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色放亮,大地和群山如同揭開帷幕的舞臺,漸漸露出它的真容,腳下濃重的晨霧迎風散去,遠處的房屋和樹木由幽暗變得清晰,天空上寥落的幾顆星辰也似躲避強光的到來,躲進云層之中。布滿天空每個角落的灰色云朵如魚群一般溜走……
? ? 看來,這是一個晴好的天氣。
? ? 我踏進包裝板廠大門時,陳主任早已在那里等待多時了,見我們到齊了,說了句出發。頃刻間,四輪車的發動機聲打破了周圍晨霧包裹的沉沉夢境。隨著“突突突……”的聲響,四輪車離開包裝板廠向哈拉林場方向進發。
? ? 一出五人,此行是為采伐作業打前哨的。陳主任帶隊,我、劉進才、李志強,外加四輪車司機。
? ? 四輪車上物品整齊,毛邊板鋪在車廂底下,上面是一個油桶、煙筒及帳篷和一些工具及食品。我們裹著棉大衣,在早晨瑟瑟北風中移動的四輪車里抖動不已。還是李志強聰明,他拉出帳篷布罩住身體,大家一看奏效,都湊了過去,于是,一張帳篷布被圍在我們四周。我們的后背朝向四輪車前進的方向,剛剛冷風抽打臉部變成了冷風刮磨后背,再有帳篷布圍著,被摧殘感減輕了不少。
? ? 行至不遠,聽到后面有機車喇叭對著我們響個不停,明明已經把道讓出來了,還在響。
? ? “響個鬼呀?”
? ? 我揭開帳篷布抬頭一看,鳴喇叭的原來是木楦廠的馮軍,這個馮軍還真是多才多藝,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油鋸手,還是四輪車的司機。
? ? 只見馮軍駕駛的四輪車上的物品,也同我們車上的物品相差無幾,車廂里也有四個人鉆在帳篷里避風。
? ? 劉進才大聲喊到“干嘛去?”
? ? “和你們一樣。上山!”
? ? 這話一點沒摻假,根本不用問,傻子都能看出來,車上東西都一摸一樣還不說,就連人數和人的狀態都一樣,簡直一個導演的作品。
? ? “一起走吧!……”人的聲音在發動機的噪音里顯得柔弱無力。
? ? 兩輛四輪車一前一后,向北急馳。路上一幅壯美的山河畫卷持續鋪開,群山逶迤,河溪蜿蜒,草木脈脈。人夾雜在這廣闊無銀的自然里,立刻組成了其中的動態景觀。而人的胸懷也會豁然放開,坦蕩奔放起來,那些曾經的榮辱、成敗、得失也如過眼云煙般一散而去。難怪古人借游山玩水樂以忘憂。
? ? 走著走著,趕上前面一輛馬車,抬眼望去,只見馬車上的物品和我們兩輛四輪車上裝的物品大致一樣。這輛馬車的老板旁邊坐著一個胖子,穿著一身緊繃繃的中山裝,戴著兩側帽舌微翹的水獺帽,臉露在外面被冷風吹的通紅,嘴里還不停地和馬車老板嘮著家常。
? ? 劉進才用手捅了我一下,“看見了嗎?都是上山建點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 “好日子唄!天空晴朗、艷陽高照!當然是好日子了!”
? “這也說明我們在家的日子不長了!珍惜吧!”李志強發了一句意味深長的感慨。
? “怎么?不在家就不活了?山里多好!瞧這迷人景色。”
? “不過,你看,這個人夠抗凍的啊!不會也去哈拉林場吧?”劉進才懟了李志強一句后又來評論坐馬車的那個胖子。
? “各路神仙齊了,一場饕餮盛宴要開場嘍!”可能是嫉妒人家有錢,李志強把一些包工頭比作大嘴的傳說中莽荒紀的動物有些習慣了。不光是他,很多人也對有些個體承包人的意見很大,認為是他們破壞了規則,中飽私囊,用不正當手段,把大筆的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 ? 四輪車繼續向前,不久又遇見一輛馬車,也和那輛馬車類似,車上裝了板皮、帳篷和人。只是馬車后面三個人當中坐著的一個人,和先前遇到那個人有鮮明的對比,這個人的軍大衣松松垮垮,一頂厚厚的雷鋒帽帽舌系得緊緊的。
? ? 劉進才笑了,看了我一眼說:“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呀!”
? ? 一路上瀏覽著賞心悅目的美景,聽著劉進才自嗨的歌聲,來到了哈拉林場。與楊曉敏接了頭,說明來意,得到授意,便急忙拐向山場。
? ? 幾天不見。楊曉敏又俏麗了幾分,臉上寫滿了喜悅和興奮的表情,可能和這次拿大獎有關系。
? ? 四輪車先后開進了山場,行至三彎水楞廠時,我們停了下來,因為到了包裝板廠小班地界,大家下車,順便查看一下卸車場所的設置情況。
? ? 上面一百多米,正是包裝板廠的采伐作業林帶,我們算是到了目的地。
? ? 三彎水楞廠里,穆小天正帶領他的隊員在歸楞,他們歸楞的方法和我們相比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個套路,他們用到掐鉤的時候很少,幾乎沒有,用的最多的是搬鉤和捅勾。馬爬犁卸下的木頭對準楞頭,卸到地面細爬杠上,穆小天等人兩人一伙,用捅勾將木頭滾到楞垛邊緣。楞垛邊緣還有兩根較粗的爬杠,木頭就順著這對爬杠又被滾到楞垛頂上,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咂舌。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句古話果然耐人尋味。就歸楞而言,我已經見過了多種辦法,儲木場的歸楞大部分都是用絞盤車來完成;包裝板廠的歸楞大部分是用掐鉤人抬的辦法;而山場楞場里的歸楞就更加形式多樣化了。每一種辦法,都是森林人智慧的結晶,是森林人前仆后繼探索出來的。
? ? 不久,兩輛馬車,也相繼出現在這片林中,在楞廠停歇片刻,又沿著運輸道方向向深處挺進。馮軍的四輪車已先馬車一步向林海深處進發,剛修過的路面還有點松弛,不知他的車能不能開到指定位置。
? ? 126小班號前,有一小片天然空地,離河溪二十余米。空地面積不大,但是搭建一棟20人住的帳篷綽綽有余,陳主任帶領大家把所需物資搬了上來。然后指揮搭建帳篷。其實搭帳篷我也算是行家里手,盡管應聘時把“木工”寫成“杠”字,卻抹殺不了我的實力。可是陳主任這個人卻剛愎自用、盲目自信,從不肯聽從他人的意見。我也只好默不作聲,任由他張冠李戴、主次不分安排著工作,有時真讓人啼笑皆非。果然是權大一級壓死人。
? ? 搗騰了半天,總算把十余根柱腳立了起來。用線拉直,發現所有柱腳的高處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且高度偏高很多。
? ? 陳主任說,這不算毛病,長木匠短鐵匠,必須得留長一些。他拿起盒尺測量一下帳篷布。然后掛上線繩,確定了高度,在每根柱腳上邊畫上記號。要求我們在他劃線的地方截斷立柱,于是大家趕緊制作了個馬凳,費力登高把劃線位置截了下來。費了好半天功夫總算完成了任務。
? ? 陳主任見立柱全部截完了,馬上指揮大家上三角架。
? ? 我連忙阻止道:“還要架一根橫梁的。”
? ? 話剛出口,我恍然停住,雞同鴨講意義何在?
? ? 陳主任瞥了我一眼,面露鄙視。
? “沒必要!一個簡易工棚,有必要那么十全十美嗎?,更何況只用一個冬天。時間不長,不過是權宜之計。”
? ? 言語之中,埋怨我廢話太多了。
? ? 我有苦無言,只好按照陳主任的要求,繼續工作,只希望能夠對付過去,別再出現什么麻煩。當五排三角架上完之后,問題果然出現了。這些三角架下面的柱腳受上面重壓后發生了傾斜,三角架七扭八歪,難成一體。
? ? 陳主任露出一副怨天尤人的樣子,大聲嚷道“拆下來!上檁條!”
? ? 好像這責任不是他,而是我多嘴造成的。
? ? 我在心里暗自咒他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為費力不討好而氣憤。但還是知道自己的身份,忍了下來沒有發出任何言語。因為這項工作不能因為一點錯誤而放棄,還是抓緊跟著大家返工為上策。
? ? 陳主任也自知理虧,滿臉怒氣卻裝作若無其事一樣,開始講起大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時候,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哪一次失敗不是切膚之痛,最終獲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唐玄奘去西天取經,路途遙遙兩萬里,路上艱難、坎坷不計其數,死亡、失敗無數次降臨,可是他不氣餒、不灰心,堅持不懈,最終獲得了世人矚目的業績……”
? ? 陳主任又拿出教授學生那一套來了。聽他言外之意,豈不是還要返工幾次才算合理。做過老師的人,到底是同胼手胝足的勞動者的想法截然不同。站在那里,邏輯清晰,口齒伶俐。但是外表看不出來的遺憾是:沒有勞動經驗,不曉得熟能生巧是怎么來的。大家對他的理論頗有不屑,也知道他在自我解嘲。
? ? ? “別急!我看看……如果在這里面幫襯一根木方也是一樣。”李志強也覺得返工太費勁,說出一種補救措施。
? ? 陳主任根本不去理會他。
? ? “聽我的吧!木匠多了蓋歪房,在重大問題上決不能省工減料。”
? ? 搞的我們毫無辦法,只好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剛上去的三腳架弄下來,你想呀!又是大釘子、又是扒駒子的,想拆下來談何容易?陳主任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可得撅屁股干活。