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剛看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與其說是“愛情小說”或者說是“青春小說”,我覺得倒不如說是“成長小說”。全書讀下來,讀到了一路上的孤獨、死亡、尋覓、希望、歡愉、以及繼續行進在生命長路上的抗爭……這幾天還看了其他讀者對《挪》一書的見解和體會,也幫助我更加深刻的解讀了《挪》。
想從三個方面來梳理一下閱讀完《挪威的森林》的讀后感:
一是這本書中的描寫到的生與死、
二是書中人物關系的愛與性、
三是對綠子的看法。
一、《挪》中的生與死
? ? 《挪》中很多人物都死去了,作者通過死亡得到學習和體會,獲得成長,就像村上自己說的“所謂成長恰恰是這么回事,就是人們同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 ? ? 木月之死。作為渡邊唯一的摯友木月在與渡邊打完最后一次桌球后自殺,讓渡邊對生和死有了重新的定義——“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木月的年紀永遠停留在了十七歲,渡邊至此之后近兩年半的時間里,不再打過桌球,木月死后渡邊也總是懷念他,可是同初美打桌球的那時,渡邊卻將他徹底忘在腦后,這讓渡邊自覺做了對不起木月的事,其實這并不是代表著渡邊對木月淡而忘卻了,只是渡邊成長了,他知道木月已經死了,他們之間的共存點永遠只是停留在十六七歲,對于當下即使再長吁短嘆也是無濟于事的。
? ? 直子之死。作為渡邊深愛著的直子,直子的死對于渡邊打擊是最大的,他確認自己是愛直子之后,對直子產生了責任感并期待著直子痊愈,然而得知直子離世后悲痛欲絕,背負著行囊,渾噩失魂地在外流浪了一個月。
? ? 渡邊理解到“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使我明白,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吊地傾聽這暗夜的濤聲和風鳴,日復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頭垢面,背負旅行背囊,踏著初秋的海岸不斷西行,西行……”即使渡邊再傷心欲絕,從悲傷中掙脫出來也正是渡邊在直子的死明白的。
? ? ? 綠子父親之死。綠子和姐姐處理葬禮的片段,也讓我記憶深刻,這段不是講渡邊的成長,講的是綠子兩姐妹的成長。綠子父親的葬禮,綠子是這樣描述的:“葬禮倒是輕松得很,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只消穿上黑衣服煞有介事地往那里一坐,周圍人——就是伯父和左鄰右舍的人,就會一齊按部就班地料理妥當。”“姐姐也好我也好,都累得筋疲力盡,哭都哭不出來了,心里空洞洞的。”早已經歷過死亡的綠子和姐姐,再一次站在死亡面前,已經明白不再無畏的悲傷,只有整頓心情去把葬禮辦完才是正事,也是綠子姐妹從死中學會的成長。
二、人物關系的愛與性
譯序中,譯者認為是“愛與性的分離”。
? ? ? 其一的表現是直子愛木月,而肉體卻違背其意愿,不濕潤無法與木月做愛;直子并不是真心愛渡邊,可在二十歲生日那晚,第一次濕潤了并和渡邊發生了關系。
? ? ? 先說說直子與木月,正以為直子是性與愛相輔相成,所以在潛意識里只是對木月的習慣和依賴,并不是愛。直子和木月的關系是青梅竹馬,對于性,十二三歲的他們也不認為是早熟,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直子形容說他們之間的自我,“由于可以相互吸收和分擔,也沒有特別強烈地意識到。”像這樣的一種關系,我想應該已經算不上是健康關系了,這也是木月長期處于這種關系中無法掙脫才想要自殺的原因。外在看上去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過的情侶關系,然而只有他們兩個人自己知道,他們之間不是愛,只是習慣和依賴。所以直子的潛意識才會出現在和木月發生性行為時身體無法濕潤的情況,所以木月才會說就是以為他們倆從小形影不離以至于將很多東西都混為一談了。直子的一句話“我們兩人是一種不能分離的關系。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細思極恐。
? ? ? 再說到直子與渡邊,很多人都思考,直子是否愛渡邊呢?大部分的觀點認為直子是不愛渡邊的,就連渡邊自己感嘆直子連愛都沒有愛過自己。那為什么在直子二十歲生日的時候,直子卻第一次濕潤了呢?可以回顧第一章中,直子與渡邊聊天聊到荒郊野外的一口水井,我覺得在這里的這個水井,只是抽象意向,對于有抑郁癥家族遺傳基因的直子來說,抑郁癥就是直子的那口水井。直子對渡邊是無條件的信任——直子認為“即使深更半夜你(渡邊)在這一帶兜圈子轉不出來,也絕不可能掉到井里。而且只要緊貼著你,我也不會掉進去。”所以渡邊于直子而言是救命稻草,與渡邊發生性關系是直子通往安全世界的紐帶。直子在與木月與渡邊兩個人的相處中愛與性都是分離的,所以這也成了直子選擇自殺的原因之一。
? ? 其二的表現在于多角人物關系中,沒有出現愛的“排他性”。直子玲子和渡邊之間,渡邊愛直子,玲子是喜歡渡邊的,卻一直以朋友的身份融洽三人相處;綠子渡邊和直子之間,綠子知道渡邊愛直子,沒有窮追逼迫,而是選擇等待渡邊;綠子渡邊和玲子之間,綠子愛渡邊,渡邊未嘗不喜歡綠子,渡邊在信中寫道綠子時,玲子也回道綠子看來是個有趣的人……
? ? 本書的愛與性傳導給我們的是,愛和性是密不可分的。直子是個由愛生性的人,初美也是個由愛生性的人。那么永澤那樣與那么多的女人做愛,是愛嗎?不是。性在沒有愛做基礎的情況下,只不過是最原始的性沖動,屬于本能獸性。渡邊也同那么的女孩做愛,但是那是在確定自己愛直子之前,即使他和那么多女孩發生關系,也不是代表著渡邊是個放蕩好色之人,相反他并不大喜歡同萍水相逢的女孩同床,他在這種游離的短暫關系中感受到的是空虛;在渡邊確定自己是愛直子之后,渡邊不再和女孩同床,面對活潑可愛,喜歡自己的綠子,渡邊也極力克制著自己的欲望,證明渡邊是個對愛和性是認真的人。
三、人物:綠子——跳躍鮮活的生命力
? ? ? 此書中,個人比較喜歡的角色是綠子,也許綠子是正本書中唯一較為亮色調的人物,沒有什么隱喻,正如書中展現的那樣,綠子就是這樣一個活潑可愛,敢于追求愛的女孩子。像綠子這樣的女孩,她擁有美麗的外表,知道自己的優勢,也懂得自愛自重。還擁有精湛的廚藝,堅韌自立。在她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點:她努力承擔家庭的責任,父母的相繼去世,也讓她更加堅強勇敢;她敢愛敢恨的性格,她對渡邊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喜愛,落落大方;直子知道自己愛的是渡邊以后,選擇徹徹底底的與男朋友斷交,對待愛是一種明確的態度;以及綠子在知道渡邊有喜歡的人之后,不是無理取鬧,而是靜靜的對渡邊說:“我等你,因為我相信你。”理性懂事。
即使放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女孩也是很難不讓人傾心喜愛的吧。
? ? ? 作為二十出頭的我正踏在幼稚懵懂的青春泥土上,淺讀《挪威的森林》,他帶給我的心得體會如上文所寫。《挪》中主人公對物體的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于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喜歡上這本書,我不是為紀念自己的青春或是回憶自己的青春,而是體會到村上寫作中對心情的描述,對事物的感觸,對景物的描寫都以寫實的方式敘述出自己的青春過往,整體故事情節流暢完整,人物感情描寫細膩,語言優美生動,十分打動人,斬獲諾貝爾也名至實歸。再者,村上構造的《挪》這個世界,仍然值得不止一次的瀏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