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學校電腦室看了電影版的《四月是你的謊言》,回去時學校大門已經關了,頭頂明月高懸。
看動漫“四月”的時候還是兩年多前,大學錄取通知下來,剛剛開始接觸日語的時候。
當時朋友們根據我的屬性為我推薦了《夏目》和《四月》,于是那個夏天充滿了治愈的氣息。
說實話,起初四月并沒有那么打動我,或許因為對音樂一竅不通,冗長的表演情節沒法產生共鳴,還有就是人物情感線曖昧,表現不突出,代入感不強。
當時看了一半就撂下了,也沒有期待結局。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小椿對公生的喜歡。
性格爽朗的小椿始終沒有察覺自己對公生的那份喜歡,直到薰的出現。仿佛一夜之間,自己理所當然擁有的從未想過失去的東西就此離開,而且最痛的就是發現他對自己的感情和自己對他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對于公生來說,小椿眼中的世界一直是自己向往的彩色,但是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他并沒有因為小椿改變,即使小椿那樣的關心呵護與鼓勵。只有當遇見了那個讓自己心動的人,自己才愿意去改變,或者說,自己才會自然地被感染,被改變。
就像一塊金屬,不論水如何相擁也不會反應,然而在與酸接觸的一瞬間就貞潔全無。
這樣的比喻總覺得很奇葩很勉強很吃力,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
病床上的薰寫給公生的信。她請公生替她給小椿道歉,因為她知道,小椿最喜歡公生了……這句話讓我的心不由得酸酸的。
小椿知道,就算從此薰從公生的世界消失,她也無法挽回公生的心。那個下午兩個人并肩坐在樹下的時候,小椿狠狠憋著淚水說出“所以你只許跟我戀愛”的時候,內心會有多么酸楚與絕望。
重新看四月,會有不同的感覺。大概明白了什么是最愛的人不能走到一起,已經那個陪在你身邊的人或許不是你最愛的人。
這個故事里,每個人都是最幸福的人,而每個人都是最痛苦的。
對于小椿來說,能和自己喜歡的人朝夕相處,砥礪前行,感知彼此的存在是莫大的幸福,然而兩個人卻始終是并行的直線,不會相交。
對于薰來說,公生是照亮自己生命的人,是公生的努力成就了薰,給了她力量與勇氣,而她也在偶然與必然之間,和自己心心念念的人站在了一起,然而這些年的努力與掙扎,來不及化作一場甜蜜,就要匆匆收場,薰所說的“害怕”,不只是對于死亡的恐懼,更是對于已經到來的那份期待無力再去抓取的絕望,還包含著自己明知無法走下去還是選擇與公生相識的愧疚與恨意。
而對于公生,他用完美的自己照亮了無數人的前路,在自己迷茫失意的時候,又遇見了那個讓自己重新看到顏色的人。然而,與五彩斑斕一同到來的,是世界的殘酷,終于找到了和已故母親說再見的勇氣,又要失去另一位最最重要的人。為什么要在用情至深的時候離開,明知如此何必想見?讓我活在黑白的世界里吧,沒有繽紛的色彩,固然也沒有撕心裂肺的苦楚。既然已經撒了謊,為何又要揭開真相?真相只會讓我永遠沒法忘記,永遠,永遠。你的愛……太過殘酷。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矛盾體,每一個人都在某一方面最最幸運又在另一方面最最不幸。
這才是故事里想要傳達的對于人生的幸運與不幸的詮釋吧。
真人版的公生大大大好評,戴眼鏡的kennto簡直和動漫里一模一樣,小椿和渡一出場也立即有種似曾相識的親切,倒是廣瀨的薰跟想象中不太一樣。
印象中薰是更高的個子,眼睛是圓的,金黃的頭發和女神的氣質。廣瀨的演繹的確表現出了女主的那種自由,獨立與堅韌,但在形象上偏小女生一些。
果然電影在很多地方沒法表現出動漫里面那種感情,畢竟動漫是創作,電影是表演。創作是隨心的,表演是走技巧的。但是不論如何還是給這部電影七分好評吧。
此生不悔入四月,來生還做友人A。
如果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話,薰沒有那么漂亮,也不會生病,她就和其他公生的崇拜者一樣,永遠是友人A的角色。公生也許從此不再彈琴,投入到平淡的學習生活中。小椿,渡和公生漸漸有了自己的生活,散落天涯。
小說與動漫所謂的“治愈”,就是因為我們一直渴求卻很難得到吧。這又是后話了呢。
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