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學畫畫了!
今天快到下課時間,我走進了國畫教室接妞。她還在畫大幅的成品作業,大部分已經完成,還差點枝干,應該很快就能結束了。但是,只見她拿著毛筆,一直不動手。“你不照著上面畫嗎?”我指著臨摹的畫說到。內心在繼續補充,就差一點點了,趕緊照著畫呀,已經12點多了,畫完我們要回家吃午飯了!你也不是第一次畫枝干了,應該很容易、很快的呀!然而,她卻遲遲不動筆,直到老師過來指導后,才開始下筆。但是,似乎畫太粗了,而且不夠自然……我有點看不下去,但是忍著,沒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而是說“下面的,你就照著繼續畫吧!像這樣、這樣……”沒想到,此刻的她一臉焦慮和生氣,嘟囔著嘴。我盡量輕柔的問到,“怎么啦?”她什么話都不說,眨巴了眼睛,繃直著身體,甩手剁腳,用身體語言在告訴我“我不開心!我很生氣!”“你可以告訴我究竟怎么了?或者你想說什么?”她依舊如此,用行為代替語言,表達著自己的不滿。幾個來回,我的耐心也快耗盡,“你能說話嗎?用語言來告訴我?!”我邊說著,邊環顧了下四周,見同學和老師都在現場,心想她可能不想在大家面前說出來吧!于是放下東西,把她拉出教室,“來,和我說說,到底怎么回事?”“都是你不好!你批評我!”“哦,有嗎?”我自己并沒意識到,雖然內心是有覺得她畫的“不好看”,但是我一直在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說出來,沒想到她還是感受到了。“還有老師!大的畫(作品)都是老師畫的,都不是我畫的!我不要學畫畫了!”聽到這里,我很震驚!要知道,她每次因為課外班鬧情緒時,都會說所有的班都要停,但是唯獨畫畫要保留,因為這是她最喜歡的!而現在,她居然說要停掉最愛的畫畫課!可見,她這次受了多大的影響!“所有的都是老師畫的嗎?”我問到。“也不是”,她語氣緩和了一些,“小作品是我畫的,大的(作品)只有鳥和石榴是我畫的,葉子、枝干都是老師畫的。老師有過來指導,后面就幫我畫了!”原來如此,她非常在意作品中自己畫的比例有多少。只要有他人的“代勞”,她都不喜歡,都不接受!“好的,我明白了!那我們先畫完,回家吃飯好嗎?”她同意了。
收拾完畫具,我們撐傘從教室出來。“我不喜歡下雨天!心情會不好!”她嘟囔著,“加上今天發生的事,更不開心了!”“今天你不開心,是因為老師幫你畫了,另外媽媽批評你了,是嗎?”“嗯!”“那下次,你沒畫完,我就不進來,可以嗎?”“不好!你可以進來,但不能說話!”“哦,好的。那下次我們只看不說。”我回應道。“那老師怎么辦呢?”“下次讓老師不要幫我畫!”“那讓老師口頭指導你,只在她的樣例上面畫,不畫在你的作品上,可以嗎?”“可以。”聽起來,她已經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我她希望我們該如何做。
心情好起來了!
中午回家吃完飯后,我打算帶著妞把上午的事情記錄下來,因為我感受過記錄的“力量”!我抽了一張白紙,拉著她來到書桌邊,把白紙攤在桌上,“我們來把你今天生氣的事情畫下來吧!是你來畫還是我來畫呢?”我內心知道,只有自己動手,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執行起來,也更有效果!但是,我不能下指令,而要把選擇權交給她。妞指了下自己,表示自己來畫。“好的,那就你來畫吧!”只見她去書柜找了本簡筆畫出來,讓我來選圖。“如果我選擇的話,我就畫一個生氣的表情”我說道。“像這樣嗎?”她立即翻到了一個生氣的表情。我看了一眼,確實挺貼切的。“但是我不想畫這個”,她翻到了有很多小女孩的那一頁,讓我選。我隨便選了一個。“好,我先用鉛筆畫!”她開始找鉛筆了。“不用鉛筆,直接用彩筆吧!”我一心想讓她戒掉打草稿的習慣。“不要,我就要先用鉛筆畫!”我猛然想起自己也有這么一個打草稿的階段,就放棄了勸說。順氣自然吧,接納當下的狀態,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然后她拿起鉛筆在紙中間畫起了小女孩。“哎,這個小女孩的表情為什么是笑臉?不應該是生氣的表情嗎?”我問道。“待會你就知道了!”她狡黠的一笑,動手畫了一個往上的箭頭,又開始畫一個小女孩的頭像。我仍是不解。她繼續畫著,然后在臉部畫了一個生氣的表情。“看到了吧!我原來是開心的,后來變生氣了。”她解開了謎底。“哦,原來是這樣!”“好,下面我們來畫主干吧!”我引導說,“要畫你生氣的原因了吧?”妞眼珠子一轉,嘴角微微上翹,我就知道她又想到了新式主干的畫法了。自從我以前夸獎她的主干有創意,她就非常得意,持續著她的創造力!我打算繼續暫緩和她講繪制規則,讓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果然,她從女孩的辮子開始,用“麻花辮”來引出第一個主干,寫上了“原因”。“第一個原因,你是想寫媽媽的呢還是老師的呢?”“老師”,她說道。我打算提示她支干如何畫,結果她畫了一條豎線,來作為主干和支干的分界線。后來,她靈感一現,把豎線擦了,畫上了蝴蝶結,自我滿足的點了點頭,我看了也覺得自然了很多!然后在上面寫上了“老師”。然后繼續補充內容,“幫忙”“畫畫”。“你生氣是因為老師幫你畫畫嗎?還有其他嗎?”她搖了搖頭,“好吧,這邊就寫完了!下面一個原因是媽媽了,對吧?”我本來打算讓她在原因下面繼續添加一個分支,沒想到被她拒絕了。她在原因后面添加了一個“1”,然后從小女孩的左側,畫上了同樣的主干,寫上了“原因2”。原本我想糾正她,因為她畫的和我腦中構想的不一致,但很快我克制了自己。她繼續寫到“媽媽”“打斷我”,看到這里,我很差異,她原本早上說我批評她,沒想到寫下的卻是“打斷我”。“原因就是媽媽打斷我嗎?還有其他嗎?”我和她確認道。“沒有了。”“那下面我們來想想,這2個的解決方法,或者說你期望我們該怎么做?”妞思考了一下,從小女孩的手部位,拉出了一個花朵式的主干,并在上面寫了“解決方法”,并標了一個“1”。頓了一下,她又從原因那邊拉了一條線到“解決方法1”。“這表示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妞主動解釋道。其實,我正納悶,從來沒教過她畫連線,為什么她會想到這樣畫?沒想到她主動告訴我了,原來畫連線,是如此的“順其自然”!然后,她同樣考慮了下主干和支干的分割點,這次她打算用“葉子”來表示,后面寫上了“老師只說”,“不幫忙畫”。我看了,覺得這個邏輯結構不太好,想糾正她,但還是忍住了……畫完之后,她開始畫原因2的解決方法了,寫上了“媽媽”“只能站”“不說話”。看到這里,我驚喜的發現,她把人物和動作分開了,看來她的大腦也在思考,在進步呢!“我覺得畫了思維導圖,現在心情好像變好了!”她邊畫邊感慨的說。我聽了,很是欣慰,雖然我知道導圖確實有這個作用,但是與其嘴上告訴她,不如她自己感受一遍來得深刻!
“好了,下面給它們上色吧!每一組主干和支干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你來選擇。”現在孩子大了,我想慢慢開始強調規則了。她思考了一下,挑選了4支筆。“你打算怎么分配顏色呢?”我繼續引導道。她邊思考,邊排布幾支筆,決定之后,把它們豎在每組分支上。“哦,原來你打算這樣分配啊!”心里感嘆到,沒想到她的顏色搭配還是冷暖分布的!
“好的,那你開始涂吧!記住,每組里面可以加點其他顏色,但是必須以你挑選的顏色為主。”于是,她思考了下點綴的顏色,就開始涂色了。
作品完成后,她揚起了畫紙,笑容掛在臉上!
后記
這次原本是想讓孩子畫圖做記錄的,沒打算限定形式。沒想到她第一想到的還是導圖。不過,最后的結果是我們雙方都滿意的。我看到了她內心真正在意的地方,也了解了她對我和老師的期望,還意外的看到了孩子很強的邏輯性!而她也通過畫圖,抒發了自己的情緒,心情變好了!
另外,從引導方式上,我也學著對孩子“放手”,讓自己接納孩子的狀態,不強制灌輸自己的觀念和想法,營造好一個創造性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