒少給當?shù)孛癖娏粝碌湼?/p>

獨立后的國家?guī)缀醵剂⒓聪萑肓诉B年的內(nèi)戰(zhàn)。

克什米爾問題也是英國人造的孽。
18世紀中葉,英國殖民印度次大陸伊始,印度人就不停地抗爭。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誕生了一個偉人——甘地。

中國的毛老人家只認“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世界各國抵抗殖民統(tǒng)治,沒有完全不采取暴力手段而成功的。

甘地不是那樣的,倡導非暴力抵抗、不合作運動,像個“叫化子”,像個“布道者”,用“仁義”來感化強盜。
“如果你打了我左臉,我會側(cè)過右臉來讓你繼續(xù)打,但我就是要獨立。”
鼓搗來鼓搗去,居然還真讓甘地給鼓搗成了,英國政府還真的被迫同意印度獨立。

這恐怕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當然了,二戰(zhàn)后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實際上已經(jīng)難以為繼了。

甘地與其說是政治家,不如說是一個圣者,所以印度人尊稱他為“圣雄甘地”。

(十八世紀印度地圖,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參考)

但1947年6月,英國最后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心懷“分而治之”鬼胎,提出了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把印度教徒居多數(shù)的地區(qū)劃歸印度,穆斯林占多數(shù)的地區(qū)歸屬巴基斯坦(含孟加拉)。
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guī)定,由各土邦王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

當時,克什米爾地區(qū)77%的人口是穆斯林,傾向于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傾向加入印度。

英國人對印巴太了解了,知道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就像是一根“骨頭”,丟在兩只狗之間,一定會讓它們打得不可開交。

更要命的是,在如何劃定印巴兩國邊界這么嚴肅而極度危險的問題上,居然讓一位對印度一無所知的英國勛爵拉德克里夫在36天之內(nèi)用筆在地圖上畫出來。

為什么選擇拉德克里夫來畫,理由冠冕堂皇,卻荒唐透頂,“因為對印巴無知,所以能不偏不倚。”

可以想象得見,邊界的劃定,絲毫沒有考慮當?shù)氐拿褡遄诮虡嫵桑Y(jié)果在獨立日午夜即爆發(fā)了延續(xù)多日的大規(guī)模教派沖突,造成50多萬人死亡。

真是造孽啊!

這是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

拉德克里夫自己曾在信中承認,“我在印度干的事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憤怒不已的人會找我,我不想讓他們找到。”

后來,克什米爾問題提交給過聯(lián)合國安理會,搞過公民投票,談過判,停過火,發(fā)表過聯(lián)合公報……國際上解決兩國領土之爭的所有花活兒,在印巴之間都上演過,都沒有成功。

1965年、1971年又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
1989年后,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qū)依然不斷發(fā)生交火,兩國均蒙受巨大損失。

打來打去,誰也贏不了誰。

也許打膩味了,在2003年11月,巴方宣布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巴方一側(cè)實現(xiàn)單方面停火。
顯然印度也巴不得如此,立即予以了響應。

2005年,實際控制線上還行駛過兩邊對開的長途客車,讓隔閡了60年的百姓,終于能走個親訪個友了。

但印控和巴控兩個克什米爾的戒備從來沒有松懈過,民族極端分子還會時不時地制造一些血腥事件,比如炸個清真寺,炸個公交車之類的。
印巴這兩個冤家,真應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古話。

(克什米爾地區(qū)關系圖,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參考)

萬進眼里的安全

在沒有大兵也看不到軍事設施的地方,克什米爾絕對是世外桃源。

生活在那里的百姓給人以友善、平和、悠閑、熱情的感覺,山水樹木花草更是給人潔凈、溫馨、寧靜的氣息,就連天都是那種透透的藍,風都是那種徐徐的柔。

只可惜,在絕大多數(shù)世人印象里,一聽到克什米爾,聯(lián)想到的一定不是祥和,而是兇險、戰(zhàn)爭、恐怖,甚至死亡……

事實上,在克什米爾旅行,確實處處都能感受到戰(zhàn)爭的影子,想回避都回避不開。

我們從在德里登上飛往斯里那加航班舷梯的那一刻起,心里就有些忐忑,不知道前方的路是兇是吉,等待我們的是禍是福。

飛機上的乘客不多,連兩側(cè)靠窗的座位都沒有坐滿,中間的座位基本空著。航班在德里機場還苦等了兩個多小時。

乘客那么少,飛機又遲遲不起飛,是不是克什米爾發(fā)生了什么不安全的事件?
我們心里直打鼓,但又沒有人愿意把這話說出口。

經(jīng)停查謨后,本來就不多的乘客又嘩啦啦下去了大半。
再向斯里那加飛的時候,諾大的機艙里,只剩下寥寥十來名乘客。

當時的感覺,就像在黑夜,孤獨地走在一片荒野里,多么希望能再多幾個同行的人,多么希望哪怕有一丁點螢火照耀腳下的路,給我們一點安慰和鼓勵。

在飛抵斯里那加上空還沒落地,透過舷窗就能看到星羅棋布的軍事設施,走出艙門的第一眼,“迎接”我們的是荷槍實彈的軍人。

要離開機場正式進入克什米爾地區(qū),還要檢查護照,填一系列表格,做復雜繁瑣的登記。

斯里那加機場很小,沒幾架飛機,目前好像只開通了到德里的航班。
但一座比較現(xiàn)代化的航站樓正在建設中,估計克什米爾旅游要進一步開放和擴大。

從機場出來到要下榻的達爾湖船屋,一路上,依然時時處處能見到士兵,荷槍實彈。

隨后的幾天里,無論路上還是景區(qū),稍微重要點兒的地方,都架著鐵絲網(wǎng),設有關卡,派大兵把守,都要層層盤查。
馬路上也時不時呼嘯而過一列列架著機關槍的軍車、裝甲。
看到這種景象,萬進心里還是挺緊張的,也謹記網(wǎng)上傳說的那幾條禁忌。

但為了能留下點克什米爾緊張局勢的“證據(jù)”,還是忍不住偷偷地拍了幾張軍事設施和軍事活動的照片。

既然不能繞開滿大街的士兵,既然來旅游,總不能總把自己的神經(jīng)繃得那么緊吧。

我們試著和士兵打個招呼,主動展示友好的笑臉。
或許是年輕人天性使然吧,見到這些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常見的外國人,他們還是很愿意表現(xiàn)出一種友善的。

也有士兵,見要給他們拍照,還會主動配合,擺個姿勢,露個笑臉。
甚至還愿意和我們一起合個影。
但千萬不要強行給人家拍照,也不要動人家的槍。
萬進摸過他們的槍,也試圖拿一下槍,都被嚴厲拒絕了。
槍的彈夾是半透明的,可以看清,彈夾里壓滿了子彈。

在斯里那加,很少見到警察,維持秩序的,多是軍人。
重要路口和區(qū)域,甚至進入某些景點,都要經(jīng)過軍方的嚴格盤查。
多數(shù)盤查點,一個旅游團,只需要登記一個人的護照就可以了。
萬進是我們團的“干事”,所以在克什米爾的很多地方留下了萬進的護照信息,留下了不少“案底”。

進斯里那加機場的安檢更嚴苛,在國際上其他任何一個機場,沒見過這么嚴格、繁瑣的安檢,一層層、一道道,要花近兩個小時才能檢查完。
所以,一定要提前足夠的時間到機場。

隨身只允許帶一件行李,其他的必須托運。
所有攝像機、照相機、手臺等設備的電池必須取出來放在托運行李中,水果也必須托運。

但手機可以隨身攜帶,也不需要拆下電池。
呵呵,現(xiàn)在的手機,哪個不帶攝像、照相功能?不知道他們都怎么想的。

總之,萬進以為,克什米爾也沒有那么可怕,沒有那么兇險。

當然啦,安全是個“二值”問題,要么沒什么事,一切OK;要是出了什么事,就是大事,可能就會喪命。
安全問題非同小可,還是小心謹慎點兒好。

能寫這個游記,至少說明我們?nèi)サ倪@一趟,還是平安無事的。
感謝上天。
(全文結(jié)束)

2006年12月12日 于北京

本文篇幅較長,為閱讀方便,分為四個部分:
一、兇險、神秘、絕美的克什米爾(1/4):印度緣、絕少人踏足的秘境
二、兇險、神秘、絕美的克什米爾(2/4):水鄉(xiāng)之美、雪域之美
三、兇險、神秘、絕美的克什米爾(3/4):溪谷之美、人文之美、姑娘之美
四、兇險、神秘、絕美的克什米爾(4/4):咋就不消停

點擊進入《萬進雜文集》,分享更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