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分級B---牛市里分級B最好的投資策略:不動如山!
牛市里力最推崇的一種投資策略,這種投資策略只適合那些風險承受能力極高的投資者,手里的分級基金暴跌40%也依然臉不紅,心不跳,吃嘛嘛香,看到美女還有心思上去打哈哈—這種人,你才有資格去玩這種勇敢者的游戲!如果你不具備這樣的心理素質,你承受不起這種過山車般的風險,那這輩子都不要碰分級B!
理財市場中太多太多的騙術,有許多騙術看來真的非常非常小兒科,但為什么騙子卻能夠屢屢得手呢?
無非兩個原因,一是無知,二是貪婪。如果你知道自己無知,但只要不那么貪就不會被騙,或者你可以很貪婪,一個又無知又貪婪的人就活該被騙了。分級B雖然不是騙子,但道理是一樣的。一個又貪婪又無知的人買了分級B一定會虧錢。
你能徒手接住天上掉下的刀子嗎?
證券B、軍工B、環保B、醫藥B、傳媒B……如果你仔細跟蹤過這些基金的走勢的話,會發現因為加入了1.5倍到2倍的杠桿,而且經常還會有很高的溢價,所以它們每天的波動真的很嚇人。
尤其是這一劍五盾中的一劍——證券B的波動最為嚇人!每天盤中的振幅超過5%甚至10%,那都是家常便飯。今天暴漲8%,明天暴跌5%,后天又暴漲4%……這樣的故事幾乎天天都在上演。
如果看復權價的話,你會看得更清楚。從2014年4月證券B以1元的價格開始上市交易到2014年12月17日,復權價最高漲到了6.5元,漲了500%+!但隨后出現了一波非??植赖南碌?,到2015年2月3日最低跌到只有3.9,跌幅達到40%!但又僅僅過了兩個月,它又迅速漲到了7.5元,絕對漲幅超過90%!
這意味著在牛市中,分級B有兩種玩法,一種玩法是做波段,另一種玩法是放棄波段,長線持有。
你覺得哪種玩法更賺錢呢?
表面上看,每天波動這么大的基金,玩波段肯定更賺錢!你想,今天暴跌5%的時候我買入,明天暴漲8%的時候我賣出,一下子就賺了8%,等后天再跌4%的時候我再買入,大后天再漲5%的時候我再賣出……這樣賺錢太爽啦!
但問題在于,你怎么知道今天暴跌5%以后,明天不會再暴跌6%呢?如果連續幾天暴跌,而你在暴跌剛開始的時候就入場抄底了,你不就深度套牢了嗎?反過來說,你怎么知道今天暴漲8%以后,明天不會繼續暴漲5%呢?如果連續幾天暴漲,而你在只賺了一個漲停版的時候就拋了,那你不就踏空了嗎?如果你看到自己踏空了,實在忍不住又去追高了,那你不是還不如長線持有更劃算嗎?
有句話叫做想要準確預測股票市場的短期走勢,也就是預測明天會漲還是跌,就好比你徒手去接從天上掉下來的鋒利的刀子,你不但要恰好出手接住刀子,而且還不能傷到手。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有多難?沒錯,想要準確預測股市短期走勢,就是這么難!
一次、兩次、三次,或許你都會狗屎運預測準,但一年、兩年、三年,年年讓你預測的話,世界上絕不會有任何一個人百發百中!
當然,不是說玩分級B就一定要長線持有,不能玩波段,那得看市場環境。如果是在熊市中,你長線持有,那等待你的只可能是基金向下折算,市值不斷縮水的悲慘命運,過去幾年的熊市已經證明了這點。
所以前兩年的熊市中,可從來沒有長線持有過任何一支分級B,拿一小部分資金階梯式的買入——玩波段。一個波段能賺到個15%-20%就馬上走人。你還別說,因為波動特別大,所以在熊市中想要靠分級B賺到20%的收益還不是非常困難的。
但牛市里靠分級B賺錢就太容易了,可以說閉著眼睛躺著也能賺大錢!
假如你在2014年4月買入證券B,然后兩眼一閉啥都不管,到2015年4月已經賺了600%+了,我相信你如果做波段絕不可能獲得這么高的收益,更不要說你這一路上反復進進出出給券商貢獻的傭金了。
那你可能會說了:“證券B去年漲那么夸張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有這個奇葩,我是今年才剛認識證券B的,現在買是不是還能賺那么多錢呢”?我告訴你,牛市里,只要你敢于在市場瘋狂下跌的時候勇敢買入,然后堅定持有,一樣會賺得很爽。
在牛市行情中,分級B最好的投資策略是什么“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再簡單一點,就是四個字:不動如山!
不要瞎折騰,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持有!持有!還是持有!哪怕它最近走勢比較弱也要堅定持有。只要你持有的是一個優秀的分級B,這輪牛市里一定會給你帶來非常驚艷的回報。
但前提是,面對心電圖一樣上躥下跳的走勢,你一定要淡定,要拿得住。假如你現在已經滿倉了,建議你就別動了。假如你現在還沒有滿倉,建議你可以在你看好的分級B下跌的時候分批次建倉,建完倉以后,別動了。
分級基金上折是怎么回事?------------------許多人在牛市里都碰到過的現實問題
假如中航軍工A的母基金有一天漲到了1.5元,漲幅超過50%,根據基金合同,觸發了基金上折機制,那第二天,基金公司就會著手辦理中航軍工上折的手續。
這里要注意,不管是上折還是下折,基金凈值并不是按照觸發折算機制的那一天來計算的,而是按照觸發折算機制后的第二天的凈值來計算的。
因為基金采取的是未知定價法,基金當天的凈值要到股市收盤后才能計算出來,所以當基金公司一計算發現這個基金要上折的時候,這一天的交易已經結束了,基金公司來不及第二天馬上把基金停牌,所以只能以第二天的凈值作為折算標準。等到第三天再正式啟動上折機制,這一天母基金暫停申購贖回,分級A分級B暫停買賣,等到第四天就會復牌了。這就是整個分級基金折算的步驟。
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你是根據第一天的凈值決定啟動折算程序的,但卻是以第二天的基金凈值來做折算標準的,那這一天時間里,基金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所以最后折算下來的凈值并不一定正好是1元,有可能是0.98元,也有可能是1.02元。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折算的當天中航軍工母基金凈值沒有漲也沒有跌,恰好還是1.5元,那此時中航軍工B所對應的凈值應該是兩元不到一點——按照杠桿來計算,此時應該正好是兩元,但因為中航軍工B每年要給中航軍工A支付7.5%的利息,所以中航軍工A此時的凈值應該在1元到1.075元之間,1.5元X2=3元,3元-1.075元=1.925元,所以中航軍工B此時的凈值應該是在1.925元-2元之間的某一個點位,你看復雜吧。
還是為了方便你理解,我連這個干擾因素也去掉,就當中航軍工B此時的凈值正好是2元,那如果我買了10000份中航軍工B,凈值2元,我就有20000元,上折以后,我還是只擁有10000份中航軍工B,但凈值跌到只有1元,那我就只有10000元了,從賬面上看我虧了50%,那請問剩下10000元去哪了呢?就變成了10000份凈值為1元的中航軍工母基金了,我該拿這10000份母基金怎么辦呢?我們下回再說。
我手里的分級B上折后,我該拿分到的母基金怎么辦呢?
對于原本就把錢都買了分級B的激進型投資者來說,建議在拿到母基金的當天就趕快拆分。怎么拆分呢?每個證券交易軟件里都有一個“基金拆分”、“基金合并”的按鈕,你得問你的證券公司去,每個交易軟件都不一樣。
拆分好以后,分級B留著不動,分級A趕快賣了,把錢再拿去買分級B,你損失的僅僅是賣出分級A再買入分級B的傭金。
當然如果你覺得最近股市漲得太兇悍了,可能馬上會出現大幅的回調,你也可以等一等再賣分級A。因為如果股市真的大跌了,分級B的溢價也會縮水,而由于配對轉換機制的存在,分級A的折價也會縮水,價格會漲上去,所以你暫時持有分級A不但能起到資金避風港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讓你小賺一筆。等到你覺得股市跌的差不多了,你再把錢拿去買分級B,這也是種不錯的策略。
當然,俗話說得好,千金難買牛回頭,牛一旦回頭了,我勸你是寧可早點入場,主動買套,也不要等啊等,結果牛的頭沒有回到你期望的點位,你又踏空了,那才真的悲劇了!
分級基金的上折只不過是一種會導致基金凈值變化的機制,雖然它的一個副作用是導致分級A和分級B原來在二級市場的折溢價迅速歸零,但等到上折完成后的第二天,該折價的還是會折價,該溢價的還是會溢價。
你沒看到很多分級基金上折后第二天,分級A死死躺在跌停板上,分級B則死死頂在漲停板上嗎?市場會自動重新修正分級A和分級B的折溢價情況。而且在牛市里,由于分級基金上折后,分級B的杠桿從過去的1.5倍瞬間回到了2倍,所以自然會更受市場追捧,更容易出現高溢價。
如果你看好一個分級B,它的凈值已經接近上折閾值了,而此時它又沒有多少溢價,甚至是折價的——這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買入時機了——因為等到上折以后,就算基金本身凈值沒有漲,分級B的高溢價也會讓你賺到不少錢。
分級B怎么選?
因為現在的分級基金幾乎都是指數基金,所以挑選分級B,無非這么兩步。第一步,挑選一個你看好的指數,第二步,如果有好幾個分級基金都追蹤你看好的這個指數,那就在其中選最好的那個。
第一步,選指數。
目前分級基金所跟蹤的指數無非這么三類,一類是最傳統的成分指數,比如上證50、滬深300、深證100、中證500、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早期發行的分級基金,基本上都是這一類。
最近這兩年崛起了兩種新的指數,一種是行業指數,比如一劍五盾里提到的分級基金,都屬于行業指數,這是目前分級基金市場中的主流。
還有一種是概念指數,比如國企改革指數、新能源汽車指數、央視財經50指數,一帶一路指數等等,這種概念指數分級基金未來也會越來越多。
那這么多指數,我到底應該選哪個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首先,資金量比較少的可能連10萬元都不到的屌絲,如果你是一個穩健型投資者,你只是希望在獲牛市平均回報的基礎上,依靠分級基金的杠桿,再多獲得那么點回報的話,那我建議你跟蹤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的分級基金。這是一種最傻瓜也相對最穩妥的配置策略。
滬深300指數代表大中盤股的整體走勢,中證500指數代表小盤股的整體走勢,這兩個指數搭配起來投資,能最大限度規避板塊輪動的風險。加上你買的不是普通的指數基金,而是帶有杠桿的分級指數基金,所以如果你能夠不怕大幅波動,不怕短期浮虧,堅定持有到這輪牛市結束前再一次性拋掉的話,那我相信你在這輪牛市里一定能獲得比市場平均收益高出一個級別的可觀收益。比如人家買普通的指數基金賺了100%,而你卻能賺150%。
但如果你是激進型投資者,還想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比如市場平均賺到了100%,而你想賺200%,那恐怕你就得采取更激進的投資策略了——放棄買這些傳統的成分指數,轉而去買行業指數和概念指數,這些行業指數、概念指數是一把雙刃劍,一輪牛市跑下來,有些行業指數一定會跑贏大盤平均漲幅,但也有些行業指數一定會跑輸大盤平均漲幅。
就像一個班級里總是有優等生和差生,優等生考試考100分,差生考60分,全班平均分80分,這80分就是你買滬深300指數的結果,而你買行業指數、概念指數的結果,可能會得100分,也可能得60分。假如很不幸,你正好挑中了一個差生,那你在這輪牛市中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你愿意為獲得更高的潛在回報,而承擔這樣的風險嗎?
一劍五盾六大行業板塊---行業分級基金——券商、軍工、醫藥、環保、傳媒娛樂、互聯網——可以選擇買這6個行業的分級基金!
當然,資金量太少的屌絲就不要6個都買了,比如你只有6萬元,你還要分成6份,一份才1萬元,那太少了。你不如縮小投資范圍,只選2、3個分級B就可以了。
比如券商和軍工里面你可以選一個,因為這兩個行業都偏向進攻型,波動性都非常大,醫藥和環保里面你可以選一個,因為這兩個行業都偏向防守型,傳媒和互聯網里面你可以選一個,因為這兩個行業有比較多的交集,走勢相對比較接近,經常會出現同漲同跌的情況。
如果你連6萬元都沒有,只有2-3萬,或者你還是個大學生,身邊只有幾千元零花錢。那你就挑選一個你最看好的分級B持有。反正就這么點小錢,不妨就放手搏一把!比如全倉買入證券B,就賭這輪牛市證券股會遠遠跑贏大盤。記住,一定要買定離手,然后你該讀書讀書去,該談戀愛談戀愛去,該找工作找工作去,別老想著這點小錢了。
但如果你的資金量大于10萬,甚至大于100萬,那我建議你千萬不能孤注一擲都買一個分級基金,一定要在分級基金中做一個配置,分散板塊輪動的風險。
比如說一劍五盾都配一點。當然如果你特別看好里面的某一個行業,比如特別看好軍工B,或者特別看好互聯網B,可以再多配一點。但同時,你也可以再配一點跟蹤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的分級B,甚至連跟蹤中小板或者創業板指數的分級B你也可以配一點。
當然,如果你的資金量足夠大,還可以再配一些概念指數分級B,比如國企改B、新能源車B等等。但也別配太多了,就算你有500萬、1000萬資金,最多配10個分級B也肯定夠了。
重要的理財原則
錢少的時候,要集中火力,盡快實現財富增值。等你手里的錢越來越多了,就要越來越多的考慮投資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分散風險。
這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你光著腳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向往哪走就往哪走,哪怕前面是爛泥地也不怕,因為就算輸光了也沒什么關系,大不了從頭再來。但如果你已經穿上了很名貴的鞋子,那你就不敢這樣隨便走了,刮風下雨的時候,你就不敢穿這么好的鞋子出門,正好前面有一段爛泥路,你就一定會想方設法避開,不讓鞋子弄臟。你絕不能讓你過去10年、20年甚至30年辛苦積攢起來的財富冒那么大的風險。
舉個例子,假如你手里只有1萬元可投資的資金,建議滿倉一個最看好的分級B,如果手里有10萬元,買2、3個看好的分級B。
資產越少,投資越要集中,資產越多,投資越要分散。
假如我有1個億,我會怎么投資呢?
不管現在股市有多牛,我最多只會拿出10%,也就是1000萬元投入股市,而且我不會買股票,也不會買指數基金,當然更不會買分級基金,我會買一個我比較信任的私募基金。
因為當我有一個億的時候,我的見識和我的人脈資源都已經達到很高的高度了,當然那時年紀應該也不小了,我就能找到比較靠譜的私募基金經理,來幫我操盤,我根本用不著自己去想到底是買這個股票還是那個股票。
而剩下的9000萬元,我會選擇更加穩妥的財富管理方式,讓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幫我度身定做一個資產配置的方案,比如配一點債券、配一點信托、配一點新三板、配一點海外資產、配一點PE/VC,配一點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當然我還會再配一點房子,配一點古董字畫葡萄酒茶什么的……
因為當我有這么多錢的時候,我就已經完全實現財務自由了,所以我理財的首要目標不再是資產升值,而是資產保值。每年能獲得10%的回報我就謝天謝地了!
1億的10%就是1000萬。真正的土豪絕對不可能像我們這些屌絲那樣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投入股市的。
如何成為億萬富翁?
在中國,你的資產從1萬增長到10萬,一般靠打工掙錢就能達到,不難。
從100萬增長到1000萬,靠打工就很難了,除非你是唐駿那樣的打工皇帝,這時你就要靠投資理財了。
主要是三種手段,一種是創業,因為創業也是一種投資,只不過這種投資是你又要投入金錢,又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但如果創業成功,那100萬的投資本金在一兩年里面倍增到1000萬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種是買房子,如果你在2003年花100萬元在上海市中心買了一套豪華公寓,那今天這套房子的市值至少1200萬,而且現在還在不斷升值。
第三種就是買股票,只要你抓住一輪大牛市,就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但是如果你想讓你的資產從1億元增長到10億元或者100億元,那不好意思,你靠買股票或者買證券B就很難實現了,除非你是巴菲特。絕大多數10億元級以上的富豪不是靠買股票賺到這么多錢的,而是靠賣股票。
馬云為什么會成為亞洲新首富?就是因為他一手締造的阿里巴巴上市了,他缺錢的時候,只要隨便拋掉手里持有的一丁點阿里的股票,賺到的錢就夠自己享用不盡了。
聽到這里,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
一是年輕人要投資自己,投資自己是回報最高的投資;
二是年輕人要盡早學習理財,但別整天去研究理財,你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專業知識和工作上;
三是年輕人要敢于創業。
想要從一個屌絲窮二代變成一個中產階級,你首先要武裝自己的大腦,讓自己有能力找到一個高薪的工作,并且不斷升職加薪,這樣才能過上一個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
但如果你人生的奮斗目標不只是成為一個中產階級,而是成為一個富人,那你就要盡早掌握理財這門必修技能。而如果你的目標不只是成為一個富人,更希望能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受人尊敬的富人,那你就要在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選擇去創業。
只有創業能夠最大限度開發你這個人的一切潛能,因為這是一份完全屬于你自己的事業,因為這是一份你所熱愛的事業,為了能夠成功創業,你會想盡一切辦法。記住,想要讓自己邁入富人的階層,靠打工是沒希望的,你只有靠理財和創業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分級基金命名潛規則
挑選分級B的第一步,挑選一個你看好的指數,第二步應該怎么選呢?
第一條標準,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優先選擇規模最大的那個!
規避流動性風險,不要等你想賣的時候賣不掉。比如同樣跟蹤券商行業,證券B的規模比券商B和證保B都要大,我就優先選擇證券B。
分級基金和互聯網行業一樣,也存在很明顯的First win all——強者通吃的現象。就是同一類分級基金,第一個發行的基金可以吃肉,第二個發行的只能喝湯,第三第四個跟風發行的,往往就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不管是跟蹤滬深300的、中證500的、深證100的還是各種各樣的行業指數基金,都是這種現象。而且這年頭出來混,有個響亮的名號實在太重要了!而名號這個東西也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
比如說只有信誠基金發行的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分級B能直接叫“滬深300B”,聽上去多牛逼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只有這貨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分級基金。而后面國金、銀華這些基金公司發行的同類基金只能叫“國金300B”、“銀華300B”,氣場就明顯差了一個級別。
再比如說申萬菱信把“證券B”這個最響亮的名號給搶走了,招商基金就只能叫“券商B”,氣場就差了點,鵬華基金又搞了個“非銀B”,許多投資者聽不懂這啥意思,后來一狠心索性改成“證保B”,人家這才看明白,你是投資證券保險行業的基金。
后來富國基金也出了跟蹤證券行業的分級基金,但“證券”、“券商”、“證?!泵侄急挥玫袅耍趺崔k呢?一開始只能簡稱叫“FG證券B”——FG就是富國的拼音縮寫,后來富國基金突然靈機一動,改名叫“證券B級”!所以原來那個叫“申萬證券B”,這個叫“富國證券B級”。
我那個老天,你這樣改,讓人家剛剛知道分級基金的小白怎么搞得清楚誰是誰啊!而且富國這么一搞,申萬菱信不就躺槍了嗎?申萬菱信說,行,兄弟,你要這么玩,那我奉陪到底——你富國之前不是發行過一個“軍工B”嗎?我發行比你晚了一點,所以只能叫“SW軍工B”(SW就是申萬的縮寫),那今后我也不叫“SW軍工B”了,也學你改名叫“軍工B級”!
還有環保B和環保B級、資源B和資源B級、轉債B和轉債B級……現在都流行這套。當然這還不是最沒底線的,還有像跟蹤房地產指數的,第一個叫“房地產B”,第二個叫“地產B”,跟蹤中小板指數的,第一個叫“中小板B”,第二個,你猜叫什么?叫“中小B”……我暈,去掉一個字這也可以???!
可以預見到,隨著這輪牛市中分級基金越來越多,今后這場分級基金領域內的取名撕逼大戰還會繼續上演下去。但是在分級基金領域,同樣能買老基金別買新基金,你看名字最正氣的,像證券B、互聯網B、軍工B,這些往往也是相對最值得投資的。
四大標準選分級B-----但如果兩個同類型基金的規模相差不大,你就要看其他幾個標準了。
第一是看誰在二級市場的折價更高,或者溢價更小,還是那句話,能買便宜貨,就別買貴的。
第二是看哪個分級B所對應的分級A的約定收益率更低。
分級A的約定收益率越低,意味著分級B的融資成本越低,如果兩個分級B跟蹤同一個指數,倉位也一樣,但一個融資成本是6%,另一個是7%,那到年底了,前面那個分級B的凈值就會比后面那個高出1%。因為更低的成本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
第三,你要看當下哪個分級B的實際價格杠桿更高。
分級B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兩個杠桿率,一個叫凈值杠桿,就是不考慮二級市場折溢價的杠桿率,另一個叫價格杠桿,就是把二級市場折溢價因素考慮進去后的真實的杠桿率,因為牛市中分級B大部分時候都是溢價的,很少會出現折價,所以價格杠桿往往都會比凈值杠桿小一點。
而由于你是直接在二級市場直接買入分級B,將來也是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分級B來賺錢,所以你不用看凈值杠桿,只要看價格杠桿就行了。你買分級B不就是看中了它有杠桿,漲起來更帶勁嗎?所以你就應該優先選擇杠桿率更高的那個分級B。
總結一下,如何在好幾個追蹤同一指數或者同一行業的分級基金中挑選最值得擁有的那個?
一要看 ?基金規模,規模越大越好(最重要的一條)
二要看 ?溢價率、溢價越小越好
三要看 ?融資成本、成本越低越好
四要看 ?實際價格杠桿,杠桿越大越好
名字正氣的分級B,往往更值得投資---想成為富人,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分級套利
分級基金的母基金可以申購贖回,而兩個子基金卻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申贖價和買賣價之間自然會出現價差,母基金和子基金之間又可以配對轉換,那就可以把這個價差的利潤給套出來。所以從本質上說,套利不是一種投資行為,而是一種投機行為。
但我們理財并不一定要完全拒絕投機行為,因為只要有市場經濟存在,就必然會出現套利者,他們是真實價值的發掘者,也是維系市場合理價格體系的維護者。正是由于這些人的存在,與真實價值出現偏移的價格才會自動重新回歸到真實價值上面去。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套利者是益蟲,不是害蟲。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群人和套利者所做的事情非常相似,就是黃牛。
說起黃牛,許多人都會流露出鄙視的眼神。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叫投機倒把,抓到是要判刑的。但黃牛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他們是市場經濟的潤滑劑,他們的規范稱謂應該是“有價票據交易員”,從工作性質上說,他們和坐在證券交易所里的紅馬甲是一樣的。
如何理解呢,舉個例子,一場演唱會門票880,如果想看的人少,市場不買賬,那我何必去售票處花880的高價買原價票呢?黃牛那里只賣480,我問黃牛買不是更劃算嗎?或者我手里正好有一張880的贊助商票,免費的,但我不喜歡這個歌星,我又沒地方去退票,如果掛到淘寶上去賣,就一張票,我還要發布寶貝,還要等人來拍,別人拍下了我還要親自去發快遞,萬一沒人來買我這票子還浪費了……你看這多麻煩,我不如直接380賣給黃牛。
在這個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得利了。
一個人以480的勁爆折扣價買到了自己想看的演唱會門票,一個人以380的價格賣掉了自己不想看的演唱會門票,而作為中介人,黃牛則賺到了100元的差價,黃牛在讓自己賺到錢的同時,也提高了另外兩人的福利。
反過來說,如果演唱會門票還是880,但這次是天后王菲的演唱會,粉絲眾多,一票難求,許多人搶不到票子,怎么辦呢?
這時黃牛跑出來說,我這有票子,1280一張你要不要?那對于一個王菲的鐵桿粉絲來說,我是愿意加400去買這張票子還是愿意放棄和偶像見面的機會呢?當然是加錢買票呢!如果沒有黃牛的辛勤勞動,你連這樣一個加錢買票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你不要以為黃牛賺錢很容易,黃牛低價收進的門票也可能會賣不出去,假如演唱會開始了,黃牛手里的票子還沒賣掉,那不管這票子你之前是180、280還是380收進的,這錢都打水漂了。380收進的票子,演唱會開始20分鐘還沒賣掉,最后黃牛一狠心100元賣掉了,所以專門喜歡在演唱會開始以后再去找黃牛殺價買低價票,這也是會理財的一種體現。
分級套利的策略
分級基金套利者和黃牛所做的事情,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標價880元的門票就相當于分級基金的凈值,黃牛手里漲到1280或者跌到480一張的門票就相當于分級基金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不是溢價,就是折價。
許多小白買了分級B以后一直沒搞明白,今天股市明明是漲的,分級B的凈值也是漲的,可為什么我手里的分級B的價格卻跌了,我不但沒賺錢反而虧錢了呢?就是因為折價和溢價在搗鬼。當基金凈值漲了1%的時候,有可能二級市場上的價格漲了3%,也有可能二級市場上的價格跌了1%。
但長期看,價格永遠是圍繞價值運動的。只要分級基金的凈值長期看是上漲的,那二級市場的價格長期看一定也是上漲的,這和遛狗人和狗狗之間的關系是一樣的。
那分級基金具體是如何套利的呢?
主要分為兩種策略,一種叫折價套利,一種叫溢價套利。
比如說,某時某刻,母基金的凈值正好是1元,而分級A的價格是0.8元,分級B的價格是1.1元。分級A+分級B的價格等于1.9元,而兩份母基金的凈值是2元,所以此時二級市場的價格就出現了整體折價。你只要配對買入分級A和分級B,再合并成母基金贖回就能賺到這1毛錢的差價,這就叫折價套利。你的投資回報率是0.1÷2=0.05,也就是你能套利5%。
反過來說,母基金的凈值還是1元,分級A的價格是0.9元,分級B的價格是1.2元,分級A+分級B的價格等于2.1元,就要比兩份母基金的凈值2元多出了0.1元,此時二級市場的價格就出現了整體溢價,你就可以通過先申購母基金,再拆分成分級A和分級B,最后賣掉的方式賺到這1毛錢的差價,這叫溢價套利。你的套利收益同樣是5%。
分級套利的流程
當然這一系列套利流程不是一天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幾天時間來分步完成的。
折價套利的流程是這樣的
第一天,你在二級市場同步配對買入AB兩個子基金,如果是5:5拆分的就按5:5來配,如果是4:6拆分的就以4:6來配,你千萬要搞清楚你玩套利的那個基金到底是怎么分配的,萬一你配錯了就完了。第二天把這兩個子基金給合并了。第三天你證券賬戶里的這兩個子基金的份額就會變成它們母基金的份額,然后你選擇贖回母基金,一次折價套利就算完成了。
反過來溢價套利也一樣
第一天,你到場內市場去申購母基金,第二天基金申購確認,但這一天不允許馬上拆分,你要再等到第三天才能拆分,到第四天,你直接在二級市場把拆分出來的AB兩個子基金給賣了,一次溢價套利就算完成了。
聽完這個套利流程,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個反應——真TM麻煩!沒錯,套利真的很麻煩。如果套利很簡單,根本不用動腦子,阿貓阿狗都會玩,那早就沒有多少利留給你套了。
這個套利不是沒有風險的,它不屬于空手套白狼一樣的無風險套利,而屬于低風險套利,也就是以相對比較小的風險,去博取相對比較大的回報,就像黃牛倒賣票子一樣,他也是有風險的。
折價套利需要幾天完成?3天。
溢價套利需要幾天完成?4天。
在這3、4天時間里,股市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假如在第一天你發現套利空間是10%,但如果接下去兩天股市連續大跌,基金跌幅超過了10%,那不好意思,這就意味著你套利失敗了,你虧錢了。這還沒算上你買賣子基金和申購贖回母基金所花去的手續費呢。
所以從分級基金套利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面臨著兩大天敵:一個是費用,一個是時間。如果套利不需要額外支付手續費的話,就意味著套利賺錢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套利需要花費的時間能夠縮短的話,就意味著套利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分級套利的兩大天敵:費用和時間,這兩個問題,業內一直在想辦法解決。
套利的天敵一:套利費用
2014年11月5日,國泰基金發行了一個食品飲料行業指數分級基金,簡稱食品A、食品B。對于食品飲料行業,不是特別看好,但這個基金做了一個很了不起的創新—免收申購費。
目前分級基金母基金的申購費一般是1.2%,贖回費一般是0.5%,所以不管你是溢價套利還是折價套利,這點手續費都是逃不掉的。尤其是溢價套利時支付的1.2%的申購費,真的很貴的說。
套利空間本身就很小,有個2%的空間許多人就會去套利了,但你這一口氣就要拿走1.2%的收益,那我套利的壓力就會很大。因為我必須成功套利1.2%以上,我才剛剛開始有錢賺。這就像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一樣,每天一醒來,還沒開工呢,你就已經欠公司幾百塊錢了。
更讓人來氣的是,我們都知道基金的前端申購費會隨著申購資金量的增大而不斷減少,我們散戶的申購費是1.2%,但每次申購金額在500萬以上的機構大戶的申購費卻只要1000元,就算按照500萬計算,申購費只有0.0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和機構大戶一起爭搶套利收益,我們散戶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成本差那么多你還套個毛線球啊?
當然,國泰基金也并非真的是學雷鋒做好事,商家打開門做生意,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利益,在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才會努力裝出一副為消費者利益著想的樣子來。那國泰基金為什么白花花的申購費不要了呢?
因為免收申購費,一方面會促使許多投資者更愿意去申購并持有這個母基金,母基金的規模會擴大,那基金收取的管理費就會增加,另一方面,也會促使更多的套利資金去申購母基金再拆分成AB兩個子基金,玩溢價套利。這樣一來,食品A和食品B這兩個子基金的規模也會不斷擴大,也能增加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
而在免收申購費的同時,食品母基金的贖回費也從0.5%提高到了0.7%,這樣一來又有兩個好處,一是你申購的時候不要錢,贖回的時候就要多付錢,基金公司賺了,二是因為贖回費很昂貴,所以會遏制投資者通過折價套利贖回母基金的沖動,這樣基金規模就得到了保證。正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國泰基金這筆賬早就算清了,它不吃虧。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投資者玩溢價套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身長遠利益考慮,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分級基金免收申購費。只有玩這種免收申購費的分級套利,你在和機構爭食的過程中,才會有更大的贏面。
套利的天敵二:套利時間
從“盲拆”到“裸套”-------------------------如何減少套利所花費的時間呢?
華泰證券是第一個站出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如果以后想玩分級套利,就去華泰證券開戶。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按照正常流程,折價套利需要3天,溢價套利需要4天,但華泰證券卻通過“盲拆”的方式把折價套利的時間縮短到了2天,溢價套利的時間縮短到了3天。原來折價套利的時候,買入子基金的當天是不能馬上合并的,但華泰證券卻可以讓你當天合并,第二天就能贖回母基金,2天搞定。原來溢價套利的時候,母基金確認申購的當天是不能拆分的,但華泰證券卻可以讓你當天拆分,第二天賣出,3天搞定。
這樣一來,折價套利的風險敞口縮短到了一個交易日,而溢價套利的風險敞口也縮短到了兩個交易日。所以如今盲拆已經成為分級套利者的必備武器了。而現在像廣發、中信、方正、國海等許多證券公司也都支持盲拆了。如果你的券商不支持盲拆的話,我勸你就洗洗睡了,因為你一定玩不過人家。
不過盲拆雖然減少了套利時間,但分級套利還是需要花費2、3天時間才能完成,如果這段時間股市正好下跌的話,你還是有風險啊。怎么辦呢?
對于資金量比較大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有辦法對沖這個風險,就是在買入分級基金母基金的同時,做空相應的股指期貨。一個買漲,一個買跌,風險不就對沖掉了嗎?
但股指期貨的開戶門檻是50萬元,而且普通散戶根本玩不來,我們無法用股指期貨來對沖風險,只能求菩薩保佑這兩天時間里股市不要跌,我們這種分級套利叫“裸套”,你是赤膊上陣的,一點風險防范能力都沒有。
屌絲套利策略:底倉套利
雖然我們屌絲玩不起股指期貨這種高大上的對沖工具,但我們也想出了一個很屌絲的對沖策略。這種策略叫做底倉套利。
如果你想玩溢價套利,就可以先配對買入某個分級A和分級B,然后拿著,當二級市場的分級A和分級B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整體溢價,你想要玩溢價套利的時候,直接賣掉你手里的分級A和分級B,與此同時申購它們的母基金,你賣出子基金和申購母基金是同步完成的,這樣一來就規避了過去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溢價套利的時間風險。
而你后來申購的母基金,有兩種策略可以選擇。如果你發現同樣是這個分級基金,二級市場的分級A和分級B出現了明顯的整體折價,那你就可以反過來玩折價套利。在準備進行折價套利的那一天,去二級市場配對買入分級A和分級B,同時把你手里的母基金給贖回,這樣套利同樣規避了時間風險。
不過在牛市中,因為大家都看好股市還會漲,都在搶分級B,所以溢價套利的空間會遠遠大于折價套利,現在大家一般玩的都是溢價套利。這時你就要采取第二種策略,就是當你買的這個母基金所對應的分級A和分級B在二級市場上又出現了比較高的整體溢價的時候,你先把母基金拆分成AB兩個子基金,然后在同一天,一邊把這兩個子基金賣掉,一邊再去申購同等金額的母基金。這時你手里不是又有母基金了嗎?那你就可以一直反復這樣玩下去,這就叫做底倉套利。
雖然玩底倉套利一天時間就能搞定了,但一天時間里股市也有可能突然暴漲或者暴跌,為了規避市場波動,你最好選擇臨近股市收盤的時候操作。如果這時一看,套利空間依然很大,你再開始操作申購贖回買進賣出,這就可以最大限度規避風險。
底倉套利的缺點
表面上看,底倉套利的確很巧妙地規避了時差風險,變相在一天時間里完成套利。但它也有幾個缺點。
第一個缺點是資金利用效率降低了。
要玩這種底倉套利,你就必須要把你的資金一分為二,一半資金在任何時刻都要持有母基金,或者配對持有相對應的子基金,這部分一直不變的倉位叫做底倉,還有一半的錢等待套利機會出現的時候殺進去,套利結束后再馬上拿出來,這部分倉位是不停浮動的,所以叫浮倉。
假如你有100萬資金玩套利,套利空間是4%,如果你采取普通的套利策略,你雖然要承受2天時間里股市可能下跌的風險,但如果股市沒有下跌,你的收益就是4萬。而如果你采取底倉套利的策略,你雖然規避了股市波動的風險,但你只能拿50萬元的浮倉去套利,還有50萬元底倉是用來對沖風險的,無法套利。由于你的套利本金打了對折,套利收益也要打對折,就只有2萬了。
第二個缺點是只能反復玩同一個分級基金。
你不可能今天在這個分級基金上玩底倉套利,明天又去玩那個,否則你根本來不及提前配底倉?;蛘呔褪悄闾崆芭淞撕芏鄠€底倉,但你的資金就進一步分散了,套利收益就進一步下降了,反而不劃算。
你要知道,分級套利這個東西,一定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個分級基金的高溢價被套利資金快速抹平了以后,不可能馬上又出現高溢價,下一個溢價套利的機會一定會出現在另一個基金上。所以底倉套利想要不停在不同分級基金之間轉換,就有點玩不轉了。
第三個缺點,也是最致命的一個缺點。
底倉套利從本質上說根本不是什么低風險或者無風險套利,而是高風險套利。更準確的說,你是在獲得高風險收益的同時,順便通過套利獲得一點低風險收益。
因為你手里始終有一半的資金是持有分級基金的,不管是持有母基金還是配對持有AB兩個子基金,你的風險都是很大的。當股市上漲的時候你順便玩底倉套利,可以獲得超額收益,比如說基金本身漲了20%,你依靠套利又賺了5%,一共賺了25%。你很開心啊,覺得自己很牛B,但如果股市下跌的時候你玩底倉套利,你不但不會賺錢,反而會虧錢。比如基金本身跌了20%,你雖然依靠套利也賺了5%,但結果還是虧了15%。
牛市中玩分級套利,不管你套成功了還是套失敗了,到最后都能賺錢,因為股市整體的趨勢在往上走。
而熊市中玩分級套利,哪怕你套利的操作策略完美無缺,可結果往往也是一套一個虧,因為股市整體在下跌。
而且熊市里你玩底倉套利會比普通套利虧得更慘,因為普通套利你只要承擔2、3天股市下跌的風險,但底倉套利卻需要你長期持有帶有杠桿的風險極高的指數分級基金,股市從6100點跌到1600點的道路上,不管你怎么玩底倉套利,你也一定會虧得傾家蕩產!
這就是為什么在前幾年的熊市里,你很少聽到有人提起分級套利,因為那時玩套利很難賺錢,而牛市中越來越多自以為是理財達人的人都跑去玩分級套利了,而且好像都賺了很多錢呢?就是因為牛市來了,答案就那么簡單。
所以只要分級套利還存在時間上的風險敞口,就是總有那么一段時間,你無法規避股市下跌帶來的損失,那不管你怎么玩分級套利,都是有風險的。
無風險套利的制度創新----------那有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套利時間差的問題呢?
有!
進入2015年以后,我國的分級基金市場出現了自從2010年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上市以來的又一次重大創新。先是深交所上市了兩個QD基金,一個叫匯添富恒生指數分級QDII基金,簡稱恒生A、恒生B,一個叫銀華恒生國企分級QDII基金,簡稱H股A、H股B。
因為香港股市是T+0的,當天買進的股票,當天就能賣掉。為了對接香港市場的交易規則,所以這兩個分級基金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創新—允許母基金也到二級市場上市交易。
結果你會發現,母基金既可以按照基金凈值和兩個子基金進行配對套利,母基金也可以按照市場價格和兩個子基金進行配對套利,母基金的凈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也可以用來套利。OMG~這樣一來整個分級基金的玩法就被大大復雜化了,一共可以排列組合出十幾種投資策略。
更重要的是,既然是T+0的交易規則,就意味著你當天買入的母基金,當日就能拆分成AB兩個子基金,當天就能把子基金賣掉。原本最快也需要3天完成的溢價套利,瞬間就能完成了!
反過來也一樣,當天買入的AB兩個子基金,當天就能合并成母基金,當天就能把母基金賣掉。原本最快也需要2天完成的折價套利同樣瞬間就能完成了!
后來上交所發現深交所在QD分級基金上的創新貌似很有道理,所以上交所在今年4月27日上市的首批兩個分級基金——易方達上證50分級基金和西部利得中證500等權分級基金,也都采取了這種交易規則。今后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分級基金會允許母基金上市交易。
聽到這里你可能會說了,這個交易規則真是我們套利者的福音?。∫驗樘桌查g就能完成,這樣一來分級套利就真的變成無風險套利了!
沒錯,按照這套交易規則,分級套利真的就變成無風險套利了。但這也同時宣告了這類分級套利的大門正式對我們屌絲關閉了,我們可以洗洗睡了,這是為什么呢?
投資要趁早
原因很簡單,你個小屌絲知道這是無風險套利的好機會,人家機構大戶會不知道嗎?既然現在分級套利可以瞬間完成,那就不是看誰更有膽識更懂技術,而是看誰的速度更快。
請問誰的速度最快呢?當然是計算機的速度最快了!等你剛剛發現一丁點套利空間,準備去手動操作的時候,計算機依靠高頻交易程序早就已經把這剛剛出現的一丁點蠅頭小利給一口吃掉了。
請問你有速度這么快的計算機嗎?你有高頻套利交易的程序嗎?你玩的過那些機構投資者嗎?就像我們玩網游一樣,我們普通玩家永遠玩不過RMB玩家,我們手動操作的玩家永遠打不過用外掛的玩家。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個母基金可以上市交易的分級基金,你會發現,它們母基金和子基金之間的價差已經變得非常小了,折價和溢價的空間經常只有0.05%、0.1%這么點,把交易手續費去掉幾乎已經套不出什么利了。
像分級套利也不是那么容易賺錢!張愛玲有句名言叫“出名要趁早”,叫“投資要趁早”。
兩層含義,一是投資講究的是復利效應,所以你越早開始投資,復利效應就會越明顯,你今后靠投資賺到的錢就會越多。
第二層含義更重要,就是任何一個投資品,一定得在它的價值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還沒有被普羅大眾所關注所追捧的時候,你要提前去投資,而絕不能等到滿大街的人都在玩這個東西的時候再沖進去。投資永遠是先知先覺的人吃肉,后知后覺的人喝湯,木知木覺的人買單。
比如說你在2014年上半年股市乏人問津的時候沖進去買股票,你今天肯定已經賺翻了,但如果你在2015年上半年才剛剛入市,收益就會差很多,但也還不算晚,可如果你到2016年才開始入市的話,恐怕你就要為前面那些吃飽喝足的人買單了。推而廣之,玩P2P、玩黃金、玩比特幣、玩收藏、玩新三板,玩海外投資,都是這個道理。
從聰明人的游戲到搏傻游戲
分級基金套利是一種技術含量很高的賺錢手段,原本主要就是機構大戶在玩,因為套利本來就是機構投資者賺錢的一個重要策略,但很少會有屌絲去玩。因為絕大多數屌絲投資者原來壓根不知道什么叫分級基金,更不要說套利了。
你到大馬路上隨便拉一個人問什么叫分級基金,估計99%的人都說不清楚,完全是因為這輪牛市中一些分級B出現了超高收益,經常被媒體報道,一小部分屌絲才剛剛開始知道原來股市里還有這么好玩的一個東東。
加上許多基金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考慮,也在拼命鼓勵甚至慫恿不明真相的普通投資者去參與溢價套利,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爭先恐后擠進了套利這扇窄門。比如說我之前說過的前海開源中航軍工這個分級基金,上市后的第一個禮拜,基金的場內份額就突然猛增了22倍!
你說怎么會有這么多錢突然沖進來呢? ? ?還不是為了套利!
但中航軍工上市時的股票倉位你猜猜有多少? ? ??只有7.37%!
一般來說,指數基金只有在建倉達到80%-90%的時候才能結束封閉期,正式上市,可你這個基金壓根就沒怎么建倉怎么就急著上市了呢?說到底還是一個“貪”字。前海開源這家毫無節操的基金公司為了抓住牛市的賺錢機會,啥都沒準備好就匆忙上市,鼓勵投資者來玩套利,自己則可以大賺申購費和管理費。
但你這個基金根本就沒怎么建倉,中航軍工B根本就沒有杠桿,股市大漲的時候,中航軍工B的凈值根本漲不動,你還鼓勵大家去玩溢價套利,請問哪來的溢價???這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到最后這就成了套利者之間毫無意義的互相廝殺。
套利從過去聰明人玩的游戲瞬間就降格為了一個很LOW的搏傻游戲!
當一個分級基金中,套利資金少,而一門心思追漲分級B的傻錢多的時候,人少肉多,依靠套利賺錢就比較容易,但如果套利資金多,而追漲分級B的傻錢少的時候,人多肉少,那套利賺錢就很困難了。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分級基金是怎么一回事,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靠分級套利來賺錢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套利賺錢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而且退一步說,我們散戶和機構投資者一起爭奪分級套利的肉吃,天然就是吃虧的。
機構的套利成本比我們低,機構的套利技術和設備比我們強,而且當套利盤蜂擁而出,分級B被死死打在跌停板上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在券商那里有特別通道可以偷偷走后門優先開溜,我們散戶就只能被他們踩在腳底下動彈不得。我們和他們在一張桌子上搶肉吃,說句難聽點的,就像揮舞大刀的義和團和拿著洋槍洋炮的八國聯軍肉搏一樣,我們必輸無疑。
希望你了解了分級套利的來龍去脈之后,斷了靠分級套利賺大錢的那個妄念,玩分級套利沒有那么容易賺錢。
到底應該怎么玩?分級基金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化繁為簡。
熊市里,不玩分級B,也不要玩套利,就玩分級A,吃利息就行。
如果你看準分級A折價比較高的時候買入,做幾個波段,熊市里每年賺個10%完全沒有什么壓力。你在熊市里如果能保證自己不但不虧錢,還能每年賺個10%,那已經非常牛B了,你要知道就算你買P2P可能也就這點收益,還要擔心人家會不會卷款跑路。再說你買分級A還有極高的流動性,如果你急需用錢,或者突然發現有更好的投資去處,隨時可以賣掉套現。
牛市里,不要玩分級A,也不要玩套利,就玩分級B。
只要你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只要你能夠Hold得住分級B每天上躥下跳的走勢,只要你堅持持有,請相信,當牛市結束前你清倉分級B的時候,分級B一定會給你帶來非??植赖幕貓?!這個回報一定比你玩分級套利,不管是普通的套利,還是技術含量更高的底倉套利,都要更高!
推薦理財小白買指數基金而不要去自己買股票,就是因為歷史反復告訴我們,在牛市中,有超過70%的個股是跑不過主流市場指數的,也就是滬深300,中證500這些指數。而如果你買的是騰安指數、百發指數、淘金指數,這些互聯網巨頭推出的更牛逼的指數,那請相信,這些指數在牛市里的漲幅會比滬深300指數更高,很有可能超過80%的個股跑不過這些指數。
但如果你買的是帶有杠桿的指數基金,也就是分級B,尤其是那些跟蹤牛逼行業指數的分級B,那一輪牛市跑下來,他們的收益又會比騰安、百發、淘金這些指數高出一個數量級,很有可能超過90%的個股是跑不過這些分級基金的。
A股現在有2700多只股票,如果只有10%的股票能跑贏這些分級基金,那也就是270個股票。請問你的選股眼力有那么好嗎?能在2000多只股票中慧眼識珠,挑出200多只漲幅遠超大盤的大牛股嗎?
更重要的一點是,就算你真的有一雙慧眼,挑出了一匹千里馬,可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在這輪大牛市中一直堅定不移的持有呢?恐怕大部分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牛市投資,短線是銀,長線才是金,玩分級B也是如此。只要你持有的時間足夠長,什么溢價折價,什么套利不套利的,你壓根就不用操心,你只要像傻瓜一樣的堅定持有,假以時日,必有厚報!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玩分級基金的小竅門
正所謂物極必反,當大家都在傻傻地追高分級B的時候,套利的機會來了,當大家都想玩套利的時候,反向套利的機會來了。
在玩溢價套利的時候,套利者都會把申購得到的母基金拆分成AB兩個子基金,然后迅速在二級市場拋售,但如果所有套利者都在一兩天時間里集中拋售的話,短時間內分級A和分級B都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二級市場的價格就會出現暴跌,分級A因為還有隱含的約定收益率做支撐,所以跌得不會那么慘,但分級B就很容易出現跌停,甚至連續兩、三天跌停都有可能。
這時分級A的折價率可能就會大幅提高,而分級B的溢價率則會大幅縮水甚至出現折價。在熊市里,你專門挑這個時候去買分級A,在牛市里,你專門挑這個時候去買分級B,就可以撿到便宜貨,這就叫反向套利。
如果你能夠看準時機玩兩把反向套利,不管是熊市玩分級A還是牛市玩分級B,都會讓你的收益變得更高。這個道理,其實司馬遷老爺爺在兩千多年前寫史記的時候就發現了,他說投資賺大錢的秘訣無非八個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就這么簡單。
力哥說理財,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