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第二周海洋生物賞析

三角招潮蟹

四角招潮蟹

糾結清白招潮蟹

招潮蟹分布圖

《低地》77頁(簡體中文版),第三段。

招潮蟹是101種蟹類動物的統稱。交配前,雄性能揮舞大螯作各種炫耀表演,招引雌性,在潮間帶活動時似招喚潮水,故名招潮。

頭胸是甲梯形。前寬后窄,額窄,眼眶寬,有一對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眼柄細長。在覓食時,兩只眼睛高高豎起,觀察周圍動靜。一旦發現情況,就迅速撤離。

雄的顏色較雌體鮮明,顏色包括珊瑚紅、艷綠、金黃和淡藍色。

招潮蟹棲居在鹽和苦咸水的海灘,在泥濘的領域生存。營穴居生活,洞穴是此類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陸各類捕食者的侵襲,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陽直射。蟹類的挖掘行為顯著改變了微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質(滲透性、土壤硬度等)。蟹洞增加了土壤表面積,促進土壤氧化,土壤、營養的垂直運輸和水、氣循環。此外,蟹洞密集區(蟹床)也是有機碎屑的大面積停留區,能夠富集含有機質的細粒。

廣泛分布于全球熱帶、亞熱帶的潮間帶,是暖水性具群集性的蟹類。在溫、熱帶海灣數量很多。北美的常見種如好斗招潮蟹、信使招潮蟹和紅節招潮蟹,見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新英格蘭到墨西哥灣沿岸各州。

招潮蟹的活動始終以它的洞穴為中心,當它爬出洞穴到外邊行走時,常常將它的洞穴作為參照物。以視覺和聽覺作為通訊工具。然而,洞穴附近經常淤積起一些潮水退去后形成的沙堆,招潮蟹會因視線被擋而看不見自己的洞穴。

招潮蟹回巢時不會像其他動物那樣尋找路徑上的標記,而是依賴于它大腦中天生具有的數學計算能力。招潮蟹每走一步,都會重新計算洞穴的位置、所走的步數和這些步子的方位招潮蟹隨著潮水的漲落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可謂潮退而出,潮漲而歸。

除此以外,它們還能準確無誤的日夜變色。每一天,招潮蟹的體色都會隨白天黑夜交替變化。每當夜晚,其體色變淺,白天則深而鮮艷。體色對比最明顯的時間,恰恰是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的時刻。


硅藻

硅藻結構圖

《低地》77頁(簡體中文版)

硅藻(拉丁學名:Diatom),囊泡藻界硅藻門單細胞植物。它常由幾個或很多細胞個體連結成各式各樣的群體。主要分布于溫帶和熱帶海區。

植物體單細胞,或由細胞彼此連接成鏈狀、帶狀、叢狀、放射狀的群體,浮游或著生,著生種類常具膠質柄或者包被在膠質團或膠質管中。

硅藻是一類最重要的浮游植物,分布極其廣泛,不管是海洋、淡水、汽水、泥土及潮濕的表面上均可發現。大部分生活在開闊的遠洋水域,當然也有的像膜一樣生活在海底砂礫上,更有能在僅僅是潮濕的大氣中存活的種類。硅藻的一些種甚至會布在2公里的高空。。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蹤跡,尤其是在溫帶和熱帶海區。因為硅藻種類多、數量大,因而被稱為海洋的“草原”。

主要價值:

釋放氧氣,它們靠光合作用將海水中的無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物。地球上有7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釋放出來的,浮游生物每年制造的氧氣就有360億噸,占地球大氣氧含量的70%以上。

海洋初級生產者

硅藻是魚、貝、蝦類特別是其幼體的主要餌料,它與其他植物一起,構成海洋的初級生產力。 硅藻還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漫長的年代,那些在海底沉積下來的以硅藻為主要成分的沉積層,逐漸形成了經濟價值極高的硅藻土。

危害

赤潮:海洋環境如果受到富營養污染或其它原因,常使某些硅藻如骨條藻、菱形藻、盒形藻、角毛藻、根管藻、海鏈藻等生殖過盛,形成赤潮,使水質惡劣,對漁業及其它水產動物帶來嚴重危害。


有些硅藻(如根管藻)生殖太盛并密集在一起,可阻礙或改變鯡魚的洄游路線,降低漁獲量。

塘鵝

塘鵝

塘鵝飛翔圖

《低地》78頁(簡體中文版)

塘鵝是鵜形目鵜鶘科鵜鶘屬8種大型游禽的統稱。塘鵝體形較大,體長140~175cm。體形粗短肥胖,頸細長。通體白色。喉囊大且具有彈性。棲息于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河流和海濱。

塘鵝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岸上曬曬太陽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鵜鶘的目光銳利,善于游水和飛翔。即使在高空飛翔時,漫游在水中的魚兒也逃不過它們的眼睛。如果成群的塘鵝發現魚群,它們便會排成直線或半圓形進行包抄,把魚群趕向河岸水淺的地方,這時張開大嘴,鳧水前進,連魚帶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閉上嘴巴,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鮮美的魚兒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頓。

北美鵜鶘有遷徙習性。褐鵜鶘繁殖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

塘鵝通常成群繁殖于島嶼,在一個島上可能有許多小群塘鵝。小塘鵝的孵化和育雛任務,由父母共同承擔。當小塘鵝孵化出來后,塘鵝父母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塘鵝食用。小塘鵝再長大一點時,父母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塘鵝將腦袋伸它們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有時小塘鵝就站在父母的大嘴里吃食。


海豚

海豚

海豚

《低地》78頁(簡體中文版)

海豚(拉丁學名:Delphinidae)是鯨目海豚科動物的統稱。海豚體長約1.5~10米,體重50~7000公斤;軀干呈紡錘形,體型圓滑、流暢,皮膚光滑無毛,頭部特征顯著,喙前額頭隆起,有彎如鉤狀的背鰭;某些海豚體表有醒目的彩色圖案,另一些則是較為單調的顏色。其記憶力良好,有著溫和友善、活潑好動的性格,體矯健而靈活,善于跳躍和潛泳,擁有發達的聲吶系統,在水中和空氣中均有極好的聽力,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類、烏賊等。

其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洋及河流中。

海豚不像其他鯨類那樣長時間深度潛水。游速快并帶有雜耍特征。

豚泳是海豚科動物獨有的游泳方式,整個身體以小角度躍離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這是區別海豚和其他鯨目動物的方法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鯨類動物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采用這種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時30-40km左右,個別種類的海豚時速可以超過55km/h,并能維持很長時間,是海洋中的長距離游泳冠軍。

主要棲息于熱帶的溫暖海域,但也有一些比如露脊海豚(Lissodelphisspp.)更喜歡寒冷水域。通常生活在淺水或至少停留在海面附近。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海平面上漲引發的降水、水溫和鹽分等等生態環境變化,特別是部分沿海水溫在短短半個世紀上升了3~4攝氏度,變化之快,使海豚們應接不暇,無所適從。

座頭鯨

座頭鯨

座頭鯨

《低地》78頁(簡體中文版)

座頭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須鯨科座頭鯨屬海洋哺乳動物。它的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其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座頭鯨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它的頭相對較小,扁而平,吻寬,嘴大,嘴邊有20~30個腫瘤狀的突起,有趣的是每個突起的上面都長出一根毛,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全都沒有毛。

背鰭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故得名“座頭鯨”,也叫“弓背鯨”或者“駝背鯨”。

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洄游期不進食。游泳速度較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游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游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后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后滾翻動作。它可以鉆入水中快速潛水游動,僅用幾秒鐘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里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




鯛魚

鯛魚

銀鯛又名白鯛

《低地》79頁(簡體中文版)

鯛魚(英文名:Snapper)是鱸形目麗魚科動物。 其一般體高側扁,長五十厘米以上,體呈銀紅色,有淡藍色的斑點,尾鰭后綠黑色,頭大、口小,上下頜牙前部圓錐形,后部臼齒狀,體被櫛鱗,背鰭和臀鰭具硬棘。鯛魚富含蛋白質、鈣、鉀、硒等營養元素,能為人體補充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廣泛地分布于止水、運河及流速緩慢的深河中。

鯛魚實行了“一夫多妻制”。它們一般以一二十條組成一個大家庭,由一個雄魚為“一家之主”,其余的都是它的妻子。如果雄魚死了,雌魚就會顯得六神無主,慌亂不堪。但沒過多久,便有一條最強壯的雌魚會變成雄魚,充當新“丈夫”。一條雄鯛魚死了,“妻子”們悲傷地在它的周圍游動著。游著游著,其中一條體魄健壯的“妻子”由雌性變成了雄性,充當“一家之主”,帶領眾“妻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為什么鯛魚會由雌變雄呢?原來,雄鯛魚身上長著鮮艷的色彩,這種色彩在水下發出特殊的信號。雌魚對這種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魚的光色消失,身體最強壯的雌魚神經系統首先受到影響,隨即在它的體內分泌出大量的 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長成,鰭也跟著變大了,就變成了一條雄魚。


海星

海星

海星

《低地》80頁(簡體中文版)

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非屬魚類。體扁,星形。具腕?,F存1,800種,見於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種類最多。輻徑1~65公分,多數20~30公分(8~12吋)。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蓋;下面的溝內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盤),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溝進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種類的胃能翻至食餌上進行體外消化,或整個吞入。內骨骼由石灰骨板組成。通過皮膚進行呼吸。腕端有感光點。多數雌雄異體,少數雌雄同體;有的行無性分裂生殖。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星綱(Asteroidea),下分海燕和海盤車兩科,不過人們都俗稱其為海星或“星魚”。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物。

它們通常有一個中心盤和5個武器。反口或上表面可以是光滑的,粒狀或刺狀的和覆蓋有重疊板。許多物種在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或橙色,顏色鮮艷,有些是藍色,灰色,褐色或黃褐色的。海星有操作的腳管,口服或下表面的中心處由一個液壓系統和嘴。他們是機會主義捕食者,大多是對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食肉動物。

捕食時常采取緩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獵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獵物并將整個身體 包住它,將胃袋從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讓獵獲物在其體外溶解并被其吸收。海星腕足的末端有一個眼點,是它的光線感覺區。海星身上有很多可以察覺水中食物來源,很快找到食物。

巖藻

巖藻

《低地》81頁(簡體中文版)

巖藻(rockweed),為數種褐藻之俗名。包括墨角藻屬(Fucus)、馬尾藻屬(Sargassum)藻類。

墨角藻屬藻類常見于北溫帶的巖石海岸和鹽堿灘中。具囊狀漂浮器及用以固著于巖石的固著器,葉狀體為黏液覆蓋,可抗乾旱和溫度變化。

馬尾藻屬藻類有150種。適應於熱帶環境,大多自由漂浮,也有許多種附著於岸邊巖石。馬尾藻海即因海面布滿以漂浮馬尾藻(S. natans)為主的褐藻而得名。馬尾藻的葉狀體高度分枝,具有中空的漿果狀氣囊,擬葉體葉片狀,邊緣鋸齒狀,故又稱海冬青。

海萵苣

海萵苣

《低地》82頁

孔石莼 Ulva lactuca L.,亦稱海白菜、海青菜、海萵苣、綠菜、青苔菜、綸布,屬常見海藻。片狀,近似卵形的葉片體由兩層細胞構成,高10—40 厘米,鮮綠色,基部以固著器固著于巖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間帶,生長在海灣內中、低潮帶的巖石上,冬春采收,可供食用,鮮食或漂洗曬干。



加工切好的海帶



海帶(學名:Laminaria japonica,又名:江白菜),海帶科海帶屬植物。其集中長于太平洋西北部, 海帶呈褐色扁平帶狀。

海帶屬于亞寒帶藻類,是北太平洋特有地方種類,大西洋也有一些海帶分布。海帶大部分都分布于北半球,同時南半球也有少量分布,一般多生長在潮下帶海底巖石上。海帶生長主要受溫度、光照影響、營養鹽和植物激素等等因素影響。

鵲鴨

鵲鴨

鵲鴨(學名:Bucephala clangula)中型鴨類,體長32-69厘米,體重0.5-1千克。嘴短粗,頸亦短,尾較尖。雄鴨頭黑色,兩頰近嘴基處有大型白色圓斑。上體黑色,頸、胸、腹、兩脅和體側白色。嘴黑色,眼金黃色,腳橙黃色。飛行時頭和上體黑色,下體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別。


雌鳥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頭和頸褐色,眼淡黃色,頸基有白色頸環;上體淡黑褐色,上胸、兩脅灰色;其余下體白色。

主要棲息于平原森林地帶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與流速緩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與水塘。泳時尾翹起。

分布于北美北部、西伯利亞、歐洲中部和北部、亞洲等地。

鵲鴨卵


繁殖在北半球北部的廣大地區,一般在靠近森林或森林中富有水生動物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上繁殖。對多在冬季末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形成,也有在到達繁殖地后才成對。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水域岸邊天然樹洞中,特別是楊樹、樺樹、橡樹等樹洞多被利用。喜歡利用舊巢,如無干擾或巢未被破壞,常被多年利用。

針尾鴨

針尾鴨

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游禽,屬水鴨類。體長43-72厘米,體重0.5-1千克。雄鴨背部滿雜以淡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橫斑,頭暗褐色,頸側有白色縱帶與下體白色相連,翼鏡銅綠色,正中一對尾羽特別延長。雌鴨體型較小,上體大都黑褐色,雜以黃白色斑紋,無翼鏡,尾較雄鳥短,但較其他鴨尖長。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只的集群。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部分散落的谷粒。廣布于歐亞大陸北部、北美西部。越冬在東南亞、印度、北非、中美洲,少數終年留居南印度洋的島嶼上。

海鷗

海鷗

海鷗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鷗。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白尾,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海鷗身姿健美,惹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樣晶瑩潔白,海鷗是候鳥,分布于歐洲、亞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

海鷗是最常見的海鳥,在海邊、海港,在盛產魚蝦的漁場上,成群的海鷗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覓食,低空飛翔、喜歡群集于食物豐盛的海域。海鷗除以魚蝦、蟹、貝為食外,還愛揀食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故海鷗又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港口、碼頭、海灣、輪船周圍它們幾乎是常客。


燕鷗

燕鷗

鳥綱,鷗形目,鷗科,燕鷗亞科大部分鳥類的通稱;或專指燕鷗屬(Sterna)各種。因與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

燕鷗是燕鷗科的海鳥,以往被看為鷗科下的一個亞科。燕鷗與鷗及剪嘴鷗是一個血統分支,全世界都有它們的蹤跡。 世界共有32種,中國有8種。分布幾遍全球,絕大多數分布于熱帶、亞熱帶。是鷗科中體型較小的類群。嘴形細長,嘴峰形直或幾乎直形,不成弧狀;腳短而細弱,趾間蹼不呈深凹狀;尾較長,超過翅長?,呈深叉狀。常結群在海濱或河流活動。巢置于沼澤地的砂土窩中。

燕鷗它是動物中的"飛遠冠軍",可以不費力的從南極洲飛到遙遠的北極洲地區,行程17600多千米。

燕鷗是海鷗中的一種。一般海鷗可分為兩類:尾巴圓形的一類為鷗,而尾巴叉形像剪刀的一類則為燕鷗。鷗類以死魚蝦為食,取食行為類似于禿鷲;而燕鷗則以活魚蝦為食。但是它們都是優秀的飛行家,腳上長著蹼和防水的羽毛。

磯鷂

磯鷂

磯鷸(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英文名:CommonSandpiper)是鷸科 磯鷸屬 的水鳥。下體白,胸側白色延伸入肩部。繁殖于古北界及喜馬拉雅山脈;冬季南飛至非洲、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并遠至澳大利亞。喜歡吃昆蟲、螺類、蠕蟲。繁殖5~7月,營巢于河邊沙灘草叢中地上,每窩產卵4~5枚。

棲息于沿海灘涂和沙洲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稻田及溪流、河流兩岸。行走時頭不停地點動,并具兩翼僵直滑翔的特殊姿勢。性孤僻。

繁殖于古北界及喜馬拉雅山脈;冬季南飛至非洲、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并遠至澳大利亞。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灰鷺,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中極為常見的水鳥。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

分布于非洲、馬達加斯加、歐亞大陸,從英倫三島往東到遠東海岸和薩哈林島和日本,往南到朝鮮、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國和中南半島一些國家。

藍鷺

大藍鷺(Great Blue Heron)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種涉禽。它全身大部分羽毛呈灰藍色,胸口和背部有絲狀羽飾。它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鷺鳥,翼展可以達到驚人的2米。大藍鷺生活在開放的海岸、濕地、沼澤、河岸和湖畔等有淺水的地方。

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秋沙鴨(拉丁學名:Mergus squamatus),鴨科秋沙鴨屬動物。秋沙鴨[Mergus;mergansers]亦稱廢物鴨(trash duck)、鋸喙鴨(sawbill)或魚鴨(fish duck)。

雁形目(Anseriformes)鴨科(Anatidae)秋沙鴨族(Mergini)秋沙鴨屬(Mergus)的幾種鳥類。雖然大多生活於淡水,但與番鴨和金眼鴨一同歸入秋沙鴨族(一個海鴨族)。秋沙鴨是體長、有冠的潛水鳥。肉味腥臭,故俗稱廢物鴨。

除稀有的巴西秋沙鴨(M. octosetaceus)外,均棲息在北方地區。普通秋沙鴨(M. merganser)與綠頭鴨大小相似,雄鳥無明顯的羽冠;營巢於北溫帶至亞北極附近的樹洞中,越冬於南方河流。

燕千鳥

燕千鳥

埃及鸻 (學名:Pluvianus aegyptius):別稱鱷鳥、牙簽鳥、燕千鳥。主要生活于尼羅河流域等水邊,由于經常以尼羅鱷的牙縫食物殘渣與寄生蟲為食,所以又叫鱷鳥、牙簽鳥。

體長22厘米,翼展47-51厘米,體重80-92克,為中型涉禽。眼先被羽;嘴細而直,體羽主要是黑、白、灰、淺黃4種顏色的羽毛組成,遠遠望去,特別醒目。成對或結小群。主食蠕蟲、昆蟲或其他水生動物,也吃植物。多在地面營巢。棲息于水邊、沿岸或內陸。性怯懦,但善于活動。候鳥。雛鳥為早成性。雌雄鳥相似。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從塞內加爾到埃塞俄比亞、扎伊爾、烏干達、剛果、安哥拉下游流域。

八哥

八哥 (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體長23-28cm。通體黑色,前額有長而豎直的羽簇,有如冠狀,翅具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為明顯。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腳黃色。

噪鵑

噪鵑(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杜鵑科噪鵑屬的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無危物種。 噪鵑屬中型鳥類,尾長,背、翅上覆羽及飛羽,以及尾羽常呈橫斑狀排列。頦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點。其余下體具黑色橫斑。噪鵑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南太平洋諸島、臺灣島以及中國內地的自四川東向秦嶺至淮河、長江口及這范圍以南大陸、海南等地,活動于樹木茂盛的地方、從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邊的疏林都有蹤跡。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

貓頭鷹

貓頭鷹(學名:Strigiformes),脊索動物門鳥綱動物,它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其大多棲息于樹上,部分種類棲息于巖石間和草地上。 本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相對于頭部碩大的雙目均向前是本目鳥類共有且區別于其他鳥類的特征,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本目鳥類俗稱貓頭鷹。

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于樹叢巖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貓頭鷹的食物以鼠類為主, 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

紅隼

紅隼


紅隼(Falco tinnunculus),隼形目隼科隼屬,體長約34cm,在猛禽里屬于小型猛禽,雌鳥明顯比雄鳥大一圈(對于所有猛禽而言,雌鳥都比雄鳥要大)。棲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曠野、森林平原、山區植物稀疏的混合林、開墾耕地、曠野灌叢草地、林緣、林間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曠野、河谷和農田地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19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382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3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16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12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92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5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69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2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2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6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6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7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13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8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92評論 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