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又是一年新學期開學的時間,校園里來來往往的有稚嫩的大一新生、有剛升大二大三的、還有混成老油條的大四的,唯獨不見6月份剛在校門口扔完帽子拍完照的那撥人。
嗯,我就是去年6月份那撥人里面的一個。
如今,再也不用去學校交學費,再也不用上那些枯燥無聊的課了,再也不用排隊吃食堂里寡淡無味的水煮菜了,再也不用和幾個二貨擠在窄小的宿舍里了......
可是,為什么我一點都沒有解脫之后的歡快愉悅呢?
上學的時候期待上班,上班了懷念上學。
生活總是這般矛盾。
換句話說就是,人總是這么賤。
一場遲到的秋雨,天涼了些許,炎熱了許久的長安城終于有了點秋天該有的樣子。
上周末和王小仙一起去給王家小弟辦入學手續。他那學校離市區不算近,坐車得很長時間才到,出了地鐵坐上汽車我就分不清方向了,遠遠的能看見一片綠綠的山,學校就在山下不遠。
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像極了記憶中的蘭大榆中校區。這里周圍起碼還有街市,榆中校區那里只有一片山,還是一片荒山。真的是除了荒涼,再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詞。
這是記憶中的榆中校區,現在是什么樣就不清楚了,已經好些年沒去過了。
每年都會有一大批新生坐著藍色的校車去那里,然后開始漫長的大學時光,面朝荒山,靜心苦修。
這些天,下班后會去周圍的學校打會球,時常會看到大一的新生軍訓,稚氣未脫的臉曬得黑乎乎的,身上穿著嶄新的迷彩服,樣式和尺寸都比我們那時候要好太多,我記得我那時穿的迷彩服能裝進去兩個我,樣子要多難看有多難看。現在這些娃們真幸福,用的好、吃的好、住的也好。時代在發展,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學校的基礎設施總是在一年年變好,就像那句話說的,“當你畢業后,學校就開始蓋新樓了”。
可不是這樣嗎,去年我畢業后,蘭大宿舍樓里就提供熱水了,學生們再也不用提溜著水壺跑去水房打水了,多好,多方便。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這可是我們提了很多次意見才換來的,所以學弟學妹們要記得我們的好。想想我們那時候,從學校這頭跑到學校那頭的水房去打水,每天如此,若是偷懶就沒水喝了,天天喝飲料的那是家里開礦的。若是遇上那么幾個不怎么勤快的室友,一個人提著三四個水壺,沉不沉先不說,那點力氣還是有的,就怕壺不結實一不小心給摔碎了。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別想歪了啊,碰見弱不禁風的女娃娃湊上去獻殷勤的那是少數人。我說的主要是鍛煉身體。
還有,前些天刷微博,有條微博說是蘭大宿舍樓外面新刷了隔熱層,裝了雙層玻璃,看照片是比以前亮麗多了;這些都不重要,最吸引人的是宿舍樓里裝了熱水淋浴,有些新來的同學可能會說了,這有啥大不了的,好多學校都這樣。同學,我們蘭大人是以艱苦著稱的。想想當年,大冬天的,頂著大西北那吹的腦仁疼的西北風,去學校浴室洗次澡是需要莫大勇氣的,去的時候還好,穿厚點、包嚴實點就行;在熱水中泡一會,暖暖和和的,然后出浴室門那一刻才是真的涼爽。你們現在多好啊,不用出公寓門就可以把這些解決了。我是覺得吧,像有些專業,要是遇上課少的時候,準備一箱泡面或是有個勤快的愿意天天給你打飯的室友,十天半月不出公寓門都是正常的。
說的好像學醫的就課很多一樣。
嗯,我們課沒有那么多,一周7天時間里也就只有那么幾個小時是沒課的。
我仿佛聽見有那么一兩個二傻子正在我耳邊吐槽:“說得好像那么多的課你都去聽了一樣”。
實話說,以我這智商,有必要所有的課都去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