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后,家里就剩下了母親和外婆。雖然我們常常回去探望,但是迫于生計,無法常常近身陪伴。這也是我們的無奈。
好在外婆生性樂觀開朗,平常的日子,只要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起不了床,她都不肯老老實實呆在家里,而是拄著個拐棍兒,挪著一雙裹過的小腳,去村子?xùn)|邊找老頭老太們串門、玩牌。
這根拐杖,還是在我們的再三勸說下,為了不讓我們擔心,才勉強拄上的。她真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老太太,不愿意被別人,甚至是親人當做累贅。
她的這些所作所為,常常被我母親數(shù)落,所以我每次回家,都要當她們倆的“調(diào)解員”。母親在我面前“告狀”,意思是要我阻止外婆出去,希望她能夠安安生生呆在家里,哪怕給她看個門也好,甚至常常搬出我的女兒來,加重勸說和阻止老人家的砝碼。
因為外婆跟我女兒的關(guān)系最為親密,我女兒就是她老人家的心頭肉,小姑娘的話老人一般都是肯聽的。我知道,母親也是為外婆好,怕她路上摔了,或者在別人家里出個什么狀況,畢竟是年過九旬的老人了。
但是,這些勸說是沒什么效果的。每次,當我婉轉(zhuǎn)地表達了我擔心的意思后,外婆都會說,她很小心,走路不快;而且,她不會在大晴天別人有事的時候去,都是陰雨天過去玩一下,陰雨天別人都沒事的。
于是,我只好繳械投降,反過來勸說我的母親,多去體諒體諒一個耄耋老人的孤獨和落寞,不要去苛責她的母親。
過后我想想,覺得能挺夠理解外婆的。她是一個愛熱鬧、生性樂觀開朗的老太太。可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母親總不會在家里,她總是到田里地里去侍弄她的那點兒蔬菜和莊稼。
每天一個人面對著空蕩蕩的一大排屋子,對于一個生來就喜歡熱鬧的老人來說,大把大把的時間實在難挨;和那些差不多年紀的老人們打打牌,聊聊天,時間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老家的小村子里,80歲以上的老人能有十來個。我閑來無事時,也常常思考他們健康長壽的原因。
過去,農(nóng)村里生活條件那么艱難,老人們什么苦沒吃過?可是,也正是由于生活的艱辛,才鑄就了他們鋼鐵般的筋骨,鍛造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強化了他們于逆境中求生存的意志。過去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們都熬過來了;如今,再遇到什么磨難,在他們眼里,不過都是云淡風(fēng)輕罷了。
看著白發(fā)蒼蒼卻依然硬朗的老人家,說真的,我很敬佩她,也很羨慕她。
人活到了這個年紀,大抵已然參透了世間的一切了吧,欣喜,憤怒,煩惱,沮喪,悲傷……這些情緒很難再在她的臉上顯現(xiàn)出來了。你看,她總是心態(tài)平和,神色安寧,一雙閱盡世間滄桑的眼睛,就像幽深的湖泊。大約這就是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至境了吧。
外婆是我這輩子的樣板。我知道,我又該抽時間回去看看她和母親了。
未完待續(xù)……
本文作者梔子是我的母親,是最愛我的人,也是我這一生最愛的人。
梔子因病已經(jīng)離開了,但是她的文字,她文字里飽含的充沛的情感會帶給讀者深深的感動與感悟,我就是她最忠實的讀者。
為梔子出一本書是我最大的夢想,您的每一次閱讀與點贊,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