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讀不懂魯迅,讀懂已不是少年。學識淺薄的自己在前后反復讀了幾遍《傷逝》之后 ,才敢下筆寫一寫心中所想。
? 是不是世間所有的愛情都像納蘭容若寫的那般?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我認可也理解,兩個人初見之時,是朦朧而美好的,我們初始看到的是那個完美無瑕的對方,是絲毫沒有沾染煙火氣的對方。當我們開始生活,逐漸的發現,她失去了當時的仙氣,加以現實生活因素所帶來的口角、矛盾、爭吵,內心一股潛在的失望之感逐漸的占據著自己,而忘卻了自己曾許下的山盟海誓。忘卻了人,生生來本就不是完美的 。涓生敗給了現實,或者說是敗給了他內心的劣性,這不僅僅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劣性,也是現在這個時代部分“愛情”的悲哀。
? 但是我并不否認涓生是愛著子君的,他拋棄了子君,只是被現實,被他心中的陰暗面所遮蔽了雙眼,這些負面情緒是直接浮現在他眼前的。而看不到的,是這個姑娘曾為了他大聲吶喊:“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看不到的是為他精心準備的每一頓飯,她溫柔的眉眼,還有經日積月累成為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愛。
? 當他醒悟過來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 我們現在的很多愛情也是這樣,愛著的時候不珍惜,等無法挽回的時候再一個人痛苦流淚,或者默默點幾根煙,喝幾瓶酒,去吐槽愛情所帶給自己的苦痛。
? 其實這種結局我們大可避免的,且行且珍惜這句話我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
? 楊絳先生在寫《我們仨》的時候寫道
“世間好物不堅固,彩云易散琉璃碎”
加以魯迅先生的《傷逝》,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這些美好的東西是真的不堅固的?
? 我覺得閱歷尚淺的我是沒有資格去給這個問題一個確切的答案,只是二十幾歲的我還是愿意去相信愛情的美好,去相信世間這份愛是堅固的。
? 涓生此后余生,看花皆無趣。
? 只因“子君不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