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樂律宮調理論
? ? 接著昨晚講述的音樂理論,在記敘了隋唐時期的專著后,接下來最重要的理論研究就說關于樂律。從遠古到現在講述的隋唐時期這一個階段,古人對于律制的研究從未中斷。從伶倫做律到三分損益法、十二律、六十律等,樂律學研究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期間還包括了交流過程中的融合、變化。現在便來先說第一種樂律理論:
? (1)五旦七調:隋代的一種樂律理論,五旦指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冼為宮的音階,七調是以七聲音階的任一音為主音,可以得出7種不同的調式。
? (2)八十四調:是隋代音樂家萬寶常、鄭譯在龜茲音樂家蘇祗婆的“五旦七調”理論的基礎上的來的。故這個理論的提出,有兩個意義:首先是促進了交流,西域音樂的傳入,外來宮調理論已經被隋代大多數人所接受;其次,它促進了律制的改革,建立了我國古代宮調理論中較為完整的體系。
? (3)二十八調:唐代宮廷燕樂中所使用的宮調體系,亦稱“燕樂二十八調”。
3、記譜法
? ? 發展歷程: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減字譜(《廣陵散》)——晚期減字譜(南宋后期郭沔所作《瀟湘水云》)
? (1) 減字譜:古琴記譜法的一個劃時代的變革,由唐代曹柔完成。
? (2)代表人物:陳康士,根據屈原的同名抒情篇而創作的一首之名琴曲《離騷》
? (3)《梅花三弄》,唐代詩人顏師古據笛曲改編而成。
? (4)唐代的燕樂半字譜是我國工尺譜的一種早起形式。
五、音樂機構
? ? (一)、太常寺:我國封建社會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
? ? 1、大樂署:主管對音樂藝人的訓練與考核,管理極其嚴格,以考核成績優劣決定藝人地位的升降。監管雅樂與燕樂。
? ? 2、鼓吹署:專管儀仗隊的鼓吹音樂和一部分宮廷禮儀活動。
? ? (二)、教坊:由宮廷直接管轄,是宮廷中管理、教習音樂、培養樂工的機構,始創于隋代,以習歌舞為主。
? ? (三)、梨園:唐玄宗在宮廷設立的音樂機構,因設于禁苑附近的梨園而得名,以教習法曲和器樂演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