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國維,浙江海寧人,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另外三人為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是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是融會中西、學貫古今的一代大儒。他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學、考古學等頸域成就卓越,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學術的開創者”。梁啟超贊其“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而郭沫若先生則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大師千古
??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常為人們津津樂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梅,為伊消得大憔悴’,此策二境界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
?矛盾的時代塑造矛盾的人物,王國維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國社會處于激蕩變革之際,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時代。在中國古代文化里濡染了數十載的王國維、有意無意中將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整個清朝的文化認同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他身在民國,心系前朝,器戀典章文物,留戀那些遠去的消逝的舊文化。時代風云,世事滄桑,家國禍亂,文化失落……這一切是他剪不斷、理還亂的刻骨銘心的痛,觸動他“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的無限惕悵。當他熱愛的舊文化在時代的烽火中“無可奈何花落去”,當他歷經了執著的追求,痛苦的彷徨,深深的矛盾,重重的苦惱后,最終選擇了平靜地接受湖水和死亡的洗禮,以肉體的消逝換取精神的永生。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上時,王國維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言,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給中國知識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和不解之迷。
?王國維之博學之創新是獨樹一幟的。治學境界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愛國之心更是顯而易見的。大師千古,國學永昌!
逗霸欠之 六月四日作 北清書苑 丁酉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