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一,又一個周期的循環開始了,你準備怎樣度過呢?
有哪些短期的安排或計劃,比如看一本書,寫一篇文章,跟老友主動通一次電話,約客戶/重要合作伙伴坐下來喝杯咖啡,或是幫親人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小事······
昨天是周末,剛看完一本書的我興奮不已,第一時間和閨蜜分享:覺得這些年都白活了。閨蜜笑著夸我,你這是拔苗助長(字面意思)的節奏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感受呢?
舉個栗子:我最近一直在學英語,先生看到了一個隔壁小區的英語培訓機構就推送過來,可以免費去交流也可付費上課,人家的目的當然是誘導你報班上課了。我看到時就立即給否了,然后發了一段長長的話給他,原文內容是:
“哎,你還是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是什么?
學英語最好的方法不是報班,不是背單詞,不是讓老師思考整理后把知識送到你嘴邊、耳邊,你背背聽聽就行了,而是你主動參與閱讀、查字典、思考、理解、總結整理,由不解急躁擔心到認知耐心自我認可這個過程。
比如朗讀,你需要經由眼睛輸入,先查出生詞的意思、發音、弄清楚不熟悉的語法結構進行大腦處理,再由嘴巴輸出耳朵聽到這一整個過程。
如果報班你就是把這個過程讓老師去經歷,你還要交錢給他,還學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不是傻子嘛!”
老公晚上和我說,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他會把這個理念用在公司的教育產品設計上。
什么是真正的學習?要自己主動經歷緩慢而艱難“輸入”—主動探求的“思考處理”—積累整理后的“輸出”,這才能學到,其他的都是幻覺,幻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這些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閱讀。
以目前的信息爆炸程度,相信很多朋友每天刷朋友圈,看微信微博等碎片文字的時間都在1h以上,甚至很多人認為要每天接觸各種信息才能避免恐慌掉隊等。閱讀并收集了很多觀點和概念,精彩說辭和金句等,然后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那些個觀點和概念被不斷的刷新、替換、甚至取代,而你除了重復著昨日的閱讀和收集動作,真不知道還能再做些什么?
先不要著急對號入座,說得不是你,是過去幾年的我。
那么現在的我是怎么做的呢?
舍。
果斷扔掉/清除那些所謂的觀點、概念和金句。如果它們對你真的有用你已不再需要;如果它們對你無用那更不需要留著了。所以我的做法是通通丟棄,從頭開始梳理和積累。
對于閱讀素材的選擇也是一樣,只選擇那些可以啟發你思考,有邏輯性的文章和書籍。一字不差的閱讀、反復閱讀、做筆記整理、重復思考作者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等,至于那些偶爾翻翻的書果斷舍棄,所以深圳地鐵的丟書活動里我至少貢獻了20本(那些是在我不具備思考辨別能力之前選擇的,偏喂食,拿來主義的暢銷書,也是過去精選的大多數人認為的好書,相信合很多人的胃口)
斷。
切斷那些碎片化、喂食者的來源,比如微信朋友圈(保留十分之一的必要成長益友,偶爾翻翻);放棄微博,偶爾刷推特熟悉語言環境;不再去參加那些淺層的職場技能類、分享者幾乎純喂食、為制造效果解扣子逗樂的火爆講座,偏重于選擇實操訓練類、延伸思考這種人丁稀少的啟發式學習場景,甚至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人對著大師們的創作翻來覆去的琢磨、模仿嘗試、求教,寫反饋留言等;逐漸遠離那些懶于思考和缺乏自我成長驅動的社交圈;精簡個人事務,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健康、學習成長、未來規劃和當下踐行這三類簡單樸素到大多數人視而不見的事情上,其他事務自然很少進入視野了。
理。
其實用積累和復盤更加具體。
我也是從《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里才逐漸意識到積累的價值所在,既然時間無法管理,不如把它當做朋友、每時每刻陪伴成長、練就多維度立足社會的本領。。
于是,閱讀時除了記筆記外,還學會了積累例子和預設使用場景,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刻意練習,根據作者的思考問題進行反饋,踐行,再反饋,總結;和他人談事時,不再只聽取對方的觀點,而是先進行一番觀點確認和梳理,加強或減弱式分析佐證等,再依據事實給出自己的感受和認知理解;哪怕是看到別人轉發的朋友圈文字,都會有意識進入思考鍛煉:標題是否一致、排版舒適否、內容是否合乎邏輯、論證如何恰當嚴謹等,還有以最大的善意揣測轉發人當時的心態,對傳播效果的預判等等。
其實這種“小理”的方法也適用于我們日常的會議、和上司匯報、商務溝通等,我想沒有一個人喜歡和邏輯混亂,無法自證其說的人共事吧,哪得有多不放心,多不靠譜呀!
日常積累=“小理”,月度年度總結=“大理”,天長日久的積累就像復利一樣,其威勢之猛,只有試過的人才能體會!
通過以上3個步驟,我想你應該不會再和碎片化閱讀做朋友了吧!至少不會再被那些花哨膚淺、追求速成的喂食培訓/講座所蒙蔽雙眼了吧!那些再好再炫再火爆說到底都是別人的,唯有思考過的才是你自己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再來說說我對“速成”的理解。
以前我也是天天抱著這樣的心態:怎樣能快速賺到第一桶金、怎樣快速實現財務自由、怎樣可以快速學會英語、怎樣快速寫一本書等等,而且不但去想還真的去做了一些嘗試,比如我之前做過兩年財富管理的工作就是抱著快速賺錢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的想法勇敢的嘗試,認識了一部分億萬富翁,一些行業專家和名人,常穿梭于香港和內地的五星級酒店喝茶談天論事,偶爾產生對財富和繁華生活的片刻迷戀,也曾暢想過自己未來的模樣······
我以為自己是在逐步向前不斷靠近,用最短的時間克服自己不喜歡著正裝、臉皮薄、被動聯系、不會聊天、吝嗇贊美等眾多當時我認為的金融人士必備技能。做成了上百萬的大生意(當時團隊第一),慷慨的讓合作伙伴拿走了大頭,哪怕后來遇到不順至今我們仍保持每月聯系的姐妹情誼。一切看起來都那么正常,直到我做了個提成極高的單之后,后續應接不暇出現的問題讓我猛然發現:最可笑的是我那些所謂的追求夢想竟然建立在一個顫巍巍的“速成”根基之上。
這個發現讓我深覺后怕并立即停了下來,我想花一段時間好好想清楚“什么叫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雖然我以前也學會并使用過一些怎樣利用他人談話的邏輯漏洞來推翻他人觀點、進而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所謂溝通技能,然而這些技能除了帶給我更多的浮躁和虛幻外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如果你把這些技能不慎使用在家庭成員上,很容易上演一出“贏了道理、輸了感情”的家庭悲劇,所以說,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做正確的事,再沒有比這個更為重要的了。
而具備這一能力的前提是你需要及時認識到自己思維的偏誤、及時處理并修正。
寫到這里,我想你應該回想起文章的第一、二部分,如何正確思考、辨識、判斷并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復盤思考。一言概之:你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正確的認知和理解。
我想這就是我認為此刻正在加強練習并致力于終身練習的能力,希望也可以啟發你的一些思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