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是不滿二十歲。那個時候除了覺得文筆非常好,沒有其他任何印象了。
這次隔了這么多年再來看,好多感覺都不一樣了,對于里面一些東西理解得也更加深刻了。
現在才明白二十一歲截癱是什么概念?史鐵生在這么沉重的打擊下,他是什么感覺?他的家人是什么感覺?
在我年幼的時候,我不曾思考過這些問題。
我才逐漸理解了史鐵生為什么一次次地想死;為什么他說兒子身上的痛苦在母親身上都是加重的。
這些現在我都逐漸懂得了。
我也慢慢能夠理解史鐵生的偉大了。是的我覺得他稱得上是偉大了。
在這樣常人難以忍受難以接受的情況下,他最終選擇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畢竟命運之前,休論公道。
他開始在無路可走時情況下選擇用紙筆在報刊上面闖出一條路來。
至于這條路是不是他母親所盼望的,他也不知道了。
不過他母親如果上天有知也會瞑目。
史鐵生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終于找到了他自己的路了。
那至于我們的路呢?這個恐怕得讓我們自己去摸索尋找了……
史鐵生在地壇呆了十五年,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地壇。感覺過不同的季節,不同時間的地壇。在里面思考過他的人生。
該不該死?
為什么活?
為什么寫作呢?
他最終找到了他自己的答案。
我們也不可能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答案。我們也知道去尋找我們自己的地壇,得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答案。
地壇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征。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地壇。
那怕我們身邊沒有這樣一片靜謐的地方,也不妨礙我們找到精神上的地壇。
我所思考我所沉默之時,我既在地壇。
正如史鐵生所說: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