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男友不回消息是沒有安全感,
那同居一定是200%更沒安全感。
一。
停更一個月的老萌,想和你聊聊關于同居的事。
今天是我和季同學同居的第520天,
事情發生之前,我曾明確表示過,
同居是不可能的,就連婚前發生關系也是值得再三思量的事。
轉眼就被現實打了臉。
那時候的我正式從大學畢業,開啟和小姐妹的北漂之路,初次離開熟悉的地方,來到這樣一個追夢的城市,孤獨感和茫然常常會在夜里讓人窒息。
后來遇見了季同學,再后來小姐妹收拾行囊離開北京。
這里的房租很貴,同居可以幫助我們減掉一半房租,還能常常見面。
起初,我是惶恐的。
因為我不能確定眼前的這個人是相伴我一生的人,我也不能確定我們的父母會愿意接受這遠距離的愛情。
我害怕被人知道,害怕朋友問的那句:“你們是住在一起嗎?”
也害怕父母突然打來視頻電話那句,“想看看房子”
更害怕公司同事問的那句:“周末可以去你家刷火鍋嗎?”
同居是我不敢觸碰的話題,每每聽到/看到有關同居里對女孩子帶來不好影響的話語,都覺得自己的未來一定是被唾棄的。
帶著這樣的惶恐和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們從19年代,走到了20年代
二。
去年五月,
季同學一手提著箱子,一手拉著我,
走過兩條街,來到一個不到15平米的房間里。
長方形的房間格局,有著兩個雙開的窗戶,顯得格外明亮。
白天有輕柔的陽光,夜晚能從窗子里看月亮。
我們買了黑白相間的地毯,買了同樣格調的床單被罩,買了粉嫩動物圖案的桌布。
我們把這個簡單裝飾過的地方,稱為兩個人的家。
同居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飲食。
季先生愛吃甜食,我愛辣;
季先生愛吃內臟,我卻從不嘗試;
季先生喜歡喝粥,我最討厭粥;
季先生是肉食動物,而我卻嘗不出肉的肥美。
他悄悄改變飲食習慣,學會吃辣,
我也會為了他嘗一口他喜歡吃的豬大腸。
他照顧我的飲食習慣,我體諒他的不善言辭。
后來外賣吃膩了,我們買了電飯煲,開始在家里涮火鍋。
六月,我們相繼失業。
我做運營,他是前端。
我們互相打氣,同時間出門面試,互相報備面試的情況。
我成功入職,他卻面臨著轉行的危機。
他失業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后來湊合了一份工作,
工資減半,處境低谷。
我這里到還好,可以竭盡所能的分擔一些經濟壓力。
同居的好處,大概就是難熬的時光也是有人陪的吧。
北京的夏天,多數是悶熱的,
偶有驚雷,就格外驚喜。
我是個很愛雨雪天的人,喜歡淋雨,喜歡漫步在雪天。
每次都會遭到季同學的強烈制止,
他會覺得很臟,會害怕我生病。
我是個非常情緒化的雙魚座,他是十分冷靜的金牛座。
我感性,經常一個人開始莫名其妙掉眼淚。
他每次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十月,十一月,我們開啟平凡吵架模式。
在一起生活久了,季先生開始不注重細節。
過節日沒有禮物,也沒有浪漫的鮮花和一段真情實意的告白。
季同學還是一個很無趣的人,
他恐高恐水害怕一切旋轉的東西,也害怕去嘗試新事物。
而我,是個十分喜歡浪漫的人,
常常因為覺得自己不再擁有甜甜的戀愛而鬧小脾氣。
十二月,北京的初雪。
他偷偷買好去故宮的門票,帶我去看下雪的紫禁城。
磚紅色的瓦片蓋上一層雪白的棉衣,北京就變成了北平。
跨年的時候,我們去了海色港灣,可惜今年沒有跨年夜。
新聞報道疫情的前三天,我生了一場病。
體溫不高,但反反復復,白天稍好一些,晚上就渾身發燙。
季同學拿毛巾給我物理降溫,整宿不睡守在我旁邊。
后來,北京出現疫情,公司開始放年假。
他送我出火車站,我們隔著門告別。
這一別,像很多情侶一樣,幾天的年假變成幾個月的異地戀。
北京封城時,季同學沒能回家過年。
這期間,他仍舊堅持去兼職。
每天我都會提醒他多戴幾層口罩,吃飯時要隔遠一點。
大年初五那天,所有人都在家里躲病毒,而我們一家奔波在醫院。
我媽媽生病了,一個不太容易好的病。
我變得情緒脆弱,動不動會掉眼淚,會害怕,也會不知道該跟誰講。
季同學用一通電話陪著我,睡覺也不會斷。
三月公司開工,我躲在候車室的角落里獨自掉淚,
好在,列車到達終點站時,一出站就看到季同學。
所有脆肉的,擔憂的,害怕的,后來都沒有再跟他講過。
只是看著他,會掉眼淚。
那段時間,是我認真想分手的日子。
因為我想回家,不想遠嫁,也不想在父母生病時,自己是最后一個知道的。
七月,我們認真吵了一架。
我嫌他不夠上進,他覺得我給他太多壓力。
在我以為是真的要分開的時候,他換了工作,一份很累但能掙錢的工作。
他不再為了陪我而輕易請假,也主動周六日加班。
每次我想要讓他好好休息時,他都說:“休息一天,少整好幾百塊錢呢?沒有錢拿什么結婚”
三。
我不確定我是不是真的要遠嫁;
我也不能確定季同學是不是最后陪我過完這一生的人;
我更不能確定距離和物質不會成為我們之間的阻礙。
這一年,我們24歲。正處于不確定和確定之間的年紀。
這一年,我們24歲。在追夢的北京,丟掉了夢想。
這一年,我們24歲。這一天,是我們同居的第520天。
是同居讓我們更真實的了解彼此,也是同居讓我們逐漸磨合,讓兩個本是天南地北,甜辣對立的兩個人成了對方更加堅定的選擇。
也正是如此,同居也是個非常值得慎重的事。
現在十點,季同學加班還沒回來。520天,沒有慶祝的,也沒有燭光晚餐,更沒有一起吃晚飯的時間。
這就是生活本質。
同居看重的不是甜蜜,也不不是計較誰成為了誰的保姆。
而是是否擁有一起面對生活的勇氣,是否不離不棄互相體諒和支持對方。
當你的工資不再是胡吃海喝,
而是生活繳費、旅游基金、買房買車的分類存款和支出。
當你的腦中由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由知道負責變為主動擔起責任時,同居就不再是表面上的膚淺。
長大是一個人事,但同居不是。愿每一個選擇同居的女孩兒都能和他享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