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因為娛樂方式有限,讀書是個不錯的消遣,記不清是誰送我了一套中國五千年的書,一共四本,漫畫加文字,倒也看的津津有味,算是我的歷史啟蒙書, 后來迷上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書中把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濃縮成或讓人熱血沸騰或扼腕嘆息的故事,讀來讓人欲罷不能。再往后接觸了百易中天的品三國,王立群的讀史記,提供了品讀歷史的獨特視角,于是乎躍躍欲試,購入了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等“原汁原味”的史書,試想著憑借獨立之思考,挖掘出不一樣的東西。
除了二十四史,對一些現當代研究歷史學者的著作,也是頗感興趣,畢竟時間精力有限,亦非科班出身,需要不同角度的棱鏡來折射歷史的不同光芒,像是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潰,譚伯牛先生的戰天京,孔飛力先生的叫魂,張宏杰先生的饑餓的盛世。 這些書各有特色,有的以毫不起眼的歷史事件切入,抽絲剝繭,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 有的以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為載體,在重述歷史的過程中摻入作者的心得和研究成果。有的從對某些歷史定論的質疑入手,考據查引,給出更合理的解釋。這些作者著書立說,或嚴謹細致或洋洋灑灑, 讓我看到研究歷史的各種途徑和方法。他們的談古喻今,也讓我學習了如何從歷史中反思而觀照今時今日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