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星期五 江蘇淮安 晴
第一則日常:
因為宿舍“不可調和的矛盾”,四個大二女生齊刷刷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各自說起自己在宿舍的困擾,有因為不遵守《宿舍公約》的行為,有因為看視頻不帶耳機影響他人休息,有不知道對方外出打工晚歸留門的等待,有經過三個月磨合依然無法適應的困擾,一時間在我面前個人的立場都非常鮮明,嘰嘰喳喳各說各自的感受。
那怎么辦?不同脾氣和生活習慣的同學磨合、斗爭、諒解、反復、冷戰等惡性循環后怎么改善人際關系,怎么處理宿舍相處之道。
我理解這四個女生的感受,也指明這些情緒的產生都是一些生活瑣事導致,需要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自己在宿舍里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和悅納對方,我建議她們晚上四個人安靜地開次會,商量一下拿出一個方案。
第二天,四個女生再次來到我的辦公室,合理解決的方案讓四個人握手言和。
第二則日常:
欠費名單上有一名大三學生欠費一萬多,找其了解情況,知道該生第一次將大二的學費胡亂花掉,當初我和他交流過,他發誓痛改前非,也主動和家長坦白了自己的錯誤,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其父親將錢第二次打給他后,他忘記了承諾,又“習以為常”地花費掉了,當著他的面我和他的父親聯系,一頭是暴跳如雷嚷嚷孩子太不守信建議退學回家生氣極了的父親,一頭是終于案情曝光無地自容兩次失信羞愧難當的學生。
那怎么辦?讓生氣的父親先平靜下來,讓犯錯的同學回憶清楚這筆錢到底花在哪里,應不應該花這筆錢,接下來應該補救自己的誠信。
第三天,這個無比后悔的孩子遞交了自己的承諾書,我和他說其實所有的行動才是真的,紙上的承諾僅僅是紙上的文字,沒有實際行動都是空白,和他父親商量過,因為家庭緣故欠下的大三學費第一時間補繳,大二的學費需要他自己去親戚的工地上打工,先預支費用,寒假去工地工作賺回來,人生的教訓是需要警醒的,更是需要行動去改變的。
第三則日常:
學校對大一、大二的學生晨練有打卡要求,必須達到規定的次數才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 但是總有一些學生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缺席次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規定的次數,找到其本人總是以“忘了”、“沒有起得來”、“不舒服”為借口。
在大課間,總有個別學生因為這樣的問題被輔導員找來,說明情況。
——————
如此種種,涉及到學生學習、生活、情感、消費、交往等等的問題都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日常,請假要找輔導員,開學籍證明要找輔導員,宿舍大功率電器收了要找輔導員,醫保卡要找輔導員,輔導員和學生一次次的交流、服務中,也慢慢地、靜靜地溜走了時光。
在學生的周圍,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存在,他的名字叫高校輔導員。
情系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為學生的成績獲獎而欣喜驕傲,
為學生的低迷困惑而絞盡腦汁,
學生如同一棵棵禾苗,
日常忙碌的園丁,
澆灌、呵護、助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