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到武松初會潘金蓮的情節,我都忍不住佩服作者超乎常人的寫作水平。
下面,我帶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
先看正文:
[武大自從搬到縣西街上來,照舊賣炊餅過活,不想這日撞見自己嫡親兄弟。當日兄弟相見,心中大喜。一面邀請到家中,讓至樓上坐,房里喚出金蓮來,與武松相見。因說道:“前日景陽岡上打死大蟲的,便是你的小叔。今新充了都頭,是我一母同胞兄弟。”那婦人叉手向前,便道:“叔叔萬福。”武松施禮,倒身下拜。婦人扶住武松道:“叔叔請起,折殺奴家。”武松道:“嫂嫂受禮。”兩個相讓了一回,都平磕了頭起來。少頃,小女迎兒拿茶,二人吃了。武松見婦人十分妖嬈,只把頭來低著。不多時,武大安排酒飯,款待武松。]
這是武松第一次到武大家,剛進門的情景。
先看武大,房里喚出金蓮來,是這樣給潘金蓮介紹的:“前日景陽岡上打死大蟲的,便是你的小叔。今新充了都頭,是我一母同胞兄弟。”
武松一共4個身份信息,武大介紹時,是這樣排序的;很有趣!
1.前日景陽岡上打死大蟲的。
打虎英雄,是當時社會上正在熱傳的風云人物,是光芒璀璨的大明星。能親眼見上一次,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今天被武大領回家里來了。這句話放在最前面來說,一下子就把武大那種自我炫耀的心理展現出來了。
我們聯系武大此前的人生際遇知道,他一直都是在被別人(包括潘金蓮在內),欺負,嘲笑,看不起的境遇中,唯唯諾諾的活著,今天他能把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領到家里來,這是多么大的榮耀!他心里的那種自豪感,是顯而易見的。這是他人生中最露臉的一次,所以,他急不可耐的想讓人知道。我們透過文字,甚至能看到他此時臉上的那種得意。
2.便是你的小叔。武大不先說,這是我的兄弟,而是說,這是你潘金蓮的小叔。仔細品味,是不是忍不住就想笑?
這顯然是武大向潘金蓮示好的一個典型表現。同時,也一語雙關的告訴潘金蓮,這是我的兄弟。我也有給你長臉的時候,我并不是像你平時罵的那樣,一無是處。看看吧,你的小叔,也就是我的兄弟,是打虎英雄。
3.今新充了都頭。這是武松的社會地位,也是官位。過去縣里的都頭,應該跟現在縣里的刑警隊長相當。這又是武大值得炫耀的一個方面。所以,就不失時機的先講出來。告訴潘金蓮,咱們家,現在也有當官的了,以后再也不怕別人欺負了。一種找到了靠山的形象躍然紙上。
4.是我一母同胞兄弟。這才是正常心態下,武大要跟潘金蓮這個媳婦兒介紹的。可他卻偏偏放在最后。由此可見,武大是多么渴望有人能看得起自己!我們再仔細品味,武大在說了武松的前三個身份后,再說他這個真正的家庭身份的時候,就有了一種在潘金蓮面前狐假虎威的架勢。
綜合以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金瓶梅》作者對書中人物心理的把握是多么準確,寫作的水平是多么的高妙。
接下來,“那婦人叉手向前”。
這個“叉手”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看到這個,就有點兒懵。
其實,“叉手”,是古人一種見面時的行為禮節。就像我們今天見面時,要互相握手一樣。
大家看下圖,就是在叉手。
這動作的要求是: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大指向上。整個動作,離胸二三寸。
這里還有一個地方,也很有趣。“武松見婦人十分妖嬈,只把頭來低著。”
這句話,既說明潘金蓮的美艷,又說明武松看到潘金蓮時,也忍不住心動,亂了心神。所以,只有低下頭不看,才能使自己不至于亂了方寸,壞了規矩。
由此可見,《金瓶梅》的作者寫武松,與《水滸傳》的武松,有很大的不同。他是把武松當成一個正常的男人來寫的。所以這個武松,感覺與我們的距離更近。
這里,還有一處也很有味道。那就是,武大一介紹完武松,潘金蓮和武松都忙不迭的互相行禮。而且行禮時,推讓了半天。
前面的文字里,我們看到的潘金蓮,都是在武大面前耍威風,一副理直氣壯,頤指氣使的樣子。如今,為何一見武松,立刻就變成了一個非常乖巧的懂禮的小婦人的模樣?難道,她過去的威風,真是被武松的名頭嚇住了?從后面的情節我們可以看到,潘金蓮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她怎么會怕武松呢!由此可見,潘金蓮的這個變化,折射出的,是她初見武松時內心的驚慕。她驚訝武大有這么一個好兄弟,心生了愛慕。這就為后文主動勾引武松,做了一個鋪墊。
而武松呢?應該也是驚慕的。只不過,他的這個驚慕跟潘金蓮的有所不同。武松是既驚訝自己的哥哥,居然找了個如此美艷的嫂子,同時,又對如此美貌的嫂子能嫁給自己這樣的哥哥,生出了敬慕。也就是因仰慕了她的人格,而倍加敬重。此時的武松,并不了解潘金蓮的品性。所以這是武松對潘金蓮的一種誤解。另外,武松知道,長嫂如母的人倫禮節,所以,潘金蓮不論怎么推讓,禮是必須要行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初次見面。武松是把潘金蓮當長輩一樣敬重的。潘金蓮卻要竭力把武松和她拉成平輩。同樣的行為,卻揭示出了全然不同的心態。
最后,二人平磕了頭。這樣,潘金蓮既沒有被人倫束縛住手腳,又展現了長嫂的寬仁。給武松留下了一個相當好印象。而武松呢,也表達了自己尊敬長嫂的禮節。
所以,我們必須敬佩作者高超的表現力!
[說話中間,武大下樓買酒菜去了,丟下婦人,獨自在樓上陪武松坐地。看了武松身材凜凜,相貌堂堂,又想他打死了那大蟲,畢竟有千百斤氣力。口中不說,心下思量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著他來!如今看起武松這般人壯健,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想這段姻緣卻在這里了。”于是一面堆下笑來,問道:“叔叔你如今在那里居住?每日飯食誰人整理?”武松道:“武二新充了都頭,逐日答應上司,別處住不方便,胡亂在縣前尋了個下處,每日撥兩個土兵伏侍做飯。”婦人道:“叔叔何不搬來家里住?省的在縣前土兵服侍做飯腌[月贊]。一家里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也方便些。就是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也干凈。”武松道:“深謝嫂嫂。”婦人又道:“莫不別處有嬸嬸?可請來廝會。”武松道:“武二并不曾婚娶。”婦人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虛度二十八歲。”婦人道:“原來叔叔倒長奴三歲。叔叔今番從那里來?”武松道:“在滄州住了一年有馀,只想哥哥在舊房居住,不道移在這里。”婦人道:“一言難盡。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才到這里來。若是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武松道:“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松撒潑。”婦人笑道:“怎的顛倒說!常言:人無剛強,安身不長。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頭,四打和身轉的。”武松道:“家兄不惹禍,免得嫂嫂憂心。”二人在樓上一遞一句的說。有詩為證:
? ? 叔嫂萍蹤得偶逢,嬌嬈偏逞秀儀容。
? ? 私心便欲成歡會,暗把邪言釣武松。]
這段兒,可以分為兩部。
前面部分,是潘金蓮看到武松,便動了心,為達到目的,對武松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包括,年齡,家庭背景,居住環境,行蹤。通過這4個方面的調查,潘金蓮對武松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并竭力勸他回家里住,為自己勾引武松創造條件。
后面部分,潘金蓮就開始對武松繼續火力偵察。
1.先說自己被人欺負,可憐兮兮的,一副想有人保護的情態,再說喜歡武松的雄壯;借機表達自己的對武松的愛慕。
2.見武松說“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松撒潑。”潘金蓮立刻表白,他不喜歡老實本分的,再次向武松示好。
綜合可知,潘金蓮做事,還是很講究策略的,而且頗有心機。
這里,潘金蓮的心里描述,很有味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著他來!如今看起武松這般壯健,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想這段姻緣卻在這里了。”
“想這段姻緣卻在這里了。”說明,在潘金蓮的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她與武大郎在一起是姻緣。頂多是在一起搭伙過日子,而這個搭伙也是別人捏在一起的!
此時此刻,潘金蓮想到的是姻緣,而不是偷情,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說明,她心里一直都在渴望著愛情。
一個女人,沒有愛情的一生是可悲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同情潘金蓮。
我們再仔細想想,就會覺得,她不認為自己跟武大郎在一起是姻緣,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為婚姻需要緣分,緣分的前提是情投意合!
很顯然,潘金蓮與武大郎并沒有情投意合。那么,何來緣分?沒有緣分何來婚姻?因此,在潘金蓮內心,是不承認這個婚姻的!
這也為她將來打破封建婚姻鎖鏈,追求自己的情愛,做了一個鋪墊。
[話說金蓮陪著武松正在樓上說話未了,只見武大買了些肉菜果餅歸家。放在廚,走上樓來,叫道:“大嫂,你且下來則個。”那婦人應道:“你看那不曉事的,!叔叔在此無人陪侍,卻交我撇了下去。”武松道:“嫂嫂請方便。”婦人道:“何不去間壁請王乾娘來安排?只是這般不見便。”武大便自去央了間壁王婆來。安排端正,都拿上樓來,擺在桌子上,無非是些魚肉果菜點心之類。隨即燙酒上來。武大叫婦人坐了主位,武松對席,武大打橫。三人坐下,把酒來斟,武大篩酒在各人面前。那婦人拿起酒來道:“叔叔休怪,沒甚管待,請杯兒水酒。”武松道:“感謝嫂嫂,休這般說。”武大只顧上下篩酒,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的肉果兒也不揀一箸兒?”揀好的遞將過來。武松是個直性的漢子,只把做親嫂嫂相待。誰知這婦人是個使女出身,慣會小意兒。亦不想這婦人一片引人心。那婦人陪武松吃了幾杯酒,一雙眼只看著武松的身上。武松吃他看不過,只得倒低了頭。吃了一歇,酒闌了,便起身。武大道:“二哥沒事,再吃幾杯兒去。”武松道:“生受,我再來望哥哥嫂嫂罷。”都送下樓來。出的門外,婦人便道:“叔叔是必上心搬來家里住,若是不搬來,俺兩口兒也吃別人笑話。親兄弟難比別人,與我們爭口氣,也是好處。”武松道:“既是嫂嫂厚意,今晚有行李便取來。”婦人道:“奴這里等候哩!”正是:
? ? 滿前野意無人識,幾點碧桃春自開。]
這里,有幾個地方很有趣。
1.武大買肉菜果餅歸家。放在廚,走上樓來,叫道:“大嫂,你且下來則個。”
武大為什么叫潘金蓮“大嫂”呢?
據說,這是古人對媳婦尊敬的稱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潘金蓮跟武大在家中的強勢地位。
聯系后面,“武大叫婦人坐了主位,武松對席,武大打橫。”可知,武大家里,是潘金蓮主事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宋朝,女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不像明清時候。
另外,武大叫潘金蓮,她不肯下去。也是她家庭地位高的一個體現。同時,也表現出潘金蓮見了武松,一刻也舍不得挪步的狀態。那種心向往之的情態,昭然若揭。
2.武大原也是個貪杯的人。前文,潘金蓮就報怨武大“每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只是一味喝酒,著緊處卻是錐鈀也不動。”而此時的武大“只顧上下篩酒”。家庭酒席,儼然成了叔嫂對飲,“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的肉果兒也不揀一箸兒?’揀好的遞將過來。”
此時此刻,一邊只顧上下篩酒的武大,是種什么樣的心情?“只顧”二字,便是武大心情的寫照。一個貪杯的人,已經顧不上喝酒了!可見,武大的心里那個美呀!別提有多美啦!估計,自結婚以來,她還從沒見過潘金蓮在家里笑的這么甜,這么美吧?而這一切,都是自己這個好兄弟帶來的!所以,他可能正在想,有了這個好兄弟,他以后的日子,將每天都會是這么美,這么甜,這么其樂融融的。
3.這部分,潘金蓮的一味熱情,周到,全是為促成她與武松的好姻緣做準備。不明真相的武松,把潘金蓮的這一系列關心備至的舉動,全誤會為長嫂對自己的關愛。正是這個誤會,讓武松當晚二話不說,就搬到武大家里來住了。
至此,潘金蓮的第一步目的和計劃,就算完成了。
[作者: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