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女童性侵,是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其實對孩子性知識教育的問題,還牽扯到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熟人作案,未成年人犯罪,陌生人接觸,等等。防范性侵,單靠傳統的性教育以及父母的保護遠遠不夠,必須讓女孩子自己學會自我保護。當然男孩預防性侵同樣重要,可以參照執行。
《女童安全》這本書直擊性安全教育中最繁雜的內容——防范性侵。書中內容不只停留在“生殖教育”層面,在“身體權利”和“人際交往”的教育中也花費了許多筆墨。下面摘錄了書中部分內容,可供參考:
“每個女孩都有不允許別人觸碰的隱私部位”。那么,是不是任何人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都可能是侵犯?
絕大多數情況可能是的。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在父母陪同下的醫生特定檢查,以及受傷后需要父母幫忙清洗等。除此之外,一定不能讓別人隨意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
與繼父交往也要警惕性隱私安全”。這個問題相對復雜,因為牽涉到家庭的關系。
“放心吧,我身邊的大人除了你們就是老師,都是有正當職業的人。”媽媽看著珂珂漫不經心的態度,嚴肅地告訴她性侵女童的壞人什么人都有。珂珂疑惑地問:“那醫生呢?律師呢?”媽媽說:“侵害女童的壞人可能是各種年齡、性別和職業,關鍵是自己要提高警惕。”
一、身體隱私部位是否遭觸摸;二、是否存在不適當的觸摸。小女孩可以根據這兩點來判斷,而不是根據他(她)是誰、對我好不好、人品怎樣這些主觀想法來判斷。
全懂了,以后我不跟陌生人接觸就好了。”聽珂珂這么說,媽媽就知道她還沒聽明白,所以再三強調:“不僅是陌生人,熟人也不可以哦。”聽到這里,珂珂總算是明白了一點兒:原來好多對小女孩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需要特別注意。
性侵害不是小事,父母不會輕率地不相信的。一定要對自己的父母有信心,勇敢地說出來,才能避免再次遭受侵犯。
如果有大人帶你看這種視頻,你應該怎么辦?”珂珂想了想,說:“趕緊遠離唄!”但媽媽說這只答對了一半,其實還應該把這件事告訴爸媽,讓爸媽報警把他抓起來。珂珂驚訝地問:“這么嚴重嗎?”媽媽嚴肅地說:“是的,誘導未成年人看不健康的視頻是違法行為,這也是性侵害的一部分。”
對教你脫光衣服的行為要警惕”。可有時候父母不在自己身邊,難以甄別脫衣服是否合理,那小女孩可以拒絕一切脫光衣服的行為嗎?
回答:當然可以!任何需要脫光衣服的行為都會先告知監護人,征求監護人的意見。所以,對于一切沒得到父母同意的脫光衣服的指令,小女孩完全可以不服從。
“凡是讓你觀看或撫摸他人的身體的行為,都是性侵害,一定拒絕并找爸媽報警!”
有的男同學小時候會被媽媽帶去女澡堂洗澡,這不僅是媽媽對自己身體越界,也是小男生對其他洗澡女性的身體越界和心理越界。孩子6歲時就是建立身體界限、心理界限的重要時期,建立界限的時間越晚,我們對身體界限和心理界限的敏感度就越弱。
因此,當別人越界時,就必須先征得同學們的同意。如果沒有,那么對于別人身體越界、心理越界的行為,我們必須學會拒絕,保持距離,勇敢說“不”!
熟人性侵害,需要女孩重點防范
大多數老師是好人,但也有個別壞人”。父侵犯,告訴媽媽有用嗎?
不要亂喝不明飲品”。如果是親戚請自己喝的呢?如果是親戚給的,也要弄明白是什么飲料。總之,對不明飲料一定要多加小心,防止過敏和中毒。
“警惕別人無緣無故送昂貴物品給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堅決不能接受!如果對方堅持要自己收下,應該立刻告訴父母,讓父母幫忙退還,并弄清楚怎么回事。即使對方沒惡意,太貴重的禮物也應該退還,并謝謝對方的好意。
別相信‘你是我未來老婆’這種胡話”。有些小女孩可能好奇,不知道自己長大后會不會真的嫁給叔對于小女孩來說,那還是很久以后的事。雖然愛情和婚姻是自由的,自己有選擇的權利,但不建議跟叔叔這樣亂開玩笑或做出不正當行為的人交往。因為他們的品德可能并不好。
不要隨便和異性同床,親戚也不行”。那如果是三個人一起睡呢?比如表姐也一起睡。也不可以!睡得迷迷糊糊時,小女孩很難保證自己的安全。即使還有人在床上,也很難界定跟異性親密觸碰的性質。為了降低遭到侵犯的風險,還是建議不要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被壞人抓住把柄壞人想借此侵犯自己怎么辦”。那如果自己的把柄是偷竊這種嚴重的事情呢?很多小女孩之所以不敢揭發壞人,是因為一旦揭發,自己的“把柄”就被別人知道了。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作弊也好,偷竊也罷,以后改正就好了。相比之下,保護自己的性隱私安全更重要,而且壞人更害怕自己要挾人的事被知道,那才是違法犯罪的大事。
無論自己長得多可愛,都不應該成為被侵犯的理由”。但有人說,一個女孩被侵犯就是因為她穿得暴露、性感,這對嗎?
回答:不對。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性侵別人。穿什么衣服是女孩自己的權利和喜好,只要不影響別人,就不該干涉她的審美愛好。不過,在公共場合,最好考慮著裝是否符合禮儀規范,不宜過于暴露。
現在的社會經常向孩子傳遞“陌生人危險”的信息,然而事實是什么呢?調查顯示,熟人作案的概率實際遠遠高于陌生人,在針對受害者是18 歲以下的性侵案件中,70%~90% 是熟人作案。這些人通常是孩子最熟悉、最尊重、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比如親人、鄰居、老師或父母的朋友等。他們恰恰是利用熟人身份接近孩子并取得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優勢,使得性侵案件更易發生。
最好告訴有能力幫助自己的人,比如父母。同齡人可能不具備給自己保守秘密和幫忙的能力,除非在自己跟父母無法及時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可以讓同齡好友轉告父母。
被性侵害之后,不要忽視精神傷害”。是不是女孩被侵犯的心理創傷,多數時候比身體創傷更嚴重。
小女孩被侵害的心理傷害可能比身體傷害更嚴重,而且這種情況往往會被忽視。小女孩經常以為自己能調整,但如果沒有及早接受幫助,進行必要的心理建設和輔導,可能會錯過最佳的心理干預時間,最終造成不可逆轉的心理問題。
和安全專家聊聊天
在性教育方面,很多家長都抱著一種“只要我什么都不講,我的孩子就會保持單純”的僥幸心理,把所有涉及“性”的問題都看作敏感話題,對孩子閉口不談。這個做法無異于掩耳盜鈴,其實,孩子越得不到性教育,越不可能保持單純。
孩子對性知識的渴望,如同一粒種子對陽光的渴望。我們用石板壓住,假裝它不存在,一旦揭開石板,大家會發現,種子早已發芽,而且在石板的掩蓋下,形態扭曲、奇形怪狀。“性”和“性教育”在日常話題中猶如洪水猛獸,父母、老師都避而不談,千言萬語匯成一句“長大后你就知道了”。性教育的缺失,恰恰可能成為犯罪的“幫兇”。
不可以在別人家夜宿”。例子說的是不要在男同學家里過夜,那可不可以留在女同學家過夜呢?
回答:就算是女同學家,也別輕易留下過夜,因為也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能不能留下來,一定要征詢爸媽的意見。如果夜里晚歸,一定要與父母保持聯系。
家長在日常的性教育中可以提到以下兩點:
①外出時,要和家長匯報去向。要提前和父母說明目的地、陪同伙伴,以及大致的回家時間。到達目的地之后,要及時和父母聯系并告知自己的具體位置。返程時,也應該告訴父母,方便他們推算自己到家的時間。
②遇到緊急情況時,要隨機應變。比如跑進附近派出所、銀行或者商店,向工作人員尋求幫助。遇到陌生人強行要帶走自己時,應該想盡辦法吸引周圍人的注意,持續大喊“我不認識這個人”“救命”等。必要的時候,可以故意破壞周圍的設施或者他人的東西。
保護自己,生命第一。
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不要過分強調財務的重要性,比如對孩子說“手機或書包丟了,我饒不了你”之類的話。生命比任何財產都重要。
對小朋友而言,遇到任何問題都要第一時間和父母溝通、求助。父母可以幫助我們做好預防措施,有了他們的支持和愛,無論多大的創傷都一定可以慢慢修復。
做智慧家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