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繼續前面的?通過一年級試題談數學思維?的話題聊小學生一年級遇到的試題和數學思維的關系,我也是在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的過程逐漸思考出講題思路,或者說逐漸清晰認識到把數學思維教導給小朋友是如此的重要。
????我們今天講一年級小朋友都會學的認鐘點的課程,我記得我小時候父母也教我們認鐘點,“時針認數字,分針數格子”,那時并沒有覺得這和數學有什么關系,認鐘點是一個生活常識,常識到根本就不用什么理論和知識,更不要說什么數學了,死記硬背,熟能生巧。多練多考,鐘點的小時刻度和分鐘刻度就熟記于心了,我們過去就是這樣學的,但現在還要用這些老方法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嗎?
時間和數學到底什么關系?我們可以通過認鐘點來詳細解釋。
????一年級小朋友認鐘點的難度,主要集中在:對于時間的存在的意義并沒有直觀認識,時間本身是一個抽象概念,是人類刻意建立來描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套抽象體系,所以講時間就必須要給小朋友們講什么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和數學的關系。
????我們把表盤刻度拉直后就是時間線(上圖),需要給孩子們耐心講解,時間是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具。 過去所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用加法(+)來表達,比如:現在是9:25,表示了過去了9個小時和25分鐘,也就是加上9個小時,在再加上25分鐘,就等于現在。
????因為認鐘點靠的是時針和分鐘(秒針可以忽略),而表盤一般都會為時針標注數字,所以認時針往往沒有難度,小朋友們直接讀數字就好了。唯一存在問題的就是當時針指到兩個數字中間后,他們該怎么認呢?這要用到上面講的時間是描述過去,現在和未來了,時針運動方向的前面就是未來,表示還沒有到的意思,時針運動方向的后面就是過去,表示已經過的意思。因為認鐘點認的是已經過了的時間,所以只能以時針運動方向后面最接近的數字,為時針點數。例如上圖:表盤上的9點。
????現在再來認分針,分針的難度對于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小朋友來說,確實很難,但我們還是要通過科學的辦法把數學邏輯教給他們,只要明白這其中的邏輯,其實很多思維就是舉一反三了。
? ? 認分針難,就難在需要換算分鐘,因為表盤上標注的是小時的刻度值,所以不能直接讀取刻度,利用我上面拉直的時間線圖,可以告訴小朋友,對于分鐘而言一個大刻度代表5分鐘,一個小刻度代表1分鐘。而要描述當前的時間,就等于描述過去的時間之和,所以最笨但也有效的辦法就是數分針走過的格子有多少個,然后加起來,就等于現在的分鐘時間。
????一個簡單認分鐘的辦法:告訴小朋友12點位置的分鐘是0,3點位置的分鐘是15,6點位置的分鐘是30,9點位置的分鐘是45,這四個表盤固定的分鐘刻度要記牢,然后分針走到哪里就用分針運動方向后面(要解釋后面代表過去,這樣小朋友才能領會)最近的固定分鐘刻度值,加上其他刻度格子值。上圖9:25的鐘點,分鐘值就是15+5+5=25或者15+10=25。
????這個階段的時鐘教學,并沒有強調非5的倍數的分鐘,例如:27分鐘等。所以如果有興趣的家長也可以接著用這個辦法挑戰對于非5的倍數的分鐘的識別。還有就是他們這個年齡段還沒有數字的進制的概念,比如:秒和分鐘是60進制,小時是24進制,所以進制也可以先忽略。
? ? 個人認為這個階段教導認識鐘表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小朋友,時間是描述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方法,而我們要用數學描述當前時間,就是把過去了的時間加起來。當然還有一個非常挑戰的用數學描述當前時間的方法,那就是用未來的總時間減去(-)將要到達的時間。例如:9:55的分鐘數可以用60-5=55。
????小朋友認識鐘表刻度,不能只把表盤的12個小時刻度和分鐘刻度死記硬背下來,而是要學習到時間是代表我們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樣他們才能領會時間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物,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