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很多人推薦馬伯庸先生寫的《長安的荔枝》一書,就在微信讀書上搜了一下,居然有,而且不收費。意味著我可以省下一筆銀子。
原以為是一本散文集或者隨筆,打開才知道是一本小說,而且是歷史小說。
很多人都會背誦杜牧的《過清華宮絕句》三首的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寫當年唐太宗為了讓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讓人騎馬從南方往北方送。人們看到了一匹馬飛奔而來,看到貴妃娘娘臉上的笑容,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南方的荔枝到了。
這本書就是圍繞這首詩里描寫的情景而寫的。她詳細地給我們還原了當時為了把鮮荔枝從五千里以外的嶺南送到長安,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件。
小說主要講了圣人為了讓楊貴妃在六月一日生日那天吃上鮮荔枝,隨意地下了一道敕碟。這道敕碟被一個個部門推出去,最后到了上林署,他們無處可推,只能找一個替罪羊。大家都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個燙手山芋,更是一道催命符。
正如書中所說“荔枝的物性,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痹谀莻€靠騎馬乘船出行的年代,要想把荔枝在腐爛之前從嶺南送到長安,無異于癡人說夢。
這件差事最后落到了主人公李德善的手里。他為了活命,不得不拼死一爭。他親自到嶺南,利用自己善長算學的優勢,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終于想出了一個可以把鮮荔枝保存11天的方法。
經過多重磨難,李德善圓滿完成了鮮荔枝的快遞任務,讓貴妃娘娘在生日那天吃上了鮮荔枝,并開心一笑。
可是,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李德善目睹了底層老百姓的不幸,他們賴以生存的荔枝樹被砍伐,他們被額外增加了稅負,不得不背井離鄉……
面對這一切,假如李德善緘默不言,置之不理,他完全可能升官發財,但是,他沒有保持沉默,而是勇敢地向權貴提出質疑。所以,他不得不離開長安。若不是被貴人相助,很可能就尸首兩處了。
最后的結局是,李德善攜帶妻子兒女離開了繁華的長安城,回到了嶺南,哦,是被發配到了嶺南。在那個被稱為荒蠻之地,他與家人辛勤耕種,不問世事。生活平靜,內心清澈。
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都是虛構的,但讀完卻讓人感覺很真實。其中的很多情節,讓我們似乎讀到了自己。比如寫李德善為了在長安落戶,不得不借高利貸買房;再比如寫李德善被同僚們落井下石等等。
很值得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