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
我經常會說到“美人魚”,“我喜歡美人魚,我想見到美人魚,我一定會見到美人魚”。
大家大多以為我說的是《丹麥童話》里那只最終化成蔚藍大海上白色泡沫的凄美人魚。
其實,不是的。
她們是呂克·貝松電影《碧海藍天》中的美人魚。“你知道怎么才能見到美人魚嗎?要潛入深深海里……那里的海水不再是藍色,天空只存于記憶中。你穿過寂靜,待在那里,然后,要下定決心,為她們而死。只有這樣她們才會出現,來到你身邊,判斷你對她們的愛有多深。若愛為真,若愛為純,她們會和你一起,帶你離開,直到永遠。”
什么能穿越這永恒的孤寂,又有誰能看見美人魚呢。
《月亮與六便士》說的就是一個如何看見美人魚的故事,一個看見美人魚的畫家。如果這種人生活在我周圍,我會因我年輕閱歷注入的社會道德感,深深的鄙視他??墒恰匆娒廊唆~了……我深深的深深的羨慕他,這種羨慕遠遠的超過了討厭,所以鄙視大概也是出自于嫉妒。嫉妒他發現了自己的熱愛,嫉妒他對這份熱愛的堅持,嫉妒他偏偏有匹配這份熱愛的才華,也嫉妒他守護這份熱愛的自私冷漠、冷血殘忍。他不在乎所有除了這份熱愛。
開篇有些枯燥,結局有些慘烈,藝術家嘛,你懂的,可是,我相信他瞎了的雙眼始終放光,腐爛的身軀始終溫暖,因為美人魚將永遠和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