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詞:馬張留
愛不是貼標簽,愛需要陪伴
一起看月圓,好好吃頓飯
早安和晚安,歲歲又年年
朝朝暮暮,就這樣簡簡單單
愛不是蒲公英,風一吹就散
牙齒和嘴唇,哪有不磕絆
孩子的吵鬧,老人的嘮叨
有了真愛,才懂得彼此陪伴
沒有了陪伴,知己也會變淡
離開了陪伴,承諾化作無言
需要你陪伴時,你總不在身邊
等你有了時間,那個人已不見
我不是貪玩,我需要你陪伴
給我全世界,抵不過你陪伴
需要你陪伴時,你來到我身邊
生活多了成全,有情人不孤單
@歡迎譜曲合作,聯系方式…微信m15722466168
【創作后記】
寫這首歌詞,我的心情比較復雜。
多年前,發現孩子偷玩手機。當我捉住了現行,他說:我不是貪玩,我只是需要陪伴!
這句話,戳痛了我!
相信他不是為了逃避打擊而狡辯,聰明用錯了地方。因為他曾經拿家里的相機,在房間里連續拍攝200多張。
自認為,和他相依為命,我的心底的聲音就是——除了陪伴,我還能給你什么?(我無權無勢,不是富豪,不能讓孩子成為什么二代,少奮斗許多年。他拿什么拼爹!)
說起陪伴,現代物質文明對我的引力,遠不及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捧著手機或開電腦,因為還有任務未完成。2004年孩子出生以后,我的電腦和手機不再安裝游戲,我徹底告別以前的“貴族”生活,不再只為自己而活。我捧著書本或鋪紙寫字,因為我還有心愿未了。隨著年歲漸長,需要了卻的心愿不多啦!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聽到家人或好友的一聲召喚,我可以隨時隨地拋棄任何身外之物。人在,希望就在;感情在,雨后會出現彩虹。
這里面,還有一個人道主義哲學命題。孩子是我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和他一樣,是自然生命體。我也只有幾十年生命,而不會有兩輩子活。如果我把他當成全部,對雙方來說,都不人道。我盡最大的努力陪伴他,是為了讓他逐漸成熟,學會獨立,不再需要家人陪伴。(當然,會有其他人走進他的未來,陪伴著他。)
我曾經喋喋不休地跟朋友解釋“孤獨”與“孤單”的區別。孤單,是一種物理現象,你形單影只,就是孤單的人。孤獨,是心靈的化學反應,你即便身處鬧市,內心可能孤獨。孤獨,任何人都有,或多或少;孤單,卻可以克服,只要你愿意,隨時可以不做“單身狗”,因為別人也有跟你親近的意愿,實在不行,你可以開發,挖掘人家潛意識里的交往需求。
有人會說,不想孤單,是耐不住寂寞的表現。好像不是。我從小孤單慣了,但我不覺得孤獨。一個人在家,喂豬,煮飯,畫畫,一邊哼著歌兒,悠然自得。反而是長大后,身邊總有人來人往,“同行的人先走,后來的人揣測”(姚謙 詞),一行人走路,難免竄前拉后,孤獨感常伴左右。
陪伴,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物與人亦然。比如,項鏈,手表,手機,背包,花草,寵物,大自然,這些物件有緣伴你一程,從有隔到融合,從無限重視到忽視它的存在,你多情也無情。當你享用過它們的陪伴之后,它們被束之高閣,你擁有回憶,而它們呢?它們有一段歷史。許多東西擺在我們面前,它們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400年的黃楊,160年的香樟,你說有多少人欣賞過?一張椅子,你太爺爺坐過,你爺爺坐過,你父親坐過,哪怕一個木楔,都是一堆故事??!一個女人,即便沒有若干“前男友”,總有不少“前朋友”吧,反之亦然。重要的是,Ta現在只陪伴你(不是屬于,沒有從屬關系)。扯遠了!
感恩生命中出現的一切人和物!
感謝你們的陪伴!
你們讓我的生命不那么蒼白和空洞;你們讓我的記憶不那么枯燥和乏味。
今后多多陪伴你們,趁我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