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純美好是世界不能容忍的愚蠢,如果狹隘膚淺是世界追求的成熟,如果冷漠無情是現實所推崇的品質,那么請告訴我,這世界追求的是什么?孩子的童心就這么讓人不屑一顧?
當豐子愷的孩子將他珍藏的史記連環畫裁成一片一片時,他沒有譴責他,只是哭笑不得又覺得有趣。孩子看見他裁紙,記在心中,模仿的裁了珍貴的連環畫,一邊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一邊又以為幫了父親的忙。孩子就像純凈的玉,充滿美好,這樣的孩子,又怎么忍心責怪呢?后來,豐子愷可惜,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就越不復從前的美好了。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牛頓,小時候都充滿好奇心,擁有很多奇思妙想。反觀,一個家庭的孩子淘氣,把一塊金表拆的不成樣子,家長生氣,把孩子臭罵一頓。教育家陶行知說:“哎呀,中國的愛迪生被你罵沒了。”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他們的創造力,豈是一塊金表可以換來的?中國現在孩子都沒有創造力,被從小老師家長的“標準答案”訓練得千篇一律,我們的國家正在失去創新的“孩提王國”。孩子是民族的未來,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教育問題,卻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導演黑澤明,曾經遇到過影響他一生的老師小介川一郎。年幼的黑澤明智力發育遲緩,受到同學老師的嘲笑十分自卑。而小介川老師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人,他帶的美術課上不規定題目,只畫你想畫的。黑澤明的畫因為創意受到老師的表揚,他變得熱愛上學,尤其熱愛上美術課,他的畫很快變得數一數二,其他成績也隨之上來。但是,小介川老師被調走了。新來的美術老師對黑澤明的創意大肆批評,黑澤明又變成那個不愛上學的學生。
孩子的心靈是充滿創造又清澈敏感,是一張白紙,是最好的創作背景。我們的文學藝術,乃至科學技術,要有創新意識,就要從孩子的童心抓起。孩子從年幼時就循規蹈矩,墨守成規,長大了何談創新?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注定不能在未來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應該保護孩子的心靈寶藏,保護好我們的創新源泉。
網絡上常常爆出00后如何如何,讓我們震驚。現在孩子早熟,社會上的那些大哥大姐打架,三角戀學了個十成。而本應該屬于孩子的好奇,對自然的美的依戀,就像魯迅先生在百草園里和蟋蟀鳴蟬何首烏相處的情景,再也不見了。心里全是網吧里玩電腦游戲的煙霧繚繞,男女生之間的感情糾纏。童心都去哪里了?本是最干凈的兩小無猜,混入了成人社會的污濁,催人感慨。
愿每個孩子都懷著一顆美好的童心,愿我們每個人都童心未泯活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