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海海》淺析——人生海海,滄海迷航。鄉(xiāng)關(guān)何處?唯愛癡狂!
? ? ? 昨天拜讀完麥家的《人生海海》,使我不禁陷入沉思:作者要表達什么?我收獲了什么?通過再三品讀和思考,我今天提筆寫下一點淺顯的感受和心得。
? ? ? 一、故事梗概
? ? ? 小說以小男孩“我”的見聞為視角,講述了從抗戰(zhàn)時期至2014年期間位于浙江余杭地區(qū)一個叫雙家村的小山村里發(fā)生的一系列恩怨情仇。故事主人公主要有“我”、上校(太監(jiān))、父親、爺爺、老保長、瞎佬、小瞎子、門耶穌、胡司令、野路子、林阿姨等,以上校的故事為中軸,通過“我”的見聞,逐漸展現(xiàn)了上校歷經(jīng)木匠、國民黨士兵和軍醫(yī)、軍統(tǒng)特務(wù)、人民解放軍軍醫(yī)、抗美援朝志愿軍軍官、文革期間的階級敵人等身份轉(zhuǎn)變的充滿謎團和矛盾的傳奇一生。隨著“我”的不斷經(jīng)歷和成長,“我”對上校、爺爺、父親、老保長、小瞎子和林阿姨等人物的認(rèn)知和理解漸漸轉(zhuǎn)化,對人生的思考和解讀不斷得到升華。小說結(jié)尾基本交代了每個人物的結(jié)局(暫不劇透),“我”也從懵懂少年經(jīng)歷了鄉(xiāng)鄰反目、離鄉(xiāng)逃命、海外謀生、孤獨坎坷、成家立業(yè)、返鄉(xiāng)尋親、探訪上校和目睹上校結(jié)局等事件,引申出“我”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人生海海。
? ? ? 二、文學(xué)特色
? ? ? (本部分略有劇透,請讀者體諒。)
? ? ? 1.結(jié)構(gòu)整潔。小說整體共分為3部分、20章、100節(jié),時間跨度近百年,故事人物20多個,這分明是一出大戲劇的架構(gòu)。
? ? ? 1.1? 第1部分有9章42節(jié)。開篇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人物、年代(文革前夕)等信息,用爺爺和父親的話引出中心主人公——上校(太監(jiān))登場。上校是當(dāng)?shù)厝耍诮?jīng)歷九死一生的劫難返鄉(xiāng)后卻與這個小山村里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隨著文革到來,上校作為第一號革命對象被不斷批斗折磨,直至被迫潛逃。作者起先特意給出一個神秘模糊謎團一樣的人物輪廓,隨著“我”的見聞逐漸增多再層層加以人物刻畫,上校這才漸漸走到讀者眼前,但仍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下,引導(dǎo)著故事進一步發(fā)展。這是一個漫長的解謎過程,因此也吊足了讀者探秘的胃口。
? ? ? 1.2? 第2部分有17章35節(jié)。講述了上校從潛逃、被捕、接受公審、被逼發(fā)瘋、生不如死等悲劇;同時,隨著真相的揭露,“我”的家人在村里成為眾矢之的而遭人唾棄和暗算。父親為了保住“我”的命,秘密將“我”送出家鄉(xiāng),“我”開始亡命天涯。
? ? ? ? 1.3? 第3部分有4章23節(jié)。講述“我”孤身在海外掙扎謀生、歷經(jīng)坎坷、偶遇愛情、艱苦成家、喪偶流浪、再遇良媛、成家立業(yè)、返鄉(xiāng)尋親等經(jīng)歷,交代了爺爺及我其他家人、瞎佬、老保長等人的結(jié)局,通過林阿姨的講述破解了上校身上的種種謎團。最終,我目睹并成就了上校和林阿姨的生命終結(jié)。
? ? ? 總體上,小說做到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鮮明,敘事主線脈絡(luò)清晰,劇情交代完整。
? ? ? ? 2.敘述鮮明。麥家歷時八年,每日500字左右進度,對該小說傾注了大量心血,并反復(fù)刪減修改,可謂精雕細琢,值得反復(fù)品讀。
? ? ? ? 2.1? 視角獨特。全篇以“我”的見聞為視角,可信度和讀者參與度大大提高,便于引導(dǎo)讀者一步步破解謎團,剝開包裹故事主線的層層外衣,順敘、插敘和倒敘的手法熟練運用,使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總體敘事呈遞進式發(fā)展,線條多而不亂。這簡直就像開啟了上帝視角一般進退自如、左右逢源。
? ? ? ? 2.2? 表達準(zhǔn)確。自始至終,小說在文字表達上保持了生動活脫、洗練干凈,毫不拖泥帶水,看得出落筆前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基本沒有一句話是隨意的安放。無論是景物還是人物,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鮮明的輪廓,帶有強烈的畫面感,張力十足;敘述人物的話語,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質(zhì),活靈活現(xiàn);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情感細膩邏輯通順,捕捉到位。這些特色都展現(xiàn)出專業(yè)作家特有的扎實寫作功底,也適于日后影視作品的開發(fā)借鑒。
? ? ? ? 2.3? 基調(diào)凝重。通篇以講述“我”的掙扎生存和坎坷成長打底,構(gòu)建出上校渡劫入世、久經(jīng)磨難、高超斡旋、舍己為人和生死不悔的傳奇一生。“我”、上校和幾代人的生活都不斷面對生死存活和殘酷現(xiàn)實,好像生活的全部就是無論遭遇怎樣的痛苦磨難都只求茍活下去,幸福和希望成為看不見也觸不到的主觀臆想,生活完全是一副死亡、盤剝、自私、狡詐、惡俗、殘忍的丑陋嘴臉。人生的基調(diào)是凝重黑暗,人性的微光稍縱即逝,留下持久的悲涼。
? ? ? ? 3.發(fā)人深省。通篇閱讀下來并不使人暢快。作者以一條條鮮活生命的終結(jié),勾勒出生活暗黑的面目。難道這就是作者的表達主旨嗎?不,這絕不是!認(rèn)真思考才是。在小說第3部分,作者已明確給出提示,引導(dǎo)讀者反思。“我”的前妻臨死說:“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如果你死了,我在陰間是不會嫁給你的。記得當(dāng)初你向我求婚時是怎么說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rèn)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這是一條重要的提示,每個人都必須冷靜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首先認(rèn)清現(xiàn)實,然后堅強智勇,爭取做到達觀無悔。
? ? ? 三、作品賞析
? ? ? 麥家對文字的駕馭可謂純熟于胸手到擒來,幾乎每一段落讀來都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
? ? ? 開篇第一段:? 爺爺講,前山是龍變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看不到邊,海一樣的,所以也叫海龍山;后山是從前山逃出來的一只老虎,所以也叫老虎山。老虎有頭有頸,有腰背,有屁股,還有尾巴和一只左前腳因為它趴著在睡覺,所以光露出一只。前山海一樣大,叢山峻嶺,像凝固的浪花,一浪趕一浪,波瀾壯闊。老虎翻山又越嶺,走了八輩子,一輩子一千年,累得要死,一逃出前山,跳過溪坎,脫險了,就趴下,睡大覺。這樣子,腦頭便是低落的,腰背是耷拉的,屁股是翹起的,尾巴是拖地的,并甩出來,三只腳則收攏,盤在身子下。唯一那只左前腳,倒是盡量支出來,和甩出來的尾巴合作,一前一后,鉗住村莊。
? ? ? 作者開門見山地交代故事的發(fā)生地——龍虎之地,是龍?zhí)痘⒀āoL(fēng)云際會,暗示這里藏龍臥虎人杰地靈,必有一番龍爭虎斗的激烈陣仗,日后少不了龍騰虎躍的繁榮氣象。這分明是一出大戲劇的開篇,有氣魄,有趣,妙極!
? ? ? ? 果然,第一個登場的爺爺是一副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的“正派高人”模樣,說話都是一套套的道理。
? ? ? 爺爺講:“綽號是人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里的小戰(zhàn)士,沒職務(wù),再好看也是沒人看的,沒斤量的。”
? ? ? 驚蟄不動土,春分不上山。
? ? ? 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餅。
? ? ? 立夏小滿足,大雪兆豐年。
? ? ? 鯉魚跳龍門,雷公進屋門。
? ? ?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 ? ? 這些都是爺爺講的,跟我講,跟表哥講,有時也跟非親非故的人講。
? ? ? 關(guān)于對于中心主人公上校(太監(jiān))的描述:當(dāng)然最怪的人是太監(jiān),這不用講,大家公認(rèn),看得見,摸得著。我覺得村里所有人的怪古加起來也頂不上太監(jiān)一個人,他絕對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怪古的名目要扳著指頭一個一個數(shù)——
? ? ? 作者的文字功夫是一流的。例如描寫村子:到了冬天,村子像裝了套子,一下子封閉了,清冷了,安靜了。尤其落雪天,靜到素雅,鵝卵石鋪陳的弄里堂外,雞犬無影,雪落無聲,人影稀落。積了雪,即便有人走過也聽不見平時各人各樣的腳步聲。積雪像木工房里的刨子,糕點鋪里的模子,把各人各樣的腳步聲都刨成一個樣,壓成一個形,聽上去只有一個聲:嚓。
? ? ? 剛才還是月黑風(fēng)高,而風(fēng)是會撥開烏云吹來月亮的。時值古歷十月,蛇蟲百豸死掉的死掉,躲掉的躲掉,銷聲匿跡,夜深人靜。當(dāng)老保長閉口時,我聽得見月光在屋頂上走動的聲音,它們趕著黑暗,走入天井,爬上墻,天井變得更大,也更靜了。
? ? ? “我”的心理活動:人活一世,總要經(jīng)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fēng)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覺得自己經(jīng)歷的一些事、像烙鐵烙穿肉、傷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還會在陰雨天隱隱疼。
? ? ? 關(guān)于上校所養(yǎng)的兩只貓的描寫: 村里無人不知曉,太監(jiān)家有兩只貓,一只全黑,一只全白,都跟小豹子一樣,腰身長長的,頭圓圓的,走路一腳是一腳,慢騰騰,雅致得很。我經(jīng)常看見他用香皂給貓洗澡,用長柄木杭給它們梳毛,從頭梳到腳,用金子小剪刀給它們剪趾甲,剪完又用砂紙磨。最氣人的是,還專門給它們買上好的鲞吃!我父母從來沒有對我這么好過,我吃過的鲞還沒有他家貓多。
? ? ? 黑貓、白貓,令人想到的是黑白無常,暗喻世事無常。無論你怎樣積德行善,該來的災(zāi)禍終歸還是會到來,一個也不會少。即使這樣,你就被生活所摧毀了嗎?
? ? ? 林阿姨說:“死人不怕冷,只怕臟。”
? ? ? 報紙上說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rèn)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我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真相,什么是英雄主義,對愛不愛生活這個說法我也不覺得有什么好的。要我說,生活像人,有時或有些是讓人愛的,有時或有些又是不讓人愛的,甚至讓人恨。總之我對這話并不太認(rèn)可,但我一直記著它,因為這是我向前妻求愛時說的一句話,也是她臨終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
? ? ? 基本上,這就是作者打算通過作品對讀者講的話。
? ? ? 更多的,我從小說里看到了人生充滿了愛:爺爺對父親和家族的愛;瞎佬對小瞎子的愛;前妻和現(xiàn)任妻子對“我”的愛;“我”對孩子的愛;活觀音對上校的愛;林阿姨對上校的愛;上校對他人的愛。
? ? ? 四、作品缺點
? ? ?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是一部有份量的作品,是一部有價值的作品。
? ? ? 但是,這也是一部有缺陷的作品。理由有三:
? ? ? 一是藍圖大作品小。作者本已草繪出了眾多故事人物和較大時間跨度,已經(jīng)扎好了大部頭巨作的框架,卻因過度追求精益求精,宏大或精致不能兩全,作者無奈只能妥協(xié)。這樣,一幅宏偉壯觀的“清明上河圖”被強制壓縮成了精美但殘缺的“富春山居圖”。過度刪減,造成了重要人物和線索遭受損失。母親、大哥、二哥、狐貍精和上校母親等人物形象沒有樹立起來;上校醫(yī)術(shù)高超且足智多謀,料想毀掉皮膚上的刺字不是難事,卻最終因此被逼發(fā)瘋,這些都是硬傷。
? ? ? ? 二是開篇大結(jié)尾小。小說明顯頭重腳輕,從文革期間“我”被逼逃命海外至1991年“我”初次返鄉(xiāng),大約20年時間段各個人物的經(jīng)歷幾乎是一片空白,即使交代了也是草草幾筆。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因此受到了很大局限。考慮到作者的思路和構(gòu)想是完整均衡的,作品以目前樣貌呈現(xiàn)應(yīng)該是被反復(fù)修改刪減造成的傷害。這樣安排也可能就是作者的本意,是與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相吻合的。畢竟,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的初衷就是獻給作者父親的,是帶有私密性的回歸和解之作,不免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不管怎樣,虎頭蛇尾,可以說是低級失誤。
? ? ? 三是格局大主題小。小說里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空前宏大,歷經(jīng)抗戰(zhàn)、內(nèi)戰(zhàn)、建國、援朝、躍進、文革、改革開放、新時代強國等重要歷史時期,這是何等波瀾壯闊的宏偉格局,但作品的主題只是“我”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來思考自己和上校的個性化的人生意義,格局與主題未免搭配失當(dāng),一方面顯得大材小用,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主旨提煉尚欠火候。最終,上校的人物形象還是模糊不清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不過,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
? ? (以上都是個人一點很膚淺的看法,不當(dāng)之處請作者和讀者海涵!)
? ? ? 五、閱讀思考
? ? ? ? 正所謂瑕不掩瑜,《人生海海》毋庸置疑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話說回來,這世上有完美無缺的作品嗎?《紅樓夢》是殘缺的,你敢說不優(yōu)秀嗎?況且,完整的《紅樓夢》就一定比現(xiàn)在價值更高嗎?只要作者盡心完成,讀者用心拜讀,各有所得,各得其樂,何樂不為?
? ? ? 作品已經(jīng)提示過:報紙上說:幸福是養(yǎng)自己心的,不是養(yǎng)別人眼的。
? ? ? 蘇軾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 ? ? 貝多芬的人生是“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 ? ? 徐志摩的人生是“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 ? ? 金庸的人生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 ? ? 我很想不顧冒昧地替麥家總結(jié)一下上校(父親)的人生:“人生海海,滄海迷航。鄉(xiāng)關(guān)何處?唯愛癡狂!”我相信,人是可以被救贖的。那只應(yīng)該是大寫的愛!
? ? ? ? 再次翻閱《人生海海》,我想到了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一句經(jīng)典對白
? ? ? (小姑娘)瑪?shù)贍柕拢喝松偸沁@么痛苦的嗎?還是只有童年痛苦?
? ? ? (殺手)萊昂:總是這么痛苦。
? ? ? 需要提醒的是,那只是對生活的一種解讀而已。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都是生老病死。
? ? ? 那么,生活虧待你了嗎?
? ? ? 你的人生又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