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已經看完,也沒有記住作者的名字,當開始這篇雜敘的時候還在看封面上的作者,這就是我每每看國外書的頭痛之處,作者也就罷了,里面的主人公也沒有一個能幸免,但對于《飄》,我卻記住了郝思嘉、郝嘉樂、衛希禮、韓媚蘭、白瑞德等等,不再以記住其形象來貫穿全書。
《飄》這本書雖然已經結束,但仍意猶未盡。明明沒有結局,明明思嘉已經確切的知道自己愛的是瑞德,而非希禮,但仍然沒有給出圓滿的結局。思嘉面對現在幾近絕望的瑞德,為了自己僅剩的一點尊嚴,雖然說出了那句埋在心底已久的話:我愛你!但是卻沒有像之前任性的自己一樣祈求他留下,卻也就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明天再想這些事情吧,我會重新得到瑞德,因為,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著實吊了一下包括我在內的忠實粉絲的胃口,給了我們無盡的遐想。思嘉總是能做到的,總是能讓別人喜歡上她,也就僅限于男人。
梅利還沒有瀕臨死亡之前,思嘉還是那個深深愛著衛希禮,沒有曾經為詛咒梅利快點死去而有一點悔恨的郝思嘉,仍舊是那個在心底里為不能再單獨會見衛希禮而苦惱,仍然無視梅利在自己心中位置的郝思嘉。她愛錢,勇敢,果斷,可以說有一點狠辣,她會為了自己的家人殺死一個北方佬,會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允許自己的鋸木廠里雇傭囚犯,她會為了自己內心的虛榮大把大把的撒錢,舉辦晚會。但她同樣會為了自己愛的希禮不顧一切,即使自己的鋸木廠在虧錢,即使自己已經感覺到希禮的無能與過分善良。
其實在開始讀《飄》的時候我就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感覺思嘉不會和希禮在一起,尤其是瑞德的出現,他了解思嘉,了解那個會為了自己一時的賭氣就嫁給自己心愛的人的小舅子的思嘉,了解那個會為了拯救塔拉,讓自己家人不愁吃穿、避免睡大街而嫁給自己妹妹的心愛之人的思嘉,更了解那個不關心政治,也就只會揮霍,但同樣能夠賺錢的思嘉。但即使她被描寫的這么不受身邊人的歡迎,瑞德還是愛她,愛她的貪婪,愛她的坦誠,愛她的不顧一切,更愛她的不計后果。
其實,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感覺到思嘉的不堪,看到是卻是她的勇敢,她的無助,否則她不會經歷這么多才懂得自己的內心。她的后知后覺總感覺跟自己有點像。雖然我沒有像她一樣一沖動就結婚,也沒有為了錢不顧一切。但是她的脾氣確實跟現在的我是有點像的,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把錢看的特別的重要,因為有了錢就有了安全感,同時會把塔拉、家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對愛情的錯覺又是一個相似點,覺得自己愛對了人,不到最后不知道自己的感情歸宿。
思嘉只是沒有長大,在經歷了美國南北戰爭、三次喪夫再婚、親身經歷父母親的前后去世、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看著自己的愛人離開后她也只有二十七八歲。生活太眷顧她,她的人生太精彩了,而且她從來不缺愛,有父母的愛,有朋友梅利的愛,即使從始至終她只有梅利一個真心朋友,同時有瑞德最無私的愛。但她又不怕孤獨,她可以不顧別人的冷言冷語就結婚,不顧別人的勸阻到處拋頭露面經營自己的鋸木廠,她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聰明、勇敢展示給世人,可這在當時的美國南方是不被允許的,起碼是不被人稱道的。
《飄》這本書在看的時候,對有些人來說是很煎熬的,但對于我卻沒有那么枯燥,它不像《曾國藩》一樣只講政治,也不像《追風真的人》一樣只講悔恨,它講了郝思嘉在十幾年間經歷的種種,政治背景、人心向背、人情冷暖以及愛恨情仇,它介紹的很全面,而在讀的時候,你也不會只關注其中的某個點,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好像每個人都是主角,但好像又只有郝思嘉一個主角。這本書是我最認真看的,并且是看過后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強烈推薦給大家。
《亂世佳人》這部電影是通過《飄》這部小說改編的,不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電影,相信費雯.麗演繹的思嘉這個角色絕不遜色于書中的郝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