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想憤怒的吶喊“莫欺少年窮!”,然而,只得撇撇嘴,暗自吐槽“欺負我讀書少”。
? ? ? ?起因是洗心革面,立志讀書,雖有了讀得越多越深感世界之廣闊,自身之渺小的心理準備,但卻是難以預料的又一次重擊。
? ? ? ?猶記得去年的一次面試,那時的我忐忑,躊躇,是求職而就不得的焦躁與失落,是對未來美好希望的憧憬與不安。前一天做過了筆試,不甚理想,卻是驚喜的到達了面試,一夜未睡,將筆試中不會的題百度了一下,始終有一個概念沒有搜索出來,那是一道分析題,要求用規定的方法,但是我卻只知道另外一種名字類似的,當時還在懷疑是否題目有些許出錯。結果第二天,面試官正好就著此題問我,我老實的告知我的猜想,結果被詢問你們就只學這一種嗎?還侃侃而談試題中的那種,我只當自己知識落后,只知舊歷不知新年。
? ? ? ?然當我翻開那本書,看到某一行時,我卻發現當初的兩種方法不過是一種,而我不過是只知其一種名稱,我不知道當初的面試官是什么樣的心態詢問我的所學,是對我理論基礎的試探亦或是其實不過是只知道另一種名稱卻特意顯擺,但我此刻卻只有一種感覺,當初的我因為學歷的自卑,對于所學難免氣短,我承認我學的不扎實,竟不知別名,但是依舊記得當時的窘迫,現在看來,正如人們常愛調侃的那句“欺負我讀書少”。
? ? ? ?究其根本,正是我的“無知”帶來的。可見在與人交流某些專業知識時,知識有時亦是尊嚴,不是要證明自己多么的博學多識,而是最起碼在別人否定你時,它是證明你自己的最有利的證明。依舊想說那句“莫欺少年窮”,少年時窮亦有出頭之日,少年時讀書少何愁來日讀書多?不過是比我多吃了幾年飯,多在社會里打了幾個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