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時想想也挺抱歉的,因為我在一些場合經常制造尷尬氣氛,自己卻無能為力。
比如今天,陪兩個剛認識的客戶一起吃飯,一個我叫她聰姐,另一個叫鄭哥。一開始,我帶著僥幸心理,有意扮演晚輩的角色,不停地倒茶,安靜地傾聽。忽然,聰姐問我:“對了,你今年有多大?”
我臉一紅,只好實話實說:“還不到三十。”
“哦,”聰姐看了我一眼,“也不小了啊。”
是啊,一個將近三十歲的女孩子,在交際場上不應該落落大方,游刃有余嗎,怎么還能繼續冒充沒見過世面的小女生呢?
聰姐果斷放棄了我,繼續跟鄭哥聊得火熱,我聽見她說:“我們這代人做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鍛煉孩子,讓他從小就多跟人打交道,這樣將來走到社會才能吃得開。”大概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鄭哥緊忙碰了聰姐一下,我的臉更紅了。
散場的時候,鄭哥跟我順路,見聰姐走遠了,他對我抱歉一笑:“你不要介意,聰姐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每種性格都有每種性格的好處,你看,像今天這種情況,聰姐不也算是言多必失嗎?”
這當然是安慰我的話,相比于一個坐在角落里郁郁寡歡的人來說,誰不喜歡人群中間能說會道左右逢源的那一個呢?
2
我曾經非常羨慕我的朋友小K,她就是那種走到哪里都能侃侃而談的座上賓。
對于小K,我一度產生過依賴,因為只要有她在場,眾人的目光便會不自覺地聚焦到她身上,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種赦免。而且眼前眾賓皆歡的熱鬧場面,也能讓我的負罪感減輕許多。
然而,隨著我和小K的友誼日漸穩固,苦惱也隨之而來。
小K喜歡煲電話粥,一個電話打過來就是兩三個小時,能從鄰居小兩口的罵戰侃到每個星座的當月運勢,聽著電話那頭講得不亦樂乎,我實在不忍心打斷,只好一邊草草附和,一邊期盼著對話快點結束。
為什么對小K來說樂在其中的一件事,對我來說卻如同負累?
當我多次以“要洗澡”“要洗頭發”“要洗衣服”為借口多次結束通話之后,小K終于頓悟,聯系漸漸稀少起來。
我覺得很抱歉,我確實不能從這些八卦中體會到樂趣。據說人與人之間的能量系統是不一樣的,外向的人能夠從交際中獲取能量,而內向的人卻在交際中損耗能量。所以,當小K談的興致勃勃的時候,我卻對這場缺乏營養的談話感到疲憊。
3
我認識一個同樣寡言少語的朋友,她叫子晴。我們認識很多年了,奇怪的是,認識這么久,我們的關系并沒有因為兩個人的疏于交際而變淡。
有一陣兒,我們在同一座城市住了大半年,卻只見了兩面。
第一面,我們在咖啡館里如閑云野鶴般呆坐了半天。我玩我的手機,她看她的小說,兩個內向的人,好像彼此沉默也從不會覺得尷尬。
第二次見面,她恰好失戀,情緒有些淡淡的失落。我多想像一些超能的朋友一樣,帶她去唱歌,給她講好多爆笑的段子,讓她盡快從陰影里走出來。可是我做不到,我只能一言不發地陪著她。
那天告別的時候,我對自己的無能表示愧疚。子晴卻說,其實她很感激我安靜的陪伴。
她說,或許外向的人能在你難過的時候想辦法逗你開心,而內向的人卻能在你難過的時候蹲下來陪你一起難過。
天生內向的人往往天生敏感,很容易與人達到“共情”,當他與你處在同一種感受里的時候,反而沒那么多話要說了。
4
我的大學同學M君也有點不大合群。
在男生們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的時候,躲在一邊的M君顯得呆頭呆腦。
那時候臨近畢業,班里比較流行的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就連在課堂上,比較人性化的老師也會說:“還有二十幾分鐘,你們分組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吧,以后面試也少不了要用。”
所謂無領導小組討論,就是一組人坐在一起,討論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話題。比如有艘大船要在海上沉沒了,上面有能夠救死扶傷的醫生,有國家科研領域的中流砥柱,有即將生產的孕婦,等等。如果只能保全其中的一部分人,你的優先保全順序是怎樣的?
每個人都想在討論中脫穎而出,獲得小組的話語權。尤其是想到這關乎未來真槍實彈的應聘,大家像剛學會打鳴的小公雞一樣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這樣的場景里,只會點頭稱是的M君像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真正的畢業季來了。在某大型企業的招聘會上,我們沒能用到精心準備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招聘方提出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這多少超出了我們的知識范圍。
一向寡言的M君在這場招聘上亮了,他從容不迫條理清晰的回答,非常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做人才,招聘方當下拍板要跟他簽合同。
我們都傻眼了,原來M君所謂內向,并不是不擅言談,他只是沒遇到一個合適的話題和一個合適的人。
內向者也有內向者的動力源。
5
當外向者嘻嘻哈哈,用《大話西游》里唐僧那句“你想要啊,你想要你就說啊,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啊”來嘲笑內向者的時候,很可能不知道內向是怎么回事。
內向不是無知空洞,也不是膽小懦弱,更不是冷漠無情。
你所認為的內向者,很可能心里有一座秘密花園,里面的花朵珍貴而美麗,對風很敏感,對聲音也很敏感,所以他建起高高的城墻,不輕易向外界顯露。
春天能夠走近他,蝴蝶能夠走進他,而這個時代的車水馬龍歌舞升平,都和他相距甚遠。
他可以說這是不愿,也可以說這是不能。
他寧愿說,“真對不起,我天生內向”,也無法在一場勾肩搭背的熱鬧里,隨隨便便就把心門打開。
也許,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內向的人,只是碰到喜歡的人才會變成話癆,碰到不喜歡的人就一言不發。
遇到這樣的人,你能夠原諒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