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邊是什么?”
“山的那邊?是山吧。”
媽媽停下干農活的手,抬頭望了望天,再望了望山。
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那個時候得到的答案是,山的那邊,是海。
可是海又是什么呢?
見過小溪,河流,山川,湖泊,就是沒見過海。
我曾在書里找答案,在詩里找答案,在電視里找答案,也在電影里找答案,在我能找到所有關于海的東西里找答案,可我還是沒見過海。
海是什么?
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涌,那是什么樣子?
時而湛藍時而黝黑,那又是什么樣子?
直到我終于見到了海。我從沒看到過這般景色,一時癡住呆住了,空有一張嘴張著,卻沒蹦出來一個詞,許久,磕磕巴巴的發出了一個“海”字,依然不敢確認,只敢呆呆的看著。嘴邊突然傳來了一陣咸味兒,我砸吧了一下嘴:海水可真咸。
接著是什么感覺呢?看著湛藍湛藍的海,我不止一次給身邊的人說:“好想進去扎個猛子!”不知為何,就想一頭扎進去,好像那種沉溺感、恐懼感也阻擋不了我的這個想法,它就一次一次的往出冒,一次一次的提醒我。
坐在礁石上,太陽很好的時候,海是比天空還要深的藍色,一望無際。心里又忽而變得很平靜。
呆呆的吹著海風,好像真的在某一刻心也隨著海浪一起遠行了,漸行漸遠,漸行漸遠,直到再也看不見……猛的一個海浪又帶回了我。
近處波濤洶涌而遠處卻風平浪靜,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會兒讓人興奮的想要奮不顧身的跳進去,一會兒又讓人覺得身心寧靜,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海,你真神奇。
赤腳踩在沙灘上,肆無忌憚的去追逐浪花,一圈又一圈白色的浪花一次又一次沖刷掉我留下的腳印,大海啊大海,你不累嗎?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帶走人們留下的東西,開心的不開心的你統統收下來者不拒,只留下最初的模樣。
是啊,最初的模樣。那你呢?好的不好的你統統消化了,毫無怨言。
天陰的時候,海就不藍了。海面升騰起來的霧氣,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你走到哪,就覺得哪里是海的盡頭。其實不然,海依舊沒有盡頭。朦朧的美也是它的一種特色,它有時候也會想要將自己隱匿起來吧。
在海邊漫步,避免不了濕咸的味道,還夾雜著一點腥氣,又解鎖了一種新的味道——海味。還會撿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貝殼,一些迷你版的小海螺,有時候還會撿到海帶!還有在礁石中的小水灘里的小海葵,小螃蟹,有時候還會遇到海魚。
看著那些手牽手在海邊漫步的人,亦或是獨自前行的人,他們在想什么呢?他們也是第一次來看海嗎?海跟他們想象中的一樣嗎?他們還會再來看海嗎?
有的在遠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打視頻跟家里人分享,而我,我只是看看海,又看看他們。
吹了點海風,眼淚和回憶便被勾了出來。
我見到了海,我依舊愛海,我還會再去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