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家庭,孩子上初中后,家長為了孩子一心讀書,將來考上好的高中、大學,就開始了慢慢的陪讀生活。有的家長甚至辭職陪讀,我覺得沒有必要。
作為家長,應盡力給孩子提供接受學習教育的機會與條件,同時培養孩子獨立學習與生活的能力。除此之外,根本沒必要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擔心考慮過多。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去外地上初中高中時,作為家長,適當的擔心掛念孩子的學習生活,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過多地不放心,就是杞人憂天了。
甚則有的母親辭去工作,丟掉事業,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陪讀,專心致志地伺候孩子的生活起居,并監督孩子學習。當然,這其中有部分母親是應孩子的要求陪讀的。不管是主動陪讀還是被動陪讀,都沒必要。
我相信陪讀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孩子產生的消極負面作用也不可忽視。
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不做家務,不洗衣服。自以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其它都不重要,無形中削弱了孩子獨立學習與生活的能力。
中學期間的孩子離家在學校住讀,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最佳機會。除了每天上課完成作業,還要安排時間整理床鋪、洗衣服等,更主要的是學會與同寢室的同學求同存異,和諧相處。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在母親的陪讀下,雖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卻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與同學和諧相處的能力,其結果讓孩子成為高分低能的無用之人。
孩子的一生,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獨立生活能力和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
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當父母的,只要盡到基本的養育孩子的責任,不愧對自己與孩子就行了。孩子的路,還是放心讓他自己去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